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泱,张先琴,吴茫茫,刘党利
(郑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牙列缺失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或下颌的牙列缺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牙列缺失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全口牙列缺失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还可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及发音功能,严重者甚至还可影响颞下颌关节及神经肌肉健康[2]。采取有效的修复方式对改善患者面部形象、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及发音功能有重要意义。种植义齿虽可有效弥补牙列缺失带来的危害,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例并不高。近些年,全口义齿修复已逐渐成为全口牙列缺失患者的主要修复方式[3-4]。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符合口腔牙齿的生理解剖结构和功能,美观度较高,但该修复系统是否可完全替代传统修复方法用于全口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疗,以及其远期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对牙列缺失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郑州市口腔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全口牙列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口腔科学(第八版)》[5]中全口牙列缺失诊断标准者;(2)年龄>55岁;(3)上下颌骨关系正常者;(4)临床病历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均齐全者;(5)口腔黏膜正常者;(6)牙槽嵴吸收程度Ⅱ或Ⅲ级者;(7)依从性好,完成定期复查者。排除标准:(1)伴有全身或局部急慢性感染者;(2)对麻醉药物过敏者;(3)合并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者;(4)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不宜进行牙列修复治疗者;(5)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不全者。本研究共纳入全口牙列缺失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58~75(66.49±5.88)岁;牙列缺失时间 2~14(7.77±2.63)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56~78(67.34±5.96)岁;牙列缺失时间2~17(8.31±2.97)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牙列缺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口义齿修复方法。使用二次印模法,即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再用硅橡胶材料制取终印模,并用超硬石膏灌注终模型。在终模型上制作蜡堤,分别采用直接咬合法和息止颌间隙法确定并记录患者垂直距离及水平颌位关系。在蜡堤上排人工牙后交付临床试戴,患者口内试戴合适后完成全口义齿制作。戴全口义齿时,检查基托边缘、咬合等,医生根据义齿就位情况、颌位关系等进行调整咬合。
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其专用托盘和配套的Bio-PAKⅡ口颌系统可以将患者咀嚼系统的动、静态三维信息更精确地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口腔修复工艺技师。上、下颌均选用Accu-Dent成品托盘,采用藻酸盐双印模技术制作初印模。灌制石膏初模型,制作暂基托,使用重体硅橡胶在暂基托上完成边缘整塑,在托盘表面涂抹一层均匀的流动性强的轻体硅橡胶,让患者保持闭口状态下发出“唔”、“哎”、“咦”等单音节,并做吞咽及摆动舌体动作,最终制得闭口式终印模。采用息止颌间隙法和面弓转移法确定患者垂直距离及水平颌位关系,用FCB正中和托盘记录患者正中咬合,并用超硬石膏灌注终印模模型。将上下颌模型固定于牙合架上,借助专用的排牙板人工排牙后交付临床试戴,患者口内试戴合适后完成全口义齿制作。戴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时,检查基托边缘、咬合等,医生根据义齿就位情况、颌位关系等进行调整咬合。
(1)临床疗效:修复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6]。有效:修复后患者面部形态自然,义齿稳固性及咀嚼功能均较好;显效:修复后患者面部形态自然,牙齿咬合较好,但是存在无牙槽吸收的现象;无效:修复后未达上述标准,咬合异常,咀嚼状态失衡,牙槽无吸收等。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咀嚼功能及牙槽嵴高度:修复前及修复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牙槽嵴高度。咀嚼功能包括咀嚼物吸光度值和咀嚼效率,让患者将3 g去皮熟花生咀嚼25 s,随后将义齿和口腔内的食物全部吐到量杯中,加 1 000 mL 蒸馏水,搅拌1 min,静止2~3 min,吸取位于1/3处的 5 mL悬浊液,置于比色杯中,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UV-1200紫外分光光度计(瑞士梅特勒托利多集团)在590 nm波长处检测样品吸光度值,吸光度值越大,提示患者咀嚼功能越好。采用称重法测量咀嚼效率,咀嚼效率=(咀嚼食物总重量-剩余食物残渣重量)/咀嚼食物总重量×100%。采用X线测量牙槽嵴高度。(3)颞肌及咬肌肌电活动情况:使用表面肌电测量仪(上海形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采用Bio-PAKⅡ口颌系统测量患者佩戴义齿后下颌牙尖交错位时颞肌及咬肌肌电活动情况,使用轨迹描计仪评估患者下颌冠状面边缘运动轨迹情况,观察轨迹图形的流畅性和重复性,应用系统自带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记录左右侧咬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及左右侧颞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7]。(4)口腔健康状况和舒适度:修复前及修复3个月后,分别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中文版[8]及舒适度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9]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和舒适度。OHIP-14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30,包括由口腔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身体机能不适、独立能力减弱及口腔本身疼痛4个维度,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5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越差。GCQ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包括 28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 28~112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舒适度越差。
