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稻新品种‘中组143’在柯桥区的种植表现及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2023-08-07 03:04金惠芳王镇张惠泽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揭膜秧盘大田

金惠芳 王镇 张惠泽

(1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绍兴 312000;2绍兴市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绍兴 312000 ) *为通信作者

‘中组143’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常规籼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8003),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中组143’于2019年引入绍兴市柯桥区进行试种,表现良好;2020 年继续进行试种,表现为稳产高产,2021 年‘中组143’成为柯桥区水稻主导品种之一,开始扩大示范种植面积。据统计,‘中组143’于2021 年在柯桥区示范种植面积为10.6 hm2,占当年全区早稻种植面积的17.6%;2022 年在柯桥区示范种植面积为13.1 hm2,占当年全区早稻种植面积的18.5%。

‘中组143’于2021 年—2022 年在柯桥区的示范种植结果表明,‘中组143’具有生长整齐一致,株高适中,长势繁茂,分蘖力中等优点,另外该品种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谷色黄亮,结实率高,丰产性好,熟期适中,有利于连作晚稻种植。在此背景下,为促进‘中组143’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笔者拟对其在柯桥区试种期间的种植表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借鉴。

1 ‘中组143’在柯桥区的种植表现

1.1 产 量

‘中组143’于2021 年和2022 年在柯桥区进行了种植示范,经现场实割,2021 年、2022 年‘中组143’的每667 m2实际产量分别为576.6、596.2 kg,两年平均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86.4 kg,表明‘中组143’丰产性较好,见表1。

表1 2021 年—2022 年‘中组143’在柯桥区种植的产量及其结构统计

1.2 生育期

由表2 可知,2021 年和2022 年‘中组143’的全生育期均为112 d,比对照‘中早39’短1 d,表明在连作晚稻茬口偏紧的柯桥区,种植‘中组143’更有利于后茬晚稻的适时移栽[1]。

表2 2021 年—2022 年‘中组143’和‘中早39’的生育期统计

1.3 稻米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检测,‘中组143’的整精米率为45.3%、米粒长宽比为2.0、垩白粒率为86.0%、垩白度为13.6%、透明度为4 级、胶稠度为61 mm、直链淀粉含量为25.4%,综合米质达食用稻部颁普通等级标准。

1.4 抗病性

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中组143’的穗瘟损失率最高为5 级,抗性鉴定综合指数为5.3,属中感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最高为9 级,属高感品种。

2 ‘中组143’的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2.1 提早翻耕,净化田块

在播种及秧苗移栽前20 d,翻耕秧田和本田,以利于前茬作物残留物及杂草充分腐烂,减少早稻基腐病的发生。

2.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2.2.1 适时早播

‘中组143’在柯桥区种植,宜采用大棚育秧移栽的种植模式。‘中组143’宜适时早播,在柯桥区的适宜播期为3 月中下旬(气温高于12 ℃),以确保秧苗移栽时的秧龄为20~25 d、叶龄在3.5 叶左右、苗高为12~20 cm。

2.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按要求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所播种子的发芽率在85%以上。按标准秧盘(长60 cm×宽25 cm)播种90~100 g/盘、每667 m2大田播种45 盘秧苗的标准准备种子。浸种前要做好选种、晒种,以淘汰瘪谷、提高发芽势。为防治水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可选用25%咪鲜胺2 000 倍液+0.3%四霉素500 倍液进行浸种催芽,催芽时温度宜控制在28~32 ℃。浸种约48 h 后,当芽谷芽长达半粒谷、根长达1 粒谷时,沥干水分,准备机械播种。

2.2.3 秧床准备

由于柯桥区早稻育秧期间气温较低,且经常有冷空气袭击,为避免因低温引起烂秧,早稻育秧宜在温室大棚内进行。在温室大棚整地做秧床前,先清除田中根茬,整平床面,开好排水沟;一般秧床面宽1.4~1.6 m、沟宽20 cm、沟深20 cm,并根据操作习惯在秧床四周留好操作通道。

2.2.4 基质准备

为培育出机插壮秧,宜选用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锦牌”水稻育秧基质,长60 cm×宽25 cm 的标准秧盘一般每盘需准备基质1.5 kg。为使基质覆盖均匀,用于覆盖的基质要求过筛,以筛出大粒[2],且在装盘前需先捣松基质。

