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022年广西梧州地区遗传咨询者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及变化分析

2023-08-07 01:21明盛金马洪熹钟锦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易位核型三体

明盛金,黄 滢,马洪熹,黄 瑶,钟锦萍

(梧州市工人医院 a.检验科;b.内分泌科,广西梧州 543001)

染色体病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引起的一类遗传性疾病,由于具有致愚、致残、致死性,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对染色体病的实验诊断作了有效的补充。但是,经典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依然是染色体病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梧州市工人医院1986~2022 年的4 346例遗传咨询者的细胞遗传学结果及临床资料,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及梧州地区异常核型分布与变化的特点,以期为本地区的染色体病的诊治与出生缺陷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1986 年1 月~2022 年10 月于梧州市工人医院妇产科、儿科、优生遗传科、生殖中心等进行遗传咨询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4 346 例患者,其中根据实验室发展阶段分为Ⅰ阶段(1986~2019 年)2 958 例,Ⅱ阶段(2020~2022 年)1 388 例。这些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先天性器官畸形、原(继)发性闭经、不孕不育、性腺异常、复发性自然流产及畸形儿生育史等。年龄分布2 天~65 岁之间,男性患者2 191 例,女性患者2 155 例。本研究课题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染色体核型检查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试剂 Model CDS-5 染色体分散仪(美国 Thermotron),全自动扫描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德国蔡司),CO2培养箱[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淋巴细胞培养液、秋水仙素和吉姆萨染液(广州达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0.5ml 经肝素抗凝后接种于商品化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按照本实验室制定的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经细胞培养、收获、染色体制备、G 显带处理后,每例标本镜下计数20个以上中期分裂相,分析5 个以上核型,核型描述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标准进行。通过病历记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常核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分析比较Ⅰ阶段(1986~2019年),Ⅱ阶段(2020~2022 年)间的异常核型的分布与变化的特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 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常核型一般检出情况 4 346 例核型分析中检出染色体异常304 例,异常核型检出率6.99%,其中21 三体检出率最高,为3.18%(138/4 346),占异常核型的45.39%(138/304)。异常核型构成比依次为21 三体、平衡易位、47,XXY,45,X,罗氏易位,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47,XXX,倒位。此外,检出罕见的13 三体 3 例,19 三体1 例,8 三体1 例,47XN,+mar 5 例,性染色体不一致嵌合7 例,性反转7 例。染色体核型结果及相应临床表型见表1。

表1 304 例异常核型分布情况及相应临床表型[n(%)]

2.2 异常核型构成比变化 见表2。在Ⅱ阶段(2020~2022 年),平衡易位、倒位的构成比分别为24.59%,8.20%,显著高于Ⅰ阶段(1986~2019年)的9.88%,0.82%,而21 三体的构成比为14.75%,显著低于Ⅰ阶段(1986~2019 年)的53.09%,两阶段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35~28.904,均P<0.05)。而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47,XXY,45,X,罗氏易位等异常核型的构成比在两阶段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1.313,均P>0.05)。

表2 异常核型构成比变化

2.3 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片段缺失/重复的患者年龄分布及变化 见表3。1986~2022 年共检出156 例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片段缺失/重复核型。在Ⅱ阶段(2020~2022 年),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片段缺失/重复的患者在1 岁之前被确诊占78.57%,在3 岁以后被确诊占21.43%;在Ⅰ阶段(1986~2019 年),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片段缺失/重复的患者在1 岁之前被确诊占63.38%,在1~3 岁被确诊占14.08%,在3 岁以后被确诊占22.54%。<1 岁,1~3 岁,>3 岁三个年龄段患者的构成比在两阶段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709,均P>0.05)。

表3 156 例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片段缺失/重复的患者年龄分布及变化

2.4 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年龄分布及变化 见表4。1986~2022 年共检出79 例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在Ⅱ阶段(2020~2022 年),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在12 岁之前被确诊占27.78%,在12~18 岁被确诊占16.67%,在18 岁之后被确诊占55.56%;在Ⅰ阶段(1986~2019 年),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在12 岁之前被确诊占13.11%,在12~18 岁被确诊占8.20%,在18 岁之后被确诊占78.69%。<12 岁,12~18 岁和>18 岁三个年龄段患者的构成比在两阶段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3~2.718,均P>0.05)。

表4 79 例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年龄分布及变化

3 讨论

据我国原卫生部2012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约90 万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在众多引起出生缺陷的病因当中,染色体异常是重要的因素[2]。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拷贝数量上的改变可打破基因剂量的平衡,引起胚胎停育、流产、死胎或生育畸形儿。据统计在自然流产中,约50%的胚胎丢失与染色体异常有关[3]。而存在染色体异常的人群,可有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先天性畸形及生殖障碍等表现。本研究表明,梧州地区遗传咨询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99%,高于广东清远地区[4]的4.32%及广西南宁地区[5]的4.8%。提示本地区可能为染色体异常的高发区,在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中当引起重视。