修复3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1.08%(30/37)和95.56%(43/4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修复前2组患者咀嚼物吸光度值、咀嚼效率及牙槽嵴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物吸光度值、咀嚼效率及牙槽嵴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修复3个月后的咀嚼物吸光度值、咀嚼效率及牙槽嵴高度均显著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修复前后咀嚼功能及牙槽嵴高度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and alveolar ridge height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epair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佩戴义齿后下颌牙尖交错位时的左右侧咬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分别为12.78±4.22、10.47±3.18,左右侧颞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分别为10.21±2.88、8.25±2.70。观察组患者佩戴义齿后下颌牙尖交错位时的左右侧咬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和左右侧颞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修复前2组患者的OHIP-14和GC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OHIP-1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修复3个月后的OHIP-14评分均显著低于修复前,GCQ评分均显著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修复前后OHIP-14及GCQ评分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OHIP-14 and GCQ score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epair
严重的牙周疾病、暴力、肿瘤相关的高强度放射治疗及老龄化均可导致牙列缺失,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不当的口腔清洁习惯均是牙列缺失的重要诱发因素[10-11]。牙列缺失对患者咀嚼功能、发音功能、颞下颌关节及面部美观均可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会交往和心理状态。
目前,对于全口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仍是最常用的修复方式。传统的修复方式虽可恢复患者牙列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改善面部美观,但牙槽嵴吸收严重的全口牙列缺失患者由于牙槽嵴高度不足,且传统的修复方式对义齿的固位效果欠佳,因此,影响修复效果。此外,传统的修复方式对牙槽和口腔健康有一定的要求,如固定义齿修复方法对牙周疾病状态、牙根稳定状态、牙冠形态等均有一定的要求,部分患者修复后效果并不佳[12]。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及新技术的发展,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在全口牙列缺失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3]。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重在遵循生物功能,实现了义齿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旨在达到维护患者口颌系统长期健康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修复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物吸光度值、咀嚼效率、牙槽嵴高度及GC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HIP-1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相较于传统的修复方式,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可更明显地提高患者牙槽嵴高度,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和舒适度,提高咀嚼功能,这与张小娥等[14]研究结果相符。牙槽嵴是全口义齿治疗时义齿承托的重要区域,牙槽嵴高度不足会造成义齿承托面积减小,进而影响义齿固位力,而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明显地提高了患者牙槽嵴高度,增加了牙槽嵴对义齿的承托面积,这对增强义齿的稳固性,进而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十分重要。相较于传统的全口牙列缺失修复方式,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15]:(1)上、下颌分别选用Accu-dent成品托盘和FCB托盘,采用双印模技术可以获取无压力的初印模,有助于减少气泡的混入,还可更好地反映闭口状态下磨牙后垫的形态,有助于为初步设定牙合平面提供参考标志;(2)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是将上下颌模型固定于牙合架上,模仿下颌前伸运动状态,借助专用的排牙板进行排牙更为精确,有助于增强牙列的稳固性及咀嚼功能;(3)以硅橡胶为材料的闭口式功能性终印模是以患者自主功能修复为主,这样的结果可操作获得的印模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压力状态下获得的印模有助于减少压痛点;(4)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制作的基托耐磨强度高,与人工牙的结合力强,更逼真、舒适。
患者佩戴义齿后下颌牙尖交错位时左右侧咬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及左右侧颞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可有效反映义齿行驶过程中的口颌系统功能状态,其值越低,说明患者佩戴义齿后左右侧咬肌、颞肌在义齿行驶过程中的对称性越好,口颌系统功能状态越好[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佩戴义齿后下颌牙尖交错位时左右侧咬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及左右侧颞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相较于传统的修复方式,使用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后患者左右侧咬肌、颞肌在义齿行驶过程中的对称性越好,这或许与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的制作理念有很大关系,该系统义齿的制作强调了义齿的生物功能性与系统合作性的统一,其专用托盘和配套的Bio-PAKⅡ口颌系统可以将患者咀嚼系统的动、静态三维信息更精确的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口腔修复工艺技师,而传统的义齿修复过程则主要依靠口腔修复工艺技师主观判断及个人经验,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系统明显弥补了上述不足,使得义齿形态与功能达到统一。刘瑞瑞等[7]研究也发现,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组患者佩戴义齿后下颌牙尖交错位时左右侧咬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及左右侧颞肌肌电值不对称指数均低于传统义齿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选择研究对象的年龄差异或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的制作技巧等有关。
相较于传统的修复方式,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更明显地提高了患者牙槽嵴高度,使下颌牙尖交错位时颞肌及咬肌肌电活动对称性更好,更有效地改善了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和舒适度,提高其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