2.2.5 精量播种

为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播种质量,通常采用流水线播种技术。播种前,先安装和调试好播种流水线,设备正常运转后对播种量、基质铺放量、基质覆盖量和洒水量进行调节,直至符合要求。播种时,要合理配备操作人员,为保证播种流水线正常运作,一般需配备人员5~6 人(负责添加秧盘、添加基质、添加种子、出秧盘、叠放秧盘等)。

播种流水线要求:喷水系统工作正常;传动皮带的松紧度适当;调节基质排量阀门,使底部基质厚度为2.0~2.2 cm,基质覆盖厚度为0.3~0.5 cm;调节基质滚刷,使之刚好接触到底部基质;调节喷水装置,一般每盘喷水400 mL,达到盘底不滴水、盘面无积水、底层基质全部湿透的效果;调节播种量,要求将10盘以上连续播种的种子合在一起称重后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3]。

2.2.6 叠盘暗出苗

为提高秧苗质量,机插秧通常采用叠盘集中暗出苗技术,即将刚播好芽谷的秧盘,按每叠25~40盘的标准整齐地摆放在可控温的温室大棚内,并用通透性好的黑棉布包好,温度控制在30~32 ℃,约48 h 后,待立针苗长至1 cm 左右时,直接将秧苗移入温室大棚的苗床上进行育秧。

2.2.7 秧田温度和湿度控制

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及时调节秧田的温度和湿度。具体措施为:在立苗至第1叶完全展开期间,温度控制在22~25 ℃,最低温度不低于10 ℃,最高温度不超过30 ℃,日平均温度为18~23 ℃,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在第2 叶伸长期间,温度控制在22~25 ℃,最低温度不低于10 ℃,最高温度不超过25 ℃,日平均温度为18~22 ℃,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在第3 叶、第4 叶伸长期间,温度控制在20~22 ℃,最低温度不低于10 ℃,最高温度不超过25 ℃,日平均温度在18~22 ℃,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

2.2.8 及时揭膜

在育秧期间,为保持根系旺盛呼吸和叶片光合作用正常,防止棚内温度大起大落、高温烧苗(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5 ℃)等,要注意适时揭膜(棚内温度超过20 ℃时即可进行揭膜),以利于通风、换气,从而调温控湿。一般揭膜在上午8:30至9:00进行,揭膜前要先灌满沟水,以防止揭膜后因风大,秧苗失水过多,导致秧苗出现生理失水而青枯死苗。

2.2.9 水分管理

育秧期间,除了苗床过干需进行补水外,一般少浇水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从而促进秧苗盘根结实,避免机插时散秧而影响移栽质量。

2.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时间应依据秧苗大小(以叶龄为3.5~4.0叶、苗高为12~20 cm 为佳)、移栽时的温度(若温度过低,尤其是低于16 ℃,秧苗移栽后会发僵,不利于返青分蘖)而定。一般来说,‘中组143’在柯桥区种植,可在4 月22 日进行移栽,此时秧苗的秧龄为26 d、叶龄为3.51 叶,且温度在21 ℃左右。同时,由于‘中组143’的分蘖能力中等,为获得高产需进行适当密植,一般栽插密度(行株距)为25 cm×12 cm,每丛插4~5 本,每667 m2落田苗数达10 万苗左右。此外,在秧苗移栽后3 d、秧苗扎根后,需及时进行补苗,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

2.4 科学施肥,力争早发

根据设定的每667 m2目标产量为600 kg,按照每生产100 kg 稻谷需纯氮2.0~2.2 kg 的标准,确定‘中组143’的每667 m2总施氮量为12.0~13.2 kg。具体施肥方法为:施足基肥,基肥在第2 次耙田前(4 月20 日)施用,每667 m2大田施30%复合肥(N∶P∶K=15∶6∶9,质量分数)35 kg。早施分蘖肥,第1 次分蘖肥于移栽后7 d(4 月29 日)施用,每667 m2大田施尿素7.5 kg;第2 次分蘖肥在第1 次分蘖肥施用后10 d(5 月9日)施入,每667 m2大田施尿素7.5 kg。看苗情喷施叶面肥(倒4叶的叶色浅于倒3叶时施用,倒4叶的叶色深于倒3 叶时不施),一般叶面肥最迟于始穗期(约6 月17日)施用。

