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琴,陈帅霖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大历史观”的概念,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历史观是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从历史长河中找寻的历史经验,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就是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寻历史规律,增强全党面对未来新挑战的战略定力和斗争智慧。对于当代青年来讲就是要从党史学习中树立好大历史观,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具备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与科学思维能力。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要让我们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就离不开对青年一代的党史教育,尤其应当开展好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视野宽广,立足于青年学子意志品质以及价值观念的塑造,对于广大青年学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帮助青年一代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理念的丰富和更新。
1.激励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是“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时期,中国的革命任务仍在继续,现如今中国的革命任务就是需要青年一代持续接力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成立题词时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2]祖国的未来在于青年一代,民族的未来也在于青年一代,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所以针对青年进行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意义尤为重大。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历史,是由众多的青年参与其中的,对于青年进行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能够使青年一代掌握正确的党史观并产生坚定的信念乃至信仰,会使之由衷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相信我们党一定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这种信念一旦在心中扎根就会持续影响青年,坚定成长成才的最终方向就是要同祖国和人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不仅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上给予青年支撑,更让青年能够透过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也就是从大历史观中可以得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任何激流和险滩都无法阻碍的,这都是从党史历史经验里面总结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3]。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深刻地了解过去的苦难和辉煌,才能明白今天所走的道路是如何的来之不易,也更能坚定我们今天所走的道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就是深刻知晓这个道理才能铭记自己身上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铭记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青年一代永远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以后都会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从大历史观视域出发进行党史教育就是要教导青年知晓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2.赋予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1]从大历史观视域出发引导青年学习党史是对于过去历史的总结,这些总结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党史教育时代内涵的把握。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就是为了让青年群体对于中国道路产生深邃的思考,尤其是回顾世界上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更加可以明确我们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政党就是因为我们能在挫折中奋起,在磨砺中成长;就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而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回顾历史,开创未来,促使青年群体了解我们党为什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怎样逐步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独特道路的,这对于党史教育的内涵都是极为重要的补充。
从大历史观中观照党史教育也是对党史教育时代内涵的丰富和完善,从而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性的任务开展好党史教育的工作。党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主要教导青年群体运用好大历史观深刻地了解我们党从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规律,也让青年群体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的意义之所在,并从根本上让青年群体了解为什么我们党的立党根基在于人民,立国之本也在于人民。从大历史观的视域出发,将党史学习通过一条主线贯穿起来,使党史教育的内容不再零散细碎,使党史教育更加系统,使党史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教育方法更符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如此才会让青年一代坚信我们走的路是光明的道路,是有前途的道路,也促使青年群体能够拥有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从大历史观的视域出发,学习党史可以辨别出什么样的人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先锋者,使得青年群体能够真正地从心底信赖中国共产党,从而建立实事求是的党史观,即便是面对外部势力的蛊惑或者攻击,也能站稳政治立场进行坚决有力的回击。从大历史观视域出发,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并从中汲取营养,这样的党史教育过程也是对于新时代背景的党史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完善。
3.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对于当代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开展党史教育可以促使青年一代形成具有崇高人生追求与价值追求的人格特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一段形象而生动的比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无论是五四运动时期还是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一代总是冲在前面的热血力量,历史和现实印证青年一代是最具有生机活力,最富有希望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一批年轻的生力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有着无限希望。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一批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所创建的,又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针对新时代的青年进行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就是从青年的价值取向入手,教育青年站稳人民立场,立足人民群众之中,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国家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5]。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合,客观地反映了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总的看法,所以说对于青年一代着重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进行党史教育,有助于促进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也可以使青年更为真切地体悟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从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内容来看,“‘四史’中鲜活的案例既包括历史经验、历史成就及历史教训,又包含中国共产党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历史精神等。‘四史’以其丰富且真实的历史资料,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训练历史思维、树立唯物史观,学会运用历史规律。”[6]所以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不仅可以成为改造青年的思想武器,还可以成为指导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武器,让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大的历史视域出发不断地向大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方法,这种正向的启迪就可以让“善”的种子在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从而激励青年一代凝聚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力量,增强在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勇气,将现实实践与具体理论相结合,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和骨气。
