农村职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以下姜村为例

2023-08-11 03:54:54叶玲燕蒋军海
科学咨询 2023年12期
关键词:职校旅游专业

叶玲燕,蒋军海

(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浙江杭州 311700)

职业教育是离职业和岗位最近的教育形态,也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做好职业教育“蛋糕”,助力区域乡村振兴,实现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成为职教人的应尽职责和担当。

[案例1] 走出“山沟沟”的金凤凰:二十大党代表姜丽娟

2022年10月16日,姜丽娟走上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十大“党代表通道”,向海内外媒体讲述下姜村致富历程与发展变化的故事。她介绍了下姜与周边24个村抱团组建乡村振兴联合体,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产业联合体,共同打造“共富联盟”,培育新兴的乡村旅游、中药材、农特产等特色产业带,推出区域公用品牌,使下姜村实现脱胎换骨的蝶变历程。

启示:作为我校中职毕业生,现为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是我县至今唯一的全国党代表。从“山沟”农村走出的金凤凰成为职业教育反哺区域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杰出代表,预示着职校专业必须与产业良性互动,必须走产教融合、抱团发展的路子。

[案例2] 摸爬滚打的“商圈巨贾”: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峰

“我是职高的毕业生,对职高有特别的情怀!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是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晓峰在学校“千啤课程班”上的开场白。他向学员介绍了该厂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年产啤酒规模30万千升,在全国都具有广泛知名度的现代化企业的经历。

启示:作为又一位毕业于职校的“商圈巨贾”,郑晓峰用20多年的摸爬滚打实现了从农民企业家迅速成长为浙商风云人物。从他身上折射出的是学校专业与产业零距离接轨,致力于为区域经济繁荣、山区振兴和发展的不懈努力。

职业教育接轨区域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基于产业办专业,已经成为职教界共识,正如在职教宣传周来淳调研的浙江省教育厅一位副厅长所说,对于淳安这类相对偏僻的地区,普高考大学的绝大多数去了城市,但职校生大部分会留在本土,“职校生才是美丽乡村的主要建设者”。

一、职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

办好职业学校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尽职校所能赋能乡村振兴,实现美好教育“共富”更是职校本身定位赋予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一)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实施效果如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重任,承担着为乡村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中职学校应利用学校的师资和专业优势助力开发乡村资源、丰富乡村文化、推动经济振兴,培养出既有文化又懂技术的农村新青年。

(二)乡村振兴的浙江模式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乡村振兴要以人才为本,但目前乡村人才短缺难以支撑乡村振兴的需求。乡村人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乡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条件和环境不佳等,制约着乡村全面振兴。浙江实施乡村振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推动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生态振兴计划[1]。作为一所职校,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板,应成为乡村适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排头兵。

(三)乡村振兴战略县域现状

下姜村是习近平、张德江等四任时任省委书记基层联系点。近年来,浙江省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碰到了从“纯农林经济”向“农旅融合经济”转型的困境,下姜村也不例外。下姜村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茅草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在20世纪90年代末“穷得连条板凳都没有”。经过十多年建设,从穷山坞变产业基地,经济有了很大改观。近几年,在“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像职校毕业生姜丽娟一样曾经梦想着走出去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家乡“干成事”的火热氛围,纷纷回乡创业,下姜村成了“梦开始的地方”。

二、职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

职业学校只有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所需,通过校村共建、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校村融合发展,实现“专业强”“农民富”的“共富梦”。

(一)瞄准行业需求,以职教之“智”服务乡村振兴

作为四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下姜村的发展牵动着四任省委书记的心。从2001年起,他们多次来下姜村蹲点或调研,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共同谋划村子发展[2]。职业学校在乡村振兴国之大计中“大有可为”,利用专业和师资优势贡献职教之“智”,结合产业实施“工学结合”,进行“做中学、做中教”,服务乡村振兴,这与淳安县“秀水富民”总战略不谋而合,为实现由“最美到最富”的转变贡献职教之“智”。

下姜村“美丽乡村”项目30余个,其中现代特色明显的是二十几家农家乐和民宿,还有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和采摘游观光点。下姜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从“最美到最富”,急需职业技能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学校按村民所需送培下乡,派遣专业教师给村农家乐经营户、休闲农业观光点培训,结合农村实际普及酒类知识,讲解服务礼仪和中餐摆台技能,传授烹调技术和家乐经营管理经验等[3],如旅游专业为下姜带来的教学项目有中餐宴会摆台和服务、中式铺床、导游讲解、服务礼仪等(见表1)。