2.5 注重管水,防止倒伏

科学灌水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手段,在水浆管理上,要做到“浅水移栽控缺株,寸水护秧防败苗,薄露勤灌促分蘖,适时搁田抗倒伏,浅水养胎利灌浆,活水到老增粒重”。具体水分管理措施:为提高移栽质量,秧苗实行浅水移栽,即移栽时(4月22 日)田间水层不超过2 cm。秧苗移栽后2 d(4月23 日),大田灌水3~5 cm 深进行护苗,防止插秧后败苗和促进早活棵。秧苗移栽后6 d(施第1 次分蘖肥后),待田间水分自然落干,然后再灌水,以后实行薄露勤灌、干湿交替(即灌3 d、干1 d),做到以水促气、以水促根、以水促肥、以水促蘖。在田间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及时排水搁田,一般搁3~4 个晴天后,灌1 次跑马水,多次轻搁直至最高苗数达预定穗数的1.3~1.5倍,促使够苗前的小分蘖长成大分蘖,并形成有效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最高苗数时,要加重搁田程度,降低田间总茎蘖数,缩短中层叶片和基部节间的长度,减少无效分蘖。从幼穗分化到抽穗扬花,大田要浅水勤灌,以壮秆攻大穗。在灌浆结实期,大田实行间歇灌溉,做到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影响千粒质量。当灌浆结实期遇持续高温(35 ℃以上)天气时,大田灌深水,并保持水层5~6 cm深,以增加田间湿度,改善稻田小气候,建议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白天加快水稻叶片蒸腾,降低冠层温度,夜间提高根系供氧,提高根系活力[4]。在收割前7 d,大田停止灌水,但切忌断水过早,避免出现高温逼熟,降低千粒质量,从而影响产量。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大田排灌水方便,尤其是防止6 月梅雨汛期的洪涝灾害,必须在搁田前开好丰产沟,要求做到小田十字沟、大田井字沟、四周加围沟,围沟(沟宽30 cm、深20 cm)到隔、直沟(沟宽30~50 cm、深30 cm)破隔,确保排灌通畅。

2.6 加强病虫害防治

‘中组143’在柯桥区种植的主要病虫害是纹枯病和二化螟,但要注意观察大田间是否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发生。具体防治措施为:(1)二化螟。根据柯桥区农作物病虫情报,对二化螟进行2次防治,第1 次防治时间为5 月22 日,第2 次防治时间为第1次用药后7~10 d,同时预防纹枯病。当田间丛变色叶鞘率达3%~5%或株变色叶鞘率达 0.5%~1.5%时,即可进行防治。鉴于二化螟对现用药剂的抗药性较强,防治二化螟宜采取两种治螟药剂混配的防治方法,一般每667 m2用10%四氯虫酰胺50 mL+5%阿维菌素80~100 mL 进行防治。(2)纹枯病。在二化螟进行第2次防治时,进行纹枯病预防,可每667 m2用24% 噻呋酰胺20 mL+ 杀虫剂或杀菌剂各选一种,兑水搅匀后,再加适量有机硅助剂搅匀后喷雾预防,每667 m2药液喷施量为45 L。在预防纹枯病前,大田需灌水5 cm 深左右,且施药后保水2~3 d。

2.7 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中组143’在柯桥区种植,由于收获期间柯桥区雷阵雨天气较多,若不及时收割易出现穗发芽的现象,不仅容易造成减产,还会导致稻谷品质下降。因此,在‘中组143’收获期间,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做到适时抢晴收获,尤其是遇台风,应尽量赶在台风到来前进行收割。一般以在‘中组143’齐穗后25 d 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为佳。

猜你喜欢
揭膜秧盘大田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广河县适时揭膜对玉米产量和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秸秆秧盘育苗效果研究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水稻秧盘高速播种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问:地膜大蒜何时揭膜浇返青水?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不同坡度地膜烟揭膜培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