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思政课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8-10 10:38谷兰兰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思政课素质教育

谷兰兰

摘 要:农村中学受到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限制,其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影响课程实施效果。本文以目前农村中学实施思政课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不足,同时从建设教学环境、学习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四个层面提出几点教学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推动提升农村中学实施思政课的質量助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思政课;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03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13

目前的农村中学思政教育存在教学环境差、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传统等不足,教师难以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农村中学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发展的要求调整课程实施方案,为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水平助力。

一、目前农村中学实施思政课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环境差导致学生欠缺学习意识

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受到经济条件制约,一些农村中学在建设信息化教学设备、整合教学材料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环境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同时,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对思政课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干农活比学习思政课重要,并将这种错误观念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政学习意识薄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二)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教学内涵不丰富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成绩>核心素养”的错误教学观点,影响农村中学高效实施思政课。一方面,教师理解与应用思政课教科书内容的程度不够,主要围绕教科书的“重点”“考点”展开教学,并未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典型事例、拓展知识引入课堂,出现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深度;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路径等内容了解不足,仍旧沿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导致思政课成为灌输教学课堂,无法充分引导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三)教学模式传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仍旧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按照考纲要求画出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考点,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忆与背诵相关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罔顾学生的自主学习天性,剥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乐趣,从心理层面抹杀了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将大量同质化的习题应用于教学,利用重复性的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学习思维僵化,无法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2]。

二、推进农村中学实施思政课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建设教学环境,奠定思政育人基础

1.加大教育投入,改良课程教学环境。针对农村中学现存的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学校教育追加投入,实现优化硬件教学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建设校园校舍、功能教室、信息化教学设备等硬件教学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思政教师要根据中学思政课的具体教学需求提出建议,如提出引进多媒体电脑、应用智能电子白板的要求等。通过提出具体要求加速农村智慧教师、农村未来教师的建设步伐,为中学思政课发展信息化教学、智能化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建设教学软件,通过呈现多种教学软件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比如,加大力度开发思政课线上教学网站,组织教师录制日常教学视频、录制微课程视频、制作MOOC课程视频,并将录制好的课程上传到校内教学网站,以供学生在线观看。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缺乏电子信息设备,并不能及时观看校园教学网站以及各类软件的教学课程。对此,学校还应该注重建设校内微机室,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微机室应用学习软件,浏览学习网站[3]。

2.注重家校合作,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中学生仍旧处于发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阶段,个人想法很容易受到家人的影响。教师注重与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扭转家长对学习思政课的错误认知,有利于改正学生学习思政的错误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家校合作育人方式。针对父母留在农村务农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父亲、母亲交流谈话,为其说明思政课对学生个人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父母摆脱“上课没有干活重要”的错误思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针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教师要多进行家访,多与学生的亲戚(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学生亲戚对思政教学的支持。此外,思政教师还要用爱心、关心和耐心与学生进行日常沟通,为其说明学习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明确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改变轻视、逃避思政学习的错误态度,提升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二)学习现代教学观念,丰富思政教学内涵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增加课程意义。中学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主要平台,思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培养中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等政治觉悟[4]。对此,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政治觉悟,为落实思政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教师应该深入研究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著作,摘录可以作为思政教学内容的具体内容,为补充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供素材;第二,教师应该积极观看时事政治新闻、社会民生新闻等时事热点,综合分析时事热点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关联,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联;第三,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公正、平等、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思政课中的具体体现,并挖掘其深层教育含义,提升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深度。部分教师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存在无效学习的问题,不能将具体内容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学习深度不够。对此,教师可以应用鱼骨图、树状图等思维导图,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象化,以此加速所学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为思政课教学赋予深远意义。

2.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增加课程内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科目教学的重点。要想使农村思政课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有必要深入学习研读思政课的新课程标准,了解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明确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政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并根据相关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的教学内涵。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应明确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精心搭建教学框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衔接方案,精心挖掘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确保将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第二,教师要把握农村中学培养思政人才的标准,并综合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课外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如引入现实生活案例、新闻热点等,通过增加课程教学容量实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从根本上增加中学思政课的育人内涵。

(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1.采取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探究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束缚,将学生作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将导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思政教学内容,提升学习高度。导学探究教学的应用障碍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仍存在“一刀切”的教学问题,二是学生欠缺自主学习意识[5]。对此,农村教师应该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认识到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思政内容时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合理设计导学内容与导学问题,以此解决“一刀切”带来的负面教学问题;教师还要注重探究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情况,找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激趣性、导学性的教学内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新知、探究问题的兴趣,推动顺利落实导学探究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常用于预习教学,由于预习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程度不深,在理解导学问题时难免存在困难。为了避免加重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有必要适当降低导学问题的难度,通过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反馈促进学生学习思政知识。

2.采取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置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能够生动体现相应场景的教学方法。在农村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有益于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然而部分农村教师不够了解情境教学法,导致出现情境创设生硬、教学情境与教学主题背离等问题,给农村思政课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农村教师需要认清思政课教学目标,并综合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设置情境:一方面,要基于思政教科书。教科书是思政课的主要教学依据,其中含有较多的思政理论、思政案例、思政习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科书中蕴藏的情境教学要素,如联系案例、图片、照片等综合相关要素设计教学情境,确保情境内容贴合教学主题。另一方面,要基于农村学生的实际学情。农村生活与中学思政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师从生活中提炼情境创设要素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强化思政课教学效果。设置完情境之后,教师还要注意合理衔接教学情境与新知教学、练习教学等环节,确保极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情境的育人功能。

3.采取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单位,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提高。将合作教学模式用于农村思政课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探讨学习问题,弥补自身的学习短板。合作教学时,教师应以调控者、促进者的身份为学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务,组织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深度探究。比如,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合作学习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在学生合作学习遇到瓶颈时给予适当点拨等,保证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此外,针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假合作”这一问题,教师要采取严厉的管理手段,防止学生假借合作之名闲聊、说笑,以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6]。

(四)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发展综合能力

1.挖掘乡土资源组织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农村地区蕴藏着较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中学思政课教学对于开发课程实践的育人功能有重要意义。教师把握中学思政课的育人特点组织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将负面的乡村教育环境转变为正面的乡土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的农田资源组织种地、除草、施肥等劳动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回顾思政课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良好精神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的古老建筑组织“寻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融入思政课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所处的位置较分散,不利于教师综合管理。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与班级学生干部、各学习小组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管理学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正常进行。

2.结合教学情况组织反思活动,培养建构反思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组织反思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有效性。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如“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对哪些知识仍抱有疑惑”等,通过提问让学生归纳、总结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遇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有逻辑地归纳相关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形成完善的体系。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解答,通过生生互助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如果其他学生无法解决学习的疑难问题,则由教师负责解答,并将其作为反思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构反思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仍旧存在诸多不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政课程教学工作,不仅要客观看待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还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思政课程。同时,农村中学有得天独厚的乡土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挖掘并利用有益的思政课教学资源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学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楚艺.关于加强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6):47.

[2] 刘思姚.勞动教育融入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基于一所农村初中的调查研究[J].新智慧,2021(7):55.

[3] 袁学哲.新时代提升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着力点[J].新西部,2020(8):168.

[4] 李晓荣.新时代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9):73.

[5] 和建文.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276.

[6] 杨梦娇,于洋.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思政教育的优化建设[J].休闲,2019(4):181.

[责任编辑 吕 媛]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思政课素质教育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