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质疑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08 02:33:10陈桂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

陈桂英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习惯性以课文知识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设疑开展教学,以此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该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为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质疑教学策略。教师须改变自我设疑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文章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影响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因素、质疑能力的内涵与特点,并根据这些分析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质疑教学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 质疑教学策略;“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標,必须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的关键阶段。[1]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与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实施有效质疑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一、影响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小学生质疑能力的主观基础。但小学生好奇心不一,且好奇心能否最终转变为质疑能力,取决于各种中介。由于对周围事物好奇心不强,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疑问后,对问题并无深究的兴趣和动力。显然,在后续学习中,这部分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会有太大的提升。[2]因此,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实施有效质疑教学策略的基础。

(二)教师的态度

实施有效质疑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向教师与家长寻求帮助是小学生获取答案的捷径,若教师的思想态度不端正,不能正视小学生的质疑情绪,不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以解决问题,则不利于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此外,小学生的质疑受到教师忽视后,还会对其心理素质造成影响,打消小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三)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质疑教学策略不是盲目实施的。小学生若缺乏对知识的基本掌握,很容易就会陷入各种怪诞的想象中,虽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却不利于质疑能力的发展。只有在小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二、质疑能力的内涵与特点

“质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提出疑问”,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请人解答疑难”,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综合词典解释,“质疑”可以定义为主体对某一对象存在疑惑及寻求解决对策的过程。质疑能力可归纳为主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所指的质疑既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策略。质疑并不是单向的问题提出过程,而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双向过程。[3]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实施质疑教学策略,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即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境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不断地思考,直至问题解决。由此可见,有效质疑的起点是发现问题,终点是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小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因为,问题形成后,会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在探究中不断催生新的问题,从而驱使学生不断思考,深入探究。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质疑教学的策略

(一)拓宽质疑路径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具有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问题质量也存在差异性。[4]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应注重对学生质疑路径的开拓,让学生善于质疑。第一,在预习中质疑。正式授课前,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习时间,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习任务后,主动探索课文,将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第二,在课题上质疑。课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浓缩,是问题生发的起点。教师在出示课题后,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在课题中了解到了什么,并思考自己对课文还有哪些疑惑。第三,在阅读理解中质疑。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出现认知冲突。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出质疑。教师在备课时,应以学生的视角阅读课文,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这样,教师在实施质疑教学策略时,就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质疑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应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助推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以质疑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的质疑情境可以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融入质疑情境。

(三)教会质疑方式

教会学生100个知识点,不如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5]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质疑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丰富性,为学生打造新型语文课堂,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

(四)采用激励评价

小学生年纪较小,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批评或否定性评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不愿质疑、不敢质疑。这样,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一般认为,学生表现良好时,可使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其实,对待小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质疑意愿,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实行有效的质疑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小学生的质疑能力,要求小学教师把握影响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拓宽质疑路径、创设质疑情境、教会质疑方法、采用激励评价等手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质疑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正红.小学语文质疑式批注阅读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6):81-83.

[2]欧凌霞.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究——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8):74-76.

[3]郑志华.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8):46-48.

[4]刘洋.启发质疑 引导合作 实现交流——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社会化人格之拙见[J].读与写,2021,18(36):40.

[5]陈连维.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对策[J].中外交流,2020,27(22):225.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