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斯欣
李白文化与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研究
黄斯欣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德阳618500)
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实践已持续多年并取得系列成果。几乎每所高校都有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养成的独特做法和典型经验。探索如何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李白文化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采取哪些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等问题,揭示出高校加强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李白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李白文化;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策略
李白文化是由李白的生平、社会经历、人格气质和创作成果所表现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进言之,李白文化是由李白及其相关事物引发的一种特殊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李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切入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文化资源。李白文化已经逐步形成一个以李白精神为核心、以地域文化以及传播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文化体系[1]。李白文化中蕴涵的爱国、励志、审美、创新、奋斗、进取等精神品质,正是高校在新时代对大学生广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丰富素材和重要资源。高校将李白文化植入校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具体表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赓续和弘扬李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功能的体现。
习近平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他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从高校在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将李白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艰苦跋涉。
一般而言,很多高校关注的重点是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又是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相对而言重视程度偏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学校对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价值导向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乏力,效果欠佳。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精神价值的系统宣传。三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课程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可供学生学习的选择度不大,且学分占比不高,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李白文化当然也不例外被列为选修课程之一。由于学校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李白文化缺乏深入关注,课程开设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必然导致学校开设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课程,出现受学生关注度不高、参加学习人数不多、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
正因为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按照国家专业建设标准和相关课程建设标准,开足、开齐、开好专业课程,确保学时学分达到要求,确保教学管理符合标准,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占比不高,而课程设置状况又决定了学校教师数量配置和队伍结构比例。多数学科专业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教学本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本质联系和精神价值缺少深度阐释。虽然学校鼓励并要求教师努力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贴近学生实际,开展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但相当多的教师囿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知之甚少或了解深度不够,即使个别教师因自身兴趣爱好接触过李白文化,但并未与专业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总体上看,高校李白文化与专业教育教学的融合还处于初始阶段或者浅层次阶段,尚需不断探索实践,加大融合力度。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原因多重复杂,难以一言以蔽之,但大学生身处信息时代,受世界多元文化影响,有的推崇“追星文化”,有的崇洋媚外,“唯洋是从”“以洋为尊”,有的自己没有主见,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肆意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的了解较为肤浅。加之大学短短的三年或者四年学习期间,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过分偏重专业课程教学,忽略人文素养类课程教学,如此便将一些大学生本来存在的文化素质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部分学生仅仅知道李白是中国诗词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不知其精神品质衍生而来的李白文化和李白精神。此外,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成绩轻素养”的倾向,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一路走来,考试是指挥棒,成绩压倒一切,因此教师没要求学的不学、考试不考的不学、短期用不上的不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不学,以至于存在“有文化,没素质”或者“有文化,少素质”的怪异现象。
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交锋。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各种方式在国内寻找“代理人”为其主张的价值观摇旗呐喊。部分学生由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自身文化素质偏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深受错误价值观的侵蚀,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摆设,对其抱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极力贬低其独特价值和魅力,抵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李白文化的广泛传播。殊不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固有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其固有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优秀文化交融互鉴的宝贵资源。由此可见,面对各类社会思潮交锋不断,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强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特别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李白文化教育方面,出实招、练实功、出实效,才能很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相融相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断使其结合新的实践要求,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服务当代社会。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李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国粹精华。学界不仅对李白诗词的文学价值进行深入研究,还深入阐释其精神及品行内涵,所凝聚出的李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中的耀眼恒星。李白文化体现的中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与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需求高度契合,李白文化和李白精神是开展学生文化素质的宝贵资源,是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李白文化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产品[3]。高校非常有必要利用李白文化教育元素,对学生卓有成效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
李白的人生际遇丰富多彩而又波澜曲折,其中蕴含着诸多超越平凡的因素,从而使诗人的生命历程显得奇异而浪漫[4]1-2。李白其人其作,具有认知作用、价值判断作用,契合读者心灵,使人愉悦舒畅[5]。李白的一生就是一本大书,非下一番功夫不足以读懂真正的李白,他对青年大学生所具有的巨大文化素质教育意义不可估量、不尽言喻。李白是“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其精神已经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精神的丰碑[6]1-2。
李白文化价值底蕴深厚。纵情快意的李白以无与伦比的诗歌影响了后世,其丰厚的思想和独特的价值影响了世人[7]。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树立远大志向,“若飞天上去,定做月边星”(《咏萤火》)、“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别匡山》);应心系国家,学以致用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在逆境中要珍爱生命,坚定理想信念,“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要像李白文化所倡导的那样,遇事荣辱不惊、平静淡然,生性豁达乐观,借此消解内心的烦躁苦闷情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综上所述,对高校学生而言,感受李白的伟大文化成就和李白精神展现出来的文化魅力与艺术魅力,吸取其中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养分,既是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精神需求,更是积蓄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厚重力量的明智选择。
李白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余光中先生曾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歌是最具有灵性的文学样式[8]。透析李白的作品可以看出,“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鞠歌行》)这些诗词表达了李白心系社稷的浓厚爱国主义情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表达了李白生性宽广的胸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词表达了李白亲近自然时的领悟。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汲取李白文化丰富的精神养分,不断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心和自信力,为发扬和传播李白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历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意识形态、人文发展等多方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李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系中的重要分支,深入学习李白文化进而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与自豪感,是高校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高校学生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树立起积极向上的道德伦理观念,发扬利他主义人文精神,避免极端个人主义特别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滋生蔓延。孟子曾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只要仁义礼智植根在我们的心中,它们所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它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同理,只要我们青年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植根心灵深处、融入全身血脉之中,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会在渐进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正如宋代大儒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所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句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毫无疑问,青年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的“源头活水”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应立足实际,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形成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力量。高校很有必要将李白文化形象进行多维阐释,形成科研成果,并进行转化,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李白是四川的重要文化名片。对四川而言,李白是足以支撑起四川古蜀文化重要性和高度的重要人物。就“李白故里”争夺战看,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等,都参与到了这场笔墨官司之中,其中缘由不解自明。由此可见,高校特别是四川高校加强李白文化研究,多维度深入阐释李白文化形象是增强竞争底蕴的关键一招。