大历史观是一种思维方式,针对大学生进行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应遵循整体性、辩证性、科学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围绕大历史观视域的特点展开一系列的党史教育,才能使党史教育围绕着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而展开,并通过遵循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的原则培育大学生具备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
1.整体性原则
举一纲而万目张,从大历史观的主线出发,学习党史需要把握一条主线,围绕一个主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所有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在围绕这个大主题,教育者在引导青年群体学习党史时就要明确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抓住这个根本围绕着我们党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代表谁的利益?为什么要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只有在洞悉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后,才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这便是首先需要明确的主题。牢牢地把握这个主题是建立大历史观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进行党史教育的关键一步。
大历史观视域之所以强调“大”就是因为其时间跨度之长、视野之广阔、展望之辽阔,大历史观的发展特点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毫无规律的,掌握了这个特点也是学习党史的方法之一。在明确党史主题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党史时就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让青年群体有步骤分阶段地学习党史的基本脉络,例如,在学习党史时要掌握好我们党在成立之前的革命运动历程是怎样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到后来不断遭受挫折是如何从危难之中转折的,要引导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起及革命目标实现的历程是怎样的,为何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要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是不同的?能够分清两种社会不同的社会性质,要掌握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怎样的?而后要从整体上去掌握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哪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经历了哪些弯路,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为什么进行南方谈话,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学习的过程要让青年深刻了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结共同成为一个整体的,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将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历史节点联系起来,展现出每一段历史发展的个性和共性,而后系统地把握好党史的基本脉络,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将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进行串联引导青年对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能够产生系统的思维,只有将大历史的视野融入党史教育之中,才能引导青年对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学习产生深刻的反思与总结,由此党史学习内容才不会变得零散,从而把握好大历史观视域下整体性的党史教育原则。
2.辩证性原则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要坚持辩证性的原则,培养青年分析党史具有辩证思维是十分必要的,辩证思维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的,辩证性原则是在大历史规律下实事求是的体现,对于引导好青年学习党史并作出正确的历史评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判时,要引导青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辩证地来评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7]。引导青年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能“因噎废食”“顾此忘彼”凡是事物的发展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使青年的思维想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引导青年在认知党史发展规律时,保持既不激进,也不保守,不偏不倚,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辩证原则。正如不能因为历史人物的伟大就不容许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更不能因为历史人物有过失误就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全面否定历史人物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种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就是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要教育青年具备辩证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
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8]。把党史和现实的体悟化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句话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往无前、毫无阻碍的,反而是在曲折中前进,在曲折中反复,从其中体悟的原理就是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看待历史的发展,青年一代明白了“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道理才能正确地看待历史、评判历史,才能看清楚未来的大趋势,也更能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科学性原则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不能产生科学的实践。列宁曾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9]要培养青年群体具备科学的思维,要用科学的视角和科学的理论来学习党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学习党史的科学理论工具,大历史观思维方式的养成离不开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支撑。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对唯心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脱离了唯心主义对于客观事物孤立、静止、片面,形而上学的思维认识,运用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唯物史观主要阐述关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形成了对人类历史的科学认识,并且形成了改造社会的科学理论,人民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唯物史观的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要引导青年群体学习并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中的基本原理,将理论学习与党史学习相衔接,利用理论工具总结历史规律,正确评判历史并总结历史经验。
