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本的室内微运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3-08-09 09:21周惊军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绘本游戏运动

周惊军

导读: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成长,锻炼幼儿的思维活性,促进大脑皮层活跃,对幼儿的体质提升有着积极帮助。近几年疫情背景下、阴雨天的影响下、雾霾天的侵袭下,户外的运动场地显然满足不了幼儿的运动需求,设计室内“微运动”刻不容缓。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物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室内微运动,在特殊天气也能获得基本的运动权利。本研究聚焦幼儿园室内微运动现场,分析幼儿园对微运动课程的整体规划,通过对微运动课程实施的研究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早已指出:“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幼儿园工作规程》再次声明:“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传统的体育活动重视室外运动,一般在专业的运动场地开展中、高强度活动,如跑、跳、投掷、爬等。其对室外场地、空间及情境均有一定的要求,如遇高温、寒冷、下雨、下雪天则难以保障课程的正常开展。受自然条件和物质资源的限制,“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难以保证。然而,当我们将研究视角转向室内时,室内运动因不受时间、空间等现实条件的限制而凸显独特价值。

“室内微运动”一直是我园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园教师除了积极挖掘各个草坪、转角、露台等,开发各种游戏空间,确保正常天气下的游戏场地外,更以“室内微运动”的方式开发多处室内游戏空间、游戏内容和材料,保证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由于缺少对实践内容的整合,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室内微运动课程。所以,本研究依托园所实际情况拟设计一套完整的“室内微运动”系列课程,助力幼儿运动与发展。

二、概念界定

幼儿园微运动,指教师根据幼儿的运动兴趣,在园所主题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运动情境、融入运动项目,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室内运动。在该定义中,“微”有两层含义,第一泛指运动空间范围狭小;第二特指微运动的运动规模,相较于传统的户外运动属于“微”型运动。

三、基于园本的室内微运动课程的设计

(一)厘清设计脉络,为园本的室内微运动课程指引方向

以幼儿园正在实施的《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以下简称《课程》)为载体,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筛选每个主题中有价值的内容。例如,小班段“我上幼儿园”的主题中,我们选取《走圈找朋友》的课程预设,聚焦式地删选与提炼,为教师后续设计微运动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架与支持。

(二)明晰领域经验,为园本的室内微运动课程提供支持

基于《指南》和《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我们将室内微运动的领域经验进行分类,让幼儿横向、纵向都能发展,健康成长。首先,我们从“钻爬”“平衡”“跑跳”“投掷”等领域梳理每个阶段的核心经验,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微运动项目初步罗列适宜的运动材料。将园本化的“体能运动表”与园本化室内微运动脉络图相结合,明晰要重构的运动项目与发展方向。对小、中、大段的项目进行纵向构建,为后期的实施与组织提供方向。

(三)链接绘本经验,为园本化的室内微运动课程构建支架

绘本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以“运动”为核心主题的绘本却能提升幼儿对运动项目的认知,让幼儿体悟人的核心素养:勇敢、坚持、正直、尊重生命,爱护身体……这些美好的品质通过绘本的浸润,更容易建構幼儿的经验,搭起“运动经验链”。如绘本《运动,真美妙》中,跟着可爱的动物运动员,幼儿认识了近50种美妙的体育运动,了解了运动的规则,激发了运动的乐趣,体验了运动的快乐。

