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婷
摘 要:学生的生长规律是教育的“第一规律”,“立学课堂”面向儿童,一心为了学生的生命生长。生长既是“立学课堂”的基本理念,又是“立学课堂”的结构框架,更是“立学课堂”评价的原点和归宿。“立学课堂”秉持着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怀,致力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立学课堂” 生长性
“教学”说到底就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教”促进学生“学”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采用“立”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生长。生长是建构“立学课堂”的灵魂,不仅是指学生的知识生长、技能生长,还是指学生思想方法的生长、学生数学素养的生长、学生生命的生长。因此,生长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一、生长:“立学课堂”的基本理念
“立学课堂”是以“生长”思想为引领、以“生长”为教育教学目标而建构的一种课堂教学范式。在“立学课堂”上,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的“立知”,而且要引导学生的“立能”“立思”“立文”。“立学课堂”就是要通过“立”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然生长。
生长是一个复杂性的概念,杜威曾经说:“教育即生长。”生长不仅是自然性的,只要给一点阳光、雨露,就能奋发向上,还是自由性的,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生长的时空,必须给学生的生长预留空白。生长既关注学生的未来,也关注学生的当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关注学生的当下,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的未来。因此,生长需要有一个目标与一个行动纲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讲究“立”的科学与“立”的艺术。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长,让学生在本能驱动下展开学习,那么学生的生长就会受到遏制。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笔者引导学生:“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圆柱的面积公式?”“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之后,长方体可以以哪几个面作为底面,可以以哪些棱作为高?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统一公式吗?”等。
在“立学课堂”上,教师要凝聚自然的力量与生长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长;要“立实”“立精”“立新”,只有这样,“立学课堂”才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二、生长:“立学课堂”的结构框架
构建“立学课堂”的基本框架,应以“生长”为核心。“立学课堂”基于共性、凸显个性,强调预设、力求生成。“立学课堂”不是零散的、琐碎的,应从被动走向主动。构建“立学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引导学生“个体研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从而实现课堂建构与教师的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高度统一;要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时空等方面展开。教学内容要丰富化、多样化,教学方式要自主化、自能化,教学过程要确保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要“以研立学、因学而教”。比如,在教学“化简比”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主研学”,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约分”,积极地研究“化简整数比”;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小数比”“分数比”“混合比”的研究,让学生彼此之间展开研讨,形成小组互学的研学状态,学生相互启迪、争辩、挑战,对“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混合比”的化简方法展开对话与交流,并不断地总结相关的思想方法,形成一种全班“共学”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就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与点拨。比如,“化简比除了可以应用比的基本性质之外,还可以应用什么?”引导学生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化简比”。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学生对“化简比”“化简比的依据”“最简整数比”等相关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始终占据着主体性的地位,笔者只是启发与引导,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融入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生长是一个农业术语,它象征勃勃的生机。用生长来描述、刻画学生的“立学课堂”的学习,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观照。在“立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认知心理、数学应用、社会责任心、学习焦虑、学习的自我意识,等等。
三、生长:“立学课堂”的评价指标
构建“立学课堂”不仅要从理念、思想、操作等方面展开,还要关注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只有将评价纳入其中,才能构建完整的“立学课堂”的教学框架。“立学课堂”既从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想象等方面进行,也从学生的社会性合作、交往、对话等方面展开;既关注学生的数学疑问与数学发现,也关注学生的自我展示、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等。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评价,能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地进阶与发展。
生长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的概念。学生的生命生长是多维度的,包括学生的身体生长与心理生长。在“立学课堂”上,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发展。换言之,评价既要着眼于整体性的目标,也要着眼于个体性的目标。评价不仅要分层、因人制宜,还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对“立学课堂”上的学生来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分数”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说,分数可以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是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有的学生说,分数后面可以带计量单位,也可以不带计量单位。有的学生说,表示的份数可以少于平均分的份数,也可以等于或者多于平均分的份数。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建构“分数的意义”,认识到“分数”的意义,即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分率。与此同时,学生还认识到分数既可以是分子小于分母,也可以是分子等于或者大于分母,等等。
“生长”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状态。在“立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的生长提供合适的“温度”,以及各种“营养物质”,为学生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积极主动地开发学材、把握学情、认识学理;要在“学”字上动脑筋、在“立”字上做文章,进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建构“立学课堂”,“立身”“立根”“立人”。
生长是“立学课堂”始终遵循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立学课堂”立足于“课堂”这一学生生命成长的“第一場所”,秉持着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怀,致力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只有坚守“立学课堂”的初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始终朝向那“明亮”的地方,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陈虹琴.小学生学习力形成的个案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2]陈杰.立学课堂的源起、内涵与基本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20(9):50-53.
[3]杨志成.面向未来:课程与教学的挑战与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2):19-25.
[4]陆灵俊.课堂教学改革:校长应有身位[J].现代特殊教育,2016(19):31-32.◆(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