高校应该不断探索文化传承创新模式,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力求在李白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学校社会服务由支撑向引领跨越,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在中国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李白文化成为浩瀚星辰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随着时代发展,它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不可多得的艺术宝藏。有必要深入挖掘和阐发李白文化中的“一生欲报国”的爱国情怀、“大鹏一日同风起”的雄心壮志、包容美于笔端的审美情趣和“自来鼻上无绳索”的大胆创新精神元素,使李白文化成为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顶层设计对高校改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必要将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足够数量供学生选择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保证必要的学时学分,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
在顶层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的精髓,整体设计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视觉文化,系统深入涵养大学学术文化,讲好学校故事、传播学校声音、继承学校传统、展示学校风貌、扩大学校影响。
在社会实践环节,将李白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由学校牵头与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李白公园、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等旅游景点和研究机构合作,为广大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机会,让单一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广大学生在参观走访中直观感受李白文化之美创造必要条件。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创新融入地方旅游发展新业态,这是十分必要的[9]。就高校而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的关键所在。全校上下要高度认同李白文化精神价值内涵,充分肯定其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形成弘扬与宣传李白文化的浓厚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校园景观、宣传橱窗、道路命名、道旗、悬挂的书画作品、各类文化标识、各类文体活动等,尽量注入李白文化元素,让广大学生在具身体验中,接受李白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传承李白文化基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比如,在李白人物主题特色宣传上,可以利用宣传栏、文化墙进行集中展示;悬挂李白诗词经典名句书画作品;图书馆设立李白文化特色活动室,购置足够数量的李白诗词作品集等供学生借阅;学生会定期开展李白文化学习周;鼓励学生建立李白文化特色社团以及兴趣小组;举办李白文化、李白精神演讲比赛等。通过李白特色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丰富学生精神文化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文化素质。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推动和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高校要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扛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白文化的大旗,在深挖李白文化资源中下功夫,对李白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打造李白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更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人文李白”“青春李白”“自由李白”“平等李白”“豪情李白”“明月李白”“浪漫李白”等,分专题设计成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兴趣盎然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将李白文化、李白精神讲深讲透,激发学生学习李白文化和李白精神的强烈兴趣和无穷动力。同时邀请李白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学者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与全校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交流李白文化,形成李白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教学特色。此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努力挖掘文化素质教育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李白文化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李白文化和李白精神的独特价值,发挥好协同育人整体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在运用李白文化对大学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从学生层面讲,诗仙李白的读书之道,是启迪读书智慧的真谛所在[10]。学生通过深度接触李白文化,将其放在历史维度下去考量李白精神对当代人的现实意义。从社会层面讲,全社会尊崇李白文化,对于营造书香社会具有积极影响。从民族复兴层面看,无数李白文化汇聚在一起,就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活力。因此,高校在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有必要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培养方案,配备雄厚师资,确保经费投入,加强校地合作,完善奖励机制,并及时研判当前李白文化从挖掘、保护、学习、研究、传播、运用和反馈阶段存在的不足,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形成科学整改方案,确保激励机制落地、落细、落实。
李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化名人,是世界文坛上最受崇敬的伟大诗人之一。李白诗歌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李白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永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11]。
李白文化对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李白胸怀“安社稷,济苍生”“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并为此理想而积极进取,奋斗终身;他忧国忧民,为人正直,扶贫济困,敢于蔑视强权,与腐朽黑暗势力作斗争;勤勉刻苦,博览群书,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等等,这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蕴意,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绝佳素材,其地域文化烙印又与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天然耦合。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李白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高度关注李白文化对广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深入探究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李白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着力加强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李白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的努力。
[1] 毛若, 贾明哓, 等. 发挥李白诗歌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效应[A]//中国李白研究: 2020年集[C]. 合肥: 黄山书社出版社, 2021: 363-379.
[2] 袁勃, 赵纲.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 人民日报, 2014-02-26(01).
[3] 程宏亮. 论李白文化的传奇特色及其审美品格[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3-47.
[4] 毛晓红, 甘成英. 一方四川滋养一方李白文化[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5] 程宏亮. 李白的创作品性与文化价值[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2): 49-53.
[6] 刘春. 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 李白[M]. 北京: 昆仑出版社, 2008.
[7] 李晓东. 李白文化传承的一面旗——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N]. 光明日报, 2012-08-23(16).
[8] 潘殊闲. 当代视野下李白文化的价值初探[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26-33.
[9] 邓婷, 谢茜. “旅游+”视角下安徽李白文化动漫品牌塑造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47-50.
[10] 唐之斌. 论李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走向——以李白故里江油为例[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29-32.
[11] 姜葵. 李白文化意象在流行歌词中的跨文化传播模式[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32-36.
Research on LI Bai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HUANG Sixin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yang 618500, Sichuan, China)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have lasted for many years an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Most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es have developed their unique practice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in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As a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explores such projects as how to exploit and utiliz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LI Bai culture, to implement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what pertinent measures are taken to carry out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is exploitation, we aim to reveal the fact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y, LIBai Culture promotion and campus culture enhancement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raining high-quality skillful talents.
LI Bai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strategies
D523
A
1672-4860(2023)02-0056-05
2022-10-15
2022-12-20
黄斯欣(1971-),男,汉族,四川德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
四川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度项目:李白文化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养成,项目编号:LB21-B21。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