(四)园本化的室内微运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探索多元微运动课程的组织形式

本园结合《课程》与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基本动作技能发展规律,探索如何在特殊天气、室内运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实施微运动课程的适宜形式。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园本化微运动为主。教师根据本班开展微运动的月主题活动创设运动情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小班幼儿基本动作水平较低,活动内容为八大基本动作技能,以简单的走类、攀爬、跳跃、投掷等为主,每月固定一项动作开展教学。教师根据幼儿在运动情境中的表现及学习水平不断提升动作难度,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获得较强的运动效能感。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循环运动为主、年级循环运动为辅。教师根据本班开展微运动的月主题活动创设运动情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中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速度较快,活动内容仍以八大基本动作技能为主,但在任务时长、难度、材料组合等方面不同于小班幼儿,每月每班固定一项动作开展教学。教师根据幼儿在运动情境中的表现及学习水平赋予幼儿代表不同意义的“循环”手环,让幼儿在与不同的运动场地、运动材料、运动伙伴的互动中获得发展。为满足运动能力较强幼儿的运动需求与安全问题,允许小部分中班幼儿在教师的监护下进入大班进行微运动。三是以开放式的年级和班级为单位的循环运动为主。教师根据本班开展微运动的月主题活动创设运动情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大班幼儿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基本形成,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活动内容仍以八大基本动作技能为主,但在任务时长、难度、材料组合、规则等方面显著高于中班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在运动情境中的表现及学习水平赋予幼儿代表不同意义的“循环”手环。整个运动过程中,教师提倡幼儿对班级运动材料进行组合,一物多玩。为满足个体差异,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允许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进行混龄运动,提倡大班幼儿发挥“小先生”的作用教授中班幼儿动作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动作技能。

2.探寻多元微运动课程的组织材料

幼儿室内开展的微运动,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借助“绘本”的支撑,选取幼儿喜欢的、适宜的运动项目,在室内空间较小、移动范围较少的情况下创设一定的运动环境,并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械,进行简单易学又能锻炼身体的活动类型。在材料选择上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与商榷,希望依据目标进一步丰富与拓宽材料。一是依据幼儿经验逐步推进调整。我园结合绘本《运动小超人》《我能跑得更快》的原有素材设计园本化课程“快乐向前冲”,根据对活动目标的理解及活动流程的设计与梳理,选择适宜室内运动的材料,如小椅子、小棒、小水桶若干、苹果卡片、塑料筐。但在运动过程中,大班幼儿对“挑水”这一技能还不是很熟练,经验相对缺乏,所以用手持物代替,如球、抱着桶、拿着书等。在幼儿对手持物交错前进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继续练习挑着小水桶在两排椅子上交错前行。根据幼儿的经验选择适宜的微运动材料,是科学幼儿教育观的展现及对幼儿的尊重。案例如表2所示。二是依据核心经验充分选择提取。我园遵循幼儿的技能水平和游戏水平,从不同技能的领域出发,梳理特定年龄段的核心经验,为一线教师初步梳理了一些常见的、适宜的微运动材料,如“跑跳”体能运动材料。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双脚向前跳的姿势,可以提供多元的材料,如呼啦圈、芙蓉板、跳袋、目标贴纸等。三是依据游戏水平充分挖掘整合。对教师来说,选择适宜的材料相对容易,但在组装、拼搭、整合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如幼儿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挑战项目、能不能完成相应组合器械路径、需不需要再添加辅助器械等。关键字还是“变”,教师对“变”的理解、幼儿对材料“变”的认知、活动中教师“变”的指导,共同促成相对完整、丰满的整合过程。

3.探秘微运动课程的课程组织评价

科学合理的客观评价有利于正确了解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微运动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多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有效观察与评价能助推园本室内微运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后续优化课程、改进内容提供有力依据。一是过程性评价。每一次微运动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微运动游戏中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检核表》进行现场点评和小结评价。游戏评价手段是多样的,要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幼儿室内微运动过程,凸显过程性评价。反思运动效果,判断下一步是否继续利用这种微运动的方式或材料等。二是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在微运动结束后,围绕幼儿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能平稳快速地通过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30秒、是否能连续双脚跳通过高30/45cm的障碍物等。幼儿评价:在微运动结束后,幼儿利用《我是运动小达人》对今日的循环微运动内容进行记录,利用《我的运动记录》评价表对面部红润状况、出汗状况等进行评价。三是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柔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方面通过达标测查活动阶段性地进行评价,如小班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跳绳等。

四、结语

室内“微”运动其实不微小,而是遇见“微”光,悦动于室。幼儿在既有的空间内游戏、运动,将课程逐步游戏化、自然化,借助绘本、核心经验的理论力量,真正实现鄢超云老师所说的“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可以从后院玩到屋顶的大玩具”。希望我们见“微”识远、见“微”识趣,用更直观的方式和真实的态度设计课程、设计游戏,去听、去看、去读幼儿的微运动游戏。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幼儿带来归属感与价值感。

猜你喜欢
绘本游戏运动
绘本
绘本
绘本
不正经运动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