表1 旅游专业服务下姜乡村振兴教学项目

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实力,针对下姜发展卡脖子问题,对下姜产业摸清其发展所需、所盼,特别是乡村经济急需人才的数量、类型、层次等,然后专业培养标准零距离接轨下姜行业、企业等乡村振兴用工需求,建立和完善校村紧密合作的响应机制。学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在于做大做强旅游专业(导游、旅游、酒店、烹饪),提升发展现代商贸、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积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相关专业(电子、信息、数控专业)。特别关注专业结构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对接,根据区域经济需求适时适度调整专业结构[4]。

(二)参与特色产业,“专业+师资”助力下姜乡村振兴

利用学校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厘清涉农、涉旅专业特色优势,优化专业和产业的融合,重视新技术、新领域、新应用在乡村振兴中的对接,培养复合型涉农、涉旅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校企合作构建校村共同体,开展“服务农旅产业、发展壮大专业、助力下姜企业”,带领学生送技下乡,“把果园当教室,把游人当道具,把大棚当课堂”,师生给下姜村“发展农旅融合经济”以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练就过硬本领的重要抓手。借助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帮助旅游产业发展、农户增收,如学校旅游专业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下姜村乡村旅游相对滞后,管理水平不到位等问题,采取“专业+师资”助力下姜乡村振兴(见表2)。

表2 旅游专业参与下姜特色产业

下姜村有220亩葡萄基地,葡萄品种多达13个,葡萄采摘从6月份一直延续至11月份。下姜村葡萄园发展中的最大障碍是:冬季病虫害预防、春季葡萄培管、摘心、疏花、疏果、施肥、采摘、修剪等技术不到位。为此,依托我校园林专业,校地共建,探索“现代学徒制”,学校园林专业积极参与下姜村的葡萄园技术合作实践活动。

职业教育作为最接近行业和产业的类型教育,学生必须走出去,实施“工学结合”,结合产业发展规律和旅游、农时特点等,解决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不仅能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同时也能大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有收获,学校强品牌,企业得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要做的是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只要“够用”就行,千万不能“过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旅游专业每年在旅游旺季到来之时,把实训课堂搬到下姜,开展“三色学堂”实施“导游带您游”系列课程,进行现场教学;下姜民宿主题房设计根据季节、主题进行创意设计,把“过客”变成“过夜客”,为乡村振兴出力。

(三)拜师工匠名家,传承民间非遗工艺

传统工艺、民间手艺、失传技艺的传承关乎乡村振兴中的优良传统文化传承和继承,如盛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清的鸠坑毛尖,2008年鸠坑毛尖茶正式列入杭州市第二批非遗名录,现成功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鸠坑毛尖传承状况堪忧。

“心系传统工艺、传承民间手艺、练就失传技艺。”学校秉承现代“工匠精神”,开展了“引艺”“引智”进校园活动。从2016年起学校“鸠坑贡茶手工制茶”等民间大师、炒茶高级技师被邀请进校,引艺进校,开启了传承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新旅程。在制茶车间,鸠坑贡茶传承人亲自向学生展示了鸠坑贡茶的完整炒制过程,娴熟的手法,将贡茶制作的杀青、揉捻、整形、烘二青、焙干等手工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炒锅中的青茶在陆师傅手中犹如富有生命的精灵,在锅内翻腾、起舞,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学生炒制青茶从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从毛毛躁躁到耐心细致,颇有点“老师傅”的风范。培养“匠心”,培育“工匠”,贡茶手工炒制技艺的传承学校各个专业学生自愿报名,园林、旅游、电商、计算机等专业跨界融合教学,如园林专业学制茶,旅游专业学茶艺表演,电商专业进行直播销售,计算机专业进行茶叶包装设计,在跨界融合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做到民间工艺得以在校园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旅游专业把茶艺选修课开在下姜景区,开展了以“梦开始的地方”为主题的茶艺技能比武,进行作品命名、主题设计、茶席设计、茶艺展示。采用现场展示及直播互动的形式,基于电商环境,跨专业融合,传播茶文化,吸引鸠坑毛尖粉丝,提升游客参与体验。

