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夕海 王艺婷 刘志刚 张云 刘继昊
摘 要:情报侦察类课程是我校侦察情报类专业的一类岗位任职课程,具有侦察目标明确,侦察手段多样,多学科知识交叉,课程应用性强等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常以课程知识点为核心开展教学,将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割裂,易造成情报侦察处理能力不能与情报侦察知识同步提升。为提升该类课程教学效果,以典型情报侦察案例为任务,基于课程知识点将情报侦察任务进行模块化划分,开展以案例+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并总结相应的实施流程。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 情报侦察; 案例实践;模块化;教育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91-04
Abstract: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courses are post courses for the major of reconnaissance and intelligence in our university. These courses have clear research objects, and variety means of reconnaissance, so these courses refer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ny subjects with strong applicat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take the knowledge points as the core to carry out teaching. As a resul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will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students'ability of information reconnaissance processing cannot be promoted synchronously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reconnaiss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kind of course, the typical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cases were taken as the task, the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tasks were divided into module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based and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as also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everal courses has proved that the case an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hold positions and innovate.
Keywords: task driven; intelligence and reconnaissance; case practice; modularity; education law; instructional design
在信息化战争的新军事变革浪潮中,抢占信息新高地成为各国赢得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关键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因此,为加速完成我军的信息化转型升级,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其关键在于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火箭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侦察情报类专业担负着培养火箭军情报侦察人才的责任与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情报战与信息战深度融合,为情报侦察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带来了新的拓展与变化,为了能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情报人才,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情报人才培养的封闭界限,注重学科融合,探索新的教法与学法,以“金课”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 情报侦察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情报侦察类课程是我校一类面向应用的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及前沿性的课程,具有侦察手段多样、方法理论交叉性强、理论知识学习难度大以及对学员实践能力要求高等特点。传统以“知识点”为主的课堂讲授模式虽具有课堂信息量大等优点,但学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且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已学知识指导实践运用的能力不足。当前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堂讲授无法完全涵盖专业内容
隨着信息化战争加速演进,对情报侦察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化,多样化的岗位需求使教学内容“广”“深”难以兼顾,每种岗位的需求又不成规模,教学过程中难以形成“一通百通”的专业内容体系。加之传统教学方法常以学科知识点为核心开展教学,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教学,面对应用性较强的情报侦察专业教学,大量操作性、经验性知识无法直观通过知识要点的形式进行传授,必须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掌握相关规律,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难以激发学员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课堂口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多弊端,不能较好地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无法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讲授往往变成了“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对于信息量极大、学科相互交叉的情报侦察专业,很难使学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较好的学习目标。如果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使学员“被动式”掌握了各种知识点,在今后的岗位实践中也多是“纸上谈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战场情报信息,无法胜任岗位需求。
(三) 很难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情报侦察类专业教学,多采用的是“讲解、操作、辅导、总结”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各知识点相对零散、孤立,破坏了情报侦察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虽然可以使学员较快地了解情报侦察的一般原理、基本方法,但学员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学员更像是“牵线木偶”一样经历了一个没有问题、不需要推测、不需要自主设计、不需要思维的“流水线”操作,不利于学员整体思维的养成和分析,知识向能力转化效率偏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应试教育的考核要求,难以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高素质情报人才的要求。
二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探析
情报侦察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交叉性,学员只有通过具体的、主动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掌握各环节的基本技能。科学家莱德福斯兄弟通过飞行员等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专业能力发展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五阶段发展逻辑。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发生“四个转变”,分别是由依赖规则到依赖知觉反应的转变,由需要他人指导到独立完成任务的转变,由边缘参与者到深度融入者的转变,以及由对情景责任意识薄弱到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意识的转变。采取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结合“五阶段”“四个转变”方法理论,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水平。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学员的专业等或者是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组织学员根据案例不断地进行讨论与分析,从而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带动学员学习水平的增长。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相比,能够使学员置于案例场景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员积极地参与进来,迎合了学员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习兴趣,经过各种思想、信息、经验及观点的碰撞,达到启发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将待学习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与探究,明确涉及的已学知识和新知识,进而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五个环节。近年来,地方高校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8]。其中,崔横[5]基于校企合作项目探索了“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首饰实践教学课中的应用;杨晟等[6]等分别案例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推动课程实践的模式变革;黄勤超等[7]以微课题任务驱动方式利用研究生课余时间开展军校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达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主要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更加强化目标导向。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就是目标,指引着学习方向、学习主题,也隐含着学习方法、知识问题,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向、目标指向。二是有助于实现“教与学一致”。将传统教学转变为探究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使学员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三是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一致。通过为学员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完成的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使学员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帮助学员碎石评估现在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以及时刻评价自己表现得怎样,从而实现“教学评一致”。
