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状物类散文教学策略

2023-08-07 11:07董洁
江西教育C 2023年7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教学策略

董洁

摘   要:状物类散文以优美、精准、形象的语言展现事物的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以诗一般的语言,将白鹭独特的幽雅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课文的范例功能,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定位于“了解作者抒发感情时所用的方法”,让学生体悟作者隐藏于文本语言中的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关键词:状物类散文   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状物类散文以其优美、诗意的语言揭示描摹对象的状态和特点,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运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历练学生审美创造的重要资源和载体。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选编的《白鹭》就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散文,郭沫若先生以诗一般的语言,将白鹭独特的幽雅之美、合宜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思考,以《白鹭》一文为切入点,谈一谈状物类散文的教学尝试和思考。

一、借助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对蕴藏着丰富情感和美感的文本,教师不能急于组织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大意、体悟内在情感,而要先激活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找准其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的感知。图片形象、直观、生动,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能迅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例如,《白鹭》一文主要展现了白鹭的外形之美、姿态之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白鹭,对其外形和姿态了解甚少。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阅读文本,学生没有匹配的认知经验,阅读就会成为机械的“灌输”行为。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连接新旧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出示白鹭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做好与文本连接的语言储备。其次,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十分欣赏白鹭,描写白鹭的诗词作品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诗句,让学生初步感受白鹭独特的美。比如,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写了白鹭轻盈的飞翔状态,为学生感受白鹭的姿态之美奠定了基础;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黄鹂”和“翠柳”的映衬之下,学生能想象“白鹭”的纯洁之美。

在导入环节,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走进课文,而要借助图片和古诗,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白鹭和诗中的白鹭,帮助学生建构起对白鹭的整体印象,为学生后续深入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品析精妙语言,让学生感知语言之美

状物类散文描写的重点在于事物的外形,基本是从形态和色彩两个维度入手,《白鹭》这篇文章亦是如此。但作者在描摹白鹭时并不是“工笔细描”,而是采用了“水墨渲染”的技法,将白鹭的协调、和谐之美跃然纸上。为此,在指导学生品味、分析文章精妙的语言时,教师就可以从结构设置和写作方法两个不同的维度展开。

首先,从结构设置的维度洞察作者巧妙的创作构思。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既明确了这一部分的描写维度,即“色素”和“身段”,又精准定位了描写的着力点,即“适宜”。在后面的语段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圈画出与此相关的词语,比如“铁色”“青色”“嫌长”“嫌短”“嫌白”“嫌黑”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作者是如何从“色素”和“身段”两个维度展开描写的。这一层次的教学,依循了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了作者描写白鹭的两条线索,取得了纲举目张的效果。

其次,从写作方法的维度品味作者独特的创作用意。有了结构支架,就需要内容的支撑。基于散文的表达特质,作者规避了具体、细腻的语言描绘,而是用对比的手法,浪漫化、诗意化地描写了白鹭的“适宜”之美。比如,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借助白鹤“太大而嫌生硬”,从“身段”的角度衬托出了白鹭身段大小适宜的“精巧”。再如,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的对比依然在继续,但不同的是,对比的对象从其他飞禽变成了白鹭自己,作者连用四个“那”,将“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罗列出来,通过“增之”“减之”“素之”“黛之”,再次从“色素”和“身段”两个层面将白鹭的“适宜”和“精巧”之美展现了出来。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展现了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理解感知、想象再现等不同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感知到了语言文字所蕴藏的美感,还充分展现了语言的实践性价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多维图片,激活学生想象与表达的灵感

状物类散文有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为此,教师需要透过文本语言的描绘,为学生拓展多维度的图片,再现文本语言的丰富价值,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白鹭》这篇文章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三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画面,并借助文章的内容进行拓展想象。首先,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与第六自然段内容相对应的“水田垂钓图”。水田、庄稼、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诗一般美好的场景,拟人化手法的“钓”字,是整幅画面的灵魂。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钓鱼换成‘捉鱼或‘捕鱼是否可行?”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将图画与文本进行对比赏析,使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拟人化手法,并想象白鹭在水田中悠闲惬意的生活,感受“水田垂钓图”所展现的诗情画意。

其次,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与第七自然段内容相对应的“清晨瞭望图”。这一自然段的理解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第一层次是理解“嗜好”的意思,“嗜好”的原意是指“與众不同的偏好”。那“白鹭”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呢?联系语境,学生很快就能提炼出“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第二层次是理解“望哨”,段末的“望哨”加上了问号,给予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教师可以延续作者的描写,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果真的是在‘望哨,白鹭在望什么呢?如果不是在‘望哨,那此时的白鹭又在干什么呢?”学生的想象和交流能将作者预留的想象空间转化成自主理解和探寻诗意的广阔空间,进而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中蕴藏的深意。

最后,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与第八自然段内容相对应的“黄昏起舞图”。这一部分展示了黄昏、乡居和白鹭的组合,重点在于理解“为什么是‘一种恩惠呢?”笔者顺应作者的表达风格,将学生化身成生活在乡村的不同角色,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并由此生发想象与表达。比如,农民伯伯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在黄昏偶遇飞翔的白鹭,会对它们说些什么?放学归来的孩子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飞翔的白鹭,又会对它们说些什么?这些画面,有时间之别,有动静之分,但都将白鹭与自然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这些多维画面,能补充文字未尽之言,让学生自然走进文学世界。

总之,在状物类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字平台,引导学生品读关键性的语句,使学生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文学之美,发展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吴小龙.探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以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学为例[J].西藏教育,2021(12):30-32.◆(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安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浅析法语新闻报刊的语言特点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