(四)适应产业发展,“做中学”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

“新农人”不仅精通生产技能,而且他们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等都很强,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新技术,勇于创新。通过校地对接和专项服务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和责任担当,使其尽快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农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为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特别是服务于下姜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本地新兴中草药种植和枇杷种植都有较大规模发展,栽培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产值超过30亿元,在杭州乃至全省是最具优势的特色产品,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明显跟不上。学校从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管理技术的提升培训,提高农产品品质。在园林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枇杷现代栽培、枇杷产业化等方面技术实践和研究,构建枇杷技术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师枇杷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枇杷技术”培训推广,助推枇杷产业的创新发展。旅游专业针对下姜实际,开展不同季节的乡村采摘游;开展打麻糍、开蜂蜜、黄牛耕田、峡谷骑行等农业体验游;开展以“茶餐”“红军饭“等主题品牌的农家乐休闲游;开展下姜蚕桑、中药材、土特产等旅游伴手礼的设计等,丰富农旅融合中游客体验,形成更好的下姜“丰”景。

(五)开创创业基地,促销乡村农特产品

发展乡村电商是潮流,更是帮助农民把土特产快速推向市场、助力增产增收的有效手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营网店,或由学生帮助家人开办网店,增加收入来源。由创业工作室专职教师领衔,对学生微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展“专业社团建立+创业实体运作”微创业孵化模式。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孵化了麦炫烘焙坊、“淘淘”淘宝室等“微企业”,以商贸部、文化和旅游部成立的“微创业”项目为例,其实体店铺如下:“杂七杂八”杂货铺,经营乡村生态农产品、生活小用品等;“园艺家便民服务中心,经营乡村自产的花卉盒景、艺术饮品、礼品包装、体育用品租赁等;“淘淘”淘宝室,经营乡村自产小饰品、农产品、小商品等,还有商贸部微创业实体店铺[5]。旅游专业进行了“姜心姜礼”微创业,主要给游玩的客人提供下姜特色伴手礼,比如红高粱、地瓜干、茶油、蜂蜜、葛根面、小溪鱼等,每种伴手礼都由学生撰写创意介绍词并设计简约大气的包装。

(六)送培送教到乡村,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学校对乡村振兴专技人才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方式,请进来联办企业课程班,培养适岗专技人才。“校企联姻、走进企业、请进学校”是我校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企业课程班”是学校2013年创立的。经8年多的实践,学校已经创立了20多个当地著名企业课程班,通过校企联办的形式,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优秀员工。

走出去,积极送培训到乡村,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方便受训人员。在每年总培训近万人中,有近半是送培训到企业或者乡村的,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社会从业人员的参训率,对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文明礼仪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旅游专业在下姜开展了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民宿小管家、乡村振兴馆讲解员、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伴手礼、茶文化、服务礼仪等相关培训,受益人数520余人,有效促进了文旅融合,提升了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体验感。学校旅游专业充分发挥杭州市示范专业引领作用,师生下乡培训指导80多人次,认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三、实施成效

乡村振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职业学校在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收获满满,无论是学校的美誉度、专业内涵的提升还是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得到极大提升。

(一)贡献职教力量,提升学校口碑和美誉度

学校涉农、涉旅专业及电商专业许多学生与下姜乐乐农业开发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数十位师傅“师徒结对”,分批次进企业实践活动。“我们原以为中职生不怎么的。现在看到中职学生学习也这么拼、做事这么认真、做人还很文明,真的棒!”这是村民对学校的最高评价。

(二)提升专业内涵,培养乡村急需能工巧匠

从区域经济与职校专业内涵建设的视角看,如何对接区域经济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校企合作互动、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研究,有助于破解专业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促进内涵提升和品牌创建。在关注提升方面,先后有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赵洪祝、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省教育厅副厅长朱鑫杰等十多位领导莅临校指导,对我校专业建设中能破釜沉舟、知难而上的做法深表赞赏[6]。近几年,学校培养了上百名园林景观设计人才,50多名枇杷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上千名电商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三)站位核心素养,提升技能大赛获奖档次

近年学校承办了县电子商务“百人实训”“千人培训”、杭州市青年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大赛等项目,举办了中国“乡村宝”电商平台大型启动会。在师生技能大赛中,实现了全国、省、市奖项的新突破,四人参加国赛获四块金牌其中3人分获各自专业的第一名。近三年省赛获奖20多项,市赛总奖牌86块,旅游专业老师在浙江省中等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教师技能类中餐宴会摆台项目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旅游产品策划项目荣获二等奖。学生在第十二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中荣获团体第一,2022杭州市师生职业技能大赛旅游专业学生荣获客房与前厅二等奖。

猜你喜欢
职校旅游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旅游
我的职校我的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旅游的最后一天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