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对青年进行党史教育,一定要引导青年掌握好科学的理论工具。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工具就可以掌握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学习党史的科学方法,就可以明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才能明确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更好地明确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最终的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更能坚定青年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所以说学习党史要教育青年掌握科学的理论工具,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将科学的理论融入党史教育的全过程,要学习并掌握历史分析的科学方法。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最根本的立场都是人民立场,只有站在人民立场看待历史的发展才能明确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原动力,才能真正地使青年从心底认同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且建立起正确的党史观,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知晓过去,通晓未来,探寻规律。
4.开放性原则
教育青年学习党史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中国革命的历史阶段,应当保持开阔的视野。“要把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善于从历史中获取智慧,融入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联系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联系‘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把握党和国家的光明前景。”[10]引导青年学习党史就是要不断地拓宽学习的视野,要将对于党史的学习放置在世界革命历程的历史之中、本民族的历史之中和人类的历史之中。培养如此的学习思维,才能做到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找寻经验,将党史学习融会贯通形成大历史观,在大历史的进程中深刻地感悟我们党的历史发展过程。
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8]教育青年一代学习党史不能仅将眼光局限在我们自身的革命阶段,应当扩充视野将学习的范围扩大,学习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引导青年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广泛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使青年保持视野开阔而不是仅仅醉心于中国的革命阶段,要能做到鉴古知今的同时看清楚未来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做到既不封闭也不僵化与世界发展接轨,开阔学习党史的视野,将党史学习融汇进世界大历史的潮流之中。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一定要结合“大思政课”的教育理念,将大思政课教育理念融入党史教育的全过程,创新路径的选择必须遵循着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学习原则,大历史观视域下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分别从教育的结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路径探索,同时强调了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
1.改革创新“大课堂”,积极引导大学生体悟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
大课堂的教育要素是将具体的理论与现实的实践相结合,要让党史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在实践上拓宽教育模式,走向广阔的社会课堂,通过开展社会大课堂的形式实现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使大历史观视域下大学生的党史教育走深走实。
首先,在大课堂的设计上应当构建并运用好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要依托对象,调动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学生参与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运用好红色资源,例如,革命纪念馆、红色圣地、革命遗址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的发展规律。其次,应当落实好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这一层面学校应当精心安排教学大纲,要符合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教学内容,同时安排一定学时和学分的实践教学,让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融入实践课程中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化。再次,利用好实践教学的形式。高校应当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调动学生进行红色志愿服务,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理论宣讲和实践调研等活动,将优秀的成果作为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成果。最后,应当构建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可以设置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可以设立党史教育基地,将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的研学与实践功能整合起来,积极探索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基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将教育基地的教学功能和研学功能丰富起来,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启迪和教育,依照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原则提升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要将社会资源整合到党史教育之中,拓宽党史教育的视角,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实践出发,从生活经验出发,教育者应当将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贯彻到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融入青年的生活之中。
大课堂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教育环境,不仅贯穿于学生时期,更会持续地影响青年一生。青年一代就是要在大环境下受到教育、受到引导、受到感召,运用好一切资源开展好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使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能够进行得彻底。
2.拓展好“大教学”,积极引导大学生活学活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知识
在“大教学”的教育要素上,要建立主渠道教学模式,构建大教学教育模式的核心就在于立足并创新主渠道教学模式。遵循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的原则,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将大历史观融入党史教育之中,使学生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化作自己思维认知的一部分并付诸实践。大教学的教育模式就是将大历史视域下党史教育的原则贯穿到党史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创新教育形式及教育内容,引导青年学习党史时既要从细节把握,又要锻炼学生能够看清楚历史大势,通过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学习知晓如何解决现实困难,引导青年从过往的历史经验中找寻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真正地实现活学活用。