(三)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综合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例子作为出发点,教师为学员设立任务,使学员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案例引入+任务牵引,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实践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对于情报侦察类课程教学而言,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总体思路与情报侦察课程特点具有较好匹配性。一是情报侦察类课程是一类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情报侦察任务中可直接应用其相关知识,因此有应用大量案例可进行任务驱动的情景创设,任务驱动教学的针对性强,案例化的教学可直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二是学员通过前期的基础课学习和军事训练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且普遍具有系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岗位任职能力迫切需要;三是授课团队成员作为技术专家全程参与了大量情报侦察任务,不仅对各类情报侦察手段的分析与处理案例有深刻认识与理解,而且拥有丰富的任务数据及资料。以上三点为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课程团队将真实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探索了基于案例+任务驱动的情报类课程教学方法,以增强情报侦察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同时实现的目标。
三 基于案例+任务驱动的情报侦察类课程教学设计
為了在情报侦察类课程中充分实践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达成新型高素质情报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须树立“以战位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实现全流程案例任务为主线,突出案例情景的真实性,并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合理规划内容模块,设计课程任务,突出以学员为主体,着重培养学员的情报侦察的综合应用与分析能力。情报侦察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如图1所示的六个主要环节。
(一)任务案例选取
对某类情报侦察手段的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教学目标及已有情报侦察案例进行匹配性分析,选取具有涵盖某一侦察手段课程教学全部内容知识点的情报侦察案例作为某一门情报侦察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础。在任务案例选取中,要突出案例教战研战的一体性,凸显案例的实战意义。此外,由于情报侦察类课程中每一门情报侦察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在案例选取上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但总体须遵循基于综合性任务情景的创设原则,使案例尽可能紧贴实战情景。如果没有整体性案例,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各个案例进行串联形成一个综合性任务,在这个综合性任务中,每个案例代表一项任务,将每个案例进行分解获得子任务。
(二)任务情景创设
基于某一具体的情报侦察案例,结合情报侦察任务背景进行任务案例的情景创设,创设中需聚焦军事应用背景,凸显情报侦察应用需求,突出情报任务完成的目标及主线,以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针对性。在任务情景创设中,要凸显战训一体的重要性,突出学员能力运用的关键环节。
(三)基于任务目标的教学内容模块划分及任务设计
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案例实际,从情报侦察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侦察数据分析及目标情报整编等教学内容出发对任务案例模块内容进行划分,形成一系列待实施任务,并根据课程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对任务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在任务设计中,一方面要突出教学团队任务设计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凸显每项任务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及任务之间的衔接性;三是凸显任务完成对学员的激励作用。
(四) 基于教学内容模块的课堂教学内容划分及子任务设计
针对每一项任务,结合情报侦察具体实施流程和课程知识点进行细分,形成一系列子任务。划分的每一项子任务应具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在子任务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及重难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理论讲授环节的探究性,理论运用的实践性,设计出不同阶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各个环节,构建协同协作的学习环境。
(五) 子任务实施及课堂教学评价
针对每一项子任务、课堂教学目标以及设计的互动环节,分别采用不同的实施模式,如资料查询及自学、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翻转课堂、实践作业等开展教学,突出任务完成中的探究性与实践性,并通过研讨总结、理论分析以及实验评估等手段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六) 全流程任务完成及课程教学评价
基于每一项子任务的完成度来分析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基于每项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整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任务复盘分析、调查问卷、闭卷考核以及实践作业等方法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实施——以核爆地震波侦察及应用课程为例
以核爆地震波侦察及应用课程为例,介绍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核试验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核试验的监测过程不仅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而且蕴含了核爆地震波侦察及应用课程的所有核心知识点,因此在核爆地震波侦察及应用课程中以地下核试验监测分析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案例,在此基础上,以实现某次核试验可靠监测作为任务的最终目标来构建任务驱动的情景,既能提高学员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针对性,又能实现战训一体的教学。
在总体任务设计上,基于任务总目标、课程知识点分布情况以及任务实施处理流程,课程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地震波数据获取、地震信号监测、地震信号类型鉴别及地震源参数分析,每一个模块内容代表一项任务。任务设计时既考虑了具有任务间的衔接性,又考虑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内容兼顾,知识掌握与能力生成兼顾。
在每一项任务中,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独立性,将每项任务所代表的教学内容继续进行模块化分割,实现子任务的划分。例如,针对地震信号类型鉴别任务,将其分为地震信号特征提取、分类器设计、分类判别三个子任务,每项子任务涵盖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与此同时,不同的子任务根据其教学重难点及能力生成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地震信号特征提取子任务,在特征提取理论学习中采用类比分析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特征提取有效性学习中采用基于实际数据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任务实施过程中,在关键方法与技术教学方面中突出简练与实用,让学员在理解基本思想的同时具有深入思考进而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总体任务的实现让学员学会系统思维,在每项任务的实现中让学员掌握其关键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并了解其技术前沿,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
在任务评价过程中,以学员课前资料收集核试验及地震信号处理相关素材为基础,以子任务完成度、任务完成准确度和时效性等参数为指标对教学过程实施评价,采用问卷调查、闭卷考核成绩以及实践考核成绩等指标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
核爆炸侦察技术课程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我校开展了三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员快速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地震信号传感器测量原理,熟悉地震波信号常用特征提取方法,掌握典型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并具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总体上较传统教学方法较大提高了学员的系统思维及创新能力,增强了学员的岗位任职信心。
五 结束语
根據情报侦察类课程的特点,通过课程案例化及案例任务化,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探索并实践了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了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实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氛围,形成自主学习、协同创新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了真实场景下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岗位任职能力。
参考文献:
[1] 莫志慧.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软件研究现状分析[J].大学教育,2013(5):35-36.
[2] 马占玲,夏云生,顾佳丽,等.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实践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4):33-34.
[3] 覃孟.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强电装接实训[J].教育现代化,2017(24):139-140.
[4] 高泽峰.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电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1):176-177.
[5] 崔横.“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首饰实践教学课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138-139.
[6] 杨晟,叶玉玲,朱晔.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6):178-179.
[7] 黄勤超,罗晓琳,刘晓,等.聚焦军事应用的微课题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7):168-170.
[8] 周峰,吕慧华,李娜.基于案例任务驱动的资源与环境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2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