染色体数目异常类型常见有单体型及三体型,在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中以21 三体最为多见,可能与21 号染色体携带的遗传物质最少、危害相对较小有关[4]。而18 三体、13 三体、8 三体等多见于流产胚胎组织中,即使存活出生,由于严重的多发畸形,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内死亡[6]。在本研究中,21 三体检出率高达3.18%,为本地区遗传咨询者中检出的最主要异常核型。其余常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13 三体 3 例,19 三体1 例,8 三体1 例。这些患者常常具有特殊面容、先天性畸形、智力低下等表现。目前研究认为卵子形成时染色体异常分离是三体型胚胎形成的主要原因[7]。标记染色体为一类不能用常规G 显带法确定其来源与成分的畸变染色体,该类染色体的临床表型变异度大,与所包含的染色体成分密切相关[8]。本研究的5 例47XN,+mar,3 例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1 例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1 例表现为原发不育。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常见核型有45,X,47,XXY。45,X 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原发性闭经等,活产女婴中的发生率约为1/4 000~1/2 500[9]。47,XXY 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病因,男性新生儿中的患病率约1/660~1/600,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精子征[10]。47,XXX 临床表型变异度较大,对生育能力有一定影响,本研究8 例均表现为自然流产。性染色体不一致嵌合指个体中同时存在男性(XY)和女性(XX)核型的现象,常见核型有45,X/46,XY,46,XX/46,XY,46,XX/47,XXY 等,发生率在0.008 4%~0.09 4%之间[11],主要临床表型为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真两性畸形。本研究7 例均因此类异常表型前来就诊。性反转综合征是染色体核型性别与社会性别、性腺表型不一致的一类遗传异质性疾病,常见类型有46,XY 女性性反转和46,XX 男性性反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 000~1/4 000,Y 染色体上的睾丸决定因子基因变异或易位,X 染色体上的雄激素受体基因变异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12]。本研究1986~2022 年共发现5 例46,XY 女性性反转和2 例46,XX 男性性反转病例,患者存在外生殖器畸形或原发性闭经等症状。本研究的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中也是以45,X,47,XXY 为主,分别占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26.9%,44.9%。患者主要以不孕不育、月经异常、身材矮小前来遗传咨询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得以确诊。

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有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倒位、重复、缺失等。对于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倒位等染色体平衡性结构畸变,一般认为由于没有涉及遗传物质的增减,患者常无异常表型,但此类畸变是引起流产和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其中平衡易位最为多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1%~0.2%,而在具有不良孕产史的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3%~6%[13]。本研究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中也是以平衡易位为主,检出率为0.90%。染色体平衡性结构畸变携带者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染色体非平衡性配子,与染色体正常者婚配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或生育畸形儿。因此,对具有复发性流产、畸形儿生育史等不良孕产史的人群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出生缺陷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类型由于存在遗传物质的增减,对个体影响较大,个体间的临床表现与所涉及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在该类异常核型中约85%~95%为新发突变,家族性遗传仅占5%~10%[14]。在本研究的14 例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类型中有2 例由母源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所致,与以往研究相符。

本研究表明,在Ⅱ阶段(2020~2022 年),本地区的遗传咨询者中平衡易位、倒位的异常核型构成比显著高于Ⅰ阶段(1986~2019 年),分析可能与现阶段本室的染色体制备质量及核型分析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有关。对于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及大片段的结构畸变,常规320 条带的分辨率即可以满足分析要求,故而两阶段的47,XXY,45,X,罗氏易位及片段的缺失/重复等类型的异常核型构成比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21 三体,Ⅱ阶段(2020~2022 年)的构成比显著低于Ⅰ阶段(1986~2019 年),分析可能与本地区的产前诊断中心自2019 年以来所开展的无创DNA 产前检测技术及产前诊断技术已阻止大部分的21 三体综合征胎儿出生有关[15]。

本研究表明,在Ⅰ阶段(1986~2019 年),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片段缺失/重复的患者在1 岁之前被确诊占63.38%,与同一地区黎永鉴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大部分患儿在出生早期已有相应临床症状。而在Ⅱ阶段(2020~2022 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8.57%,虽然两阶段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相应提示本地区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确诊年龄有提前趋势,可能更多的低龄的染色体病患儿被及时发现,这对患儿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父母再生育的遗传咨询与指导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于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在12 岁之前得以确诊者仍占少数。其中Ⅰ阶段(1986~2019 年),在12 岁之前被确诊的患者仅占13.11%,而18 岁之后被确诊的患者占78.69%,这可能与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的临床症状迟发及相对较轻有关。而在Ⅱ阶段(2020~2022 年),由于我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门诊的开设,短时间内就发现了4 例年龄小于12 岁,核型为45,X 的患者,致使在12 岁之前被确诊的患者的构成比升至27.78%。这也提示我们对儿童时期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者有针对性的染色体检查对性染色体异常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虽然本研究对梧州地区1986~2022 年长达37年的遗传咨询者的细胞遗传学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但本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统计结果难免存在一些偏倚和局限性,仍需联合本地区其他单位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总结分析,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得知染色体异常是梧州地区遗传咨询者特殊面容、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行为异常、原(继)发性闭经、不孕不育

和复发性自然流产等症状的重要遗传学病因,对具有这些症状的患者行染色体检查对优生优育具有指导意义。分析本地区异常核型的分布及变化特点对本地区的染色体病的诊治与出生缺陷防控策略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易位核型三体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