首先,高校应当创新党史教育教学新模式。对于青年群体进行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具体的原则,坚持整体性、辩证性、科学性、开放性的原则,透过这些原则让青年群体深刻地领悟好党史发展的脉络,引导青年群体学会运用大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历史的走向。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透过近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去看待我们党的历史,看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使学生无论是在政治辨别中还是生活实践中都能从大历史观的视域出发,了解克服困难就如同新生事物刚刚萌芽一般,必然会遭受腐朽落后事物的阻挠,但新生事物的发展前景是非同一般的,由此就引导学生懂得透过大历史观来认知事物的发展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大历史的视域出发并从党史找寻克服困难的智慧,例如,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时,争渡大渡河,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出奇兵,巧夺金沙江,走过荒草地,翻过夹金山。以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在大历史观指导下的思维方法去深刻认识党史,思考在大历史观条件下中国革命的源起和发展的艰辛如同长征,但最终仍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最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对于历史的回顾找寻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以十年为一个期限,甚至是数十年,乃至于五十年为期,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时段去审视历史中的事件,让学生在回顾大历史的进程中学习党史,真正地使学生学深悟透,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积极开展小组研学、专题讨论、专题辩论等课堂自主学习方法。
3.使用好“大教材”学习经典著作,深化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学习
在“大教材”的教育要素上,要引导学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强化理论素养,深化理论上对于党史的审视。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学习党史一定要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大历史观源自于对实践的深刻总结和对历史的深切回顾,源自于理论的指引,源自于实践的躬行,要求青年一代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对大历史视域下的党史学习产生深刻体悟。例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就准确地预测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将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并且精准地预测了战争双方在战争中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从现实中能找寻规律预测历史的走向,这也是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运用“大教材”的学习方法,以《论持久战》为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学习并掌握大历史观的分析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探寻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
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关键的两点,一是要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利用青年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特殊的身份要有着先进的思想觉悟,要带头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带动身边的同学一同学习,学生党员还可以通过开展党支部活动开展自我学习教育,在读书的过程中总结自己对于大历史观与党史学习之间的关联,使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得以在同学们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系列的读书交流活动不局限于党支部的活动,应当贯彻到以二级学院为核心的教育阵地,老师同学齐上阵,通过一系列的读书交流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例如,进行读书打卡,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培育青年的大历史观,让青年学子养成一身正气,一尘不染,锤炼思想,提升境界,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大历史观思维方式的新时代青年。二是要深刻学习马列经典文章,精选精读,学习的广度不做具体要求,但一定要足够深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学习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做法,透过历史感悟大历史的规律并与现实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悟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学习中蕴含的一些深刻道理,在人生道路上也作为可以指导现实的理论工具,让理论变得更为彻底,使学生掌握思想的武器,让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为紧密。
4.整合好“大先生”队伍,身教示范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所谓整合好“大先生”就是整合教育力量形成身教示范的作用。首先,建立好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当按照要求配备好师资队伍,同时整合好具有高尚师德风范且才学深厚,具有党史理论功底的思政课教师或是革命前辈、行业代表、模范人物、普通劳动者等多方面教育力量,针对大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引导,用自身人格魅力和躬身实践的感悟引导青年学子学深悟透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其次,加强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队伍的研究能力。在大历史观视域下针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一定要提升教育者的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所存在的难点进行剖析和研究,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教育者可以开展课题研究和优秀工作案例的推广。此外,在红色纪念日要组织好青年参与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使青年了解这个历史节点对于当时中国革命的意义何在,中国革命的前途由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引导青年将党史的细节同大历史规律相结合,尤其要阐明在大的历史进程面前,我们党在面对无数的风险挑战面前都能积极应对,也印证了我们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引导青年善于从党史中的细枝末节找寻历史发生的必然性。最后,在学校层面建校园宣讲团开展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教育。讲清楚在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阶段性胜利的,阶段性的胜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由此引导学生正确认知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历史,体会革命历史,厚植红色品格,传承好不怕牺牲,坚守真理的意志品质,让红色文化在持续渲染中使学生产生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党史。
教育者应当以身垂范,加强理论修养,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育人为青年学子树立榜样,教育广大的青年掌握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让“大先生”的形象在学子的心中深深扎根,让学子们真切地感受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歌颂英雄,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让青年学子在心中树立起历史自信,潜移默化地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各行业代表学习,向优秀的劳动模范学习。
大历史观是对过往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其内在蕴含的教育内容是经过时间检验,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青年一代掌握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并对中国共产党人过往奋斗历程进行的思索所得出的智慧是指引青年未来不断前进的思想武器。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祖国的未来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知晓大历史的规律,通晓大历史的走向,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接受大历史观视域下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树立历史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