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刘永丽
【摘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建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是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切点。文章阐述在行动研究方法下,以陕西省多所幼儿园为研究现场,研究如何建构与实施幼儿园三秦文化主题活动,旨在增进幼儿对陕西省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秦文化 幼儿园 主题活动建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7-97-03
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在历史变迁中屹立不倒,并且愈发强大”[1]的重要原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倡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构建中华文化课程”。除了国家政策倡导开发本地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外,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陕西孕育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女娲补天的传说,有全国闻名的面食,有文明的发源地,有革命圣地,还有雄浑壮阔的世界遗产。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故陕西也称为三秦。三秦文化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蕴涵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因其本身的教育性而形成独有的文化品格”[2],能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的健全人格打下良好基础。基于三秦文化建构幼儿园主题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对于开发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而言,三秦文化本身存在着诸多教育价值;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主题活动是传授理念与文化的重要媒介,建构幼儿园文化主题活动是传承三秦文化的重要渠道;对于幼儿发展而言,三秦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及道德品质。因此建构基于三秦文化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既是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需求,更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
一些研究者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有研究者调查都江堰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成因;[3]有研究者探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意义和现状;[4]有研究者提出,幼儿园应当“以环境为依托进行隐性课程开发,以让儿童全面感受与体验地方民族文化的魅力”[5]。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对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构进行了探索,但是鲜有以陕西文化为基础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建构的研究。如何让三秦文化的教育价值在具体的主题活动实施中实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也不够深入。因此,基于三秦文化建构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
一、研究思路
(一)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的建构总是基于对一个基本的核心问题的回答:人是怎么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系统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中心又向四处扩散的网络。其中,大系统指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及其所包含的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中,方方面面的表现可能差距很大,但是却有内部的同源性。发展个体在生态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实际上就是大系统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
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系统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就如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样,幼儿教育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应当充分基于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而不可脱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行動研究是指幼儿教师以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协作,边研究边反思,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流程图
行动研究是一个研究与反思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所采取的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研究者与实践基地的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在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行动、反思结果、再实施行动的循环过程中,研讨分析主题活动在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
2.具体行动策略
本文以三秦文化为基础,以幼儿园主题活动建构为宗旨来实施行动策略。研究实践基地是陕西省内的9所幼儿园,研究对象为三秦文化主题活动。具体的行动策略如下:一是主题活动建构。从主题活动的框架出发,收集整理资料,与实践基地的教师合作编制出系统的三秦文化主题活动方案。二是主题活动实施。在主题活动编制完成之后,请实践基地的教师实施主题活动方案,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三是数据搜集与分析。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收集现场资料。请教师用摄像机记录主题活动方案教学的全过程,然后对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反馈进行分析,请专家学者评议,对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思考与修改。讨论与修改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始终。
二、研究结果
(一)主题活动建构过程
1.搭建主题活动框架
三秦文化主题活动分为四个主题,具体包括饮食、历史、风景和艺术,每个主题聚焦各自的文化精神,并通过子领域展现这种文化精神。三秦文化主题活动资源的整体框架见表1。
2.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三秦文化主题活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文化整合的过程,其要义在于“童文化成”的内化过程,文化要求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此需要帮助幼儿处理人地、古今、群己、知行关系等基本内化路径。所以主题活动的理念为“人地、古今、群己、知行、和谐”,主题活动的目标为:感受天地之息,体验文化乐趣,认同家乡传统,萌发家乡情意。本课题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出发,每个子领域的内容分别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目标。每个活动都有一个主要培养的能力,围绕这个能力,每个主题活动的目标都由认知、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3.选择主题活动内容
每个子领域的活动内容,都从寻根和寻路两个维度展开,具体内容见图2。
(二)主题活动形成
三秦文化主题活动主体框架由专家确定,子领域由研究者与实践教师共同确定,活动所对应的素材是主题活动开发团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的。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与修正,系统的三秦文化主题活动最终确立。三秦文化主题活动分为陕西面食、五谷之源、文明发祥、革命圣地、黄土高坡、关中平原、秦岭山麓、世界遗产和语言文学九大主题,每个主题都分为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活动。各个主题活动均以主题为中心,三个年龄班的活动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在程度上层层递进。
(三)主题活动实施
主题活动方案的实施即一个具体活动方案的执行过程。主题活动实施是不断反思、发现问题的过程。主题活动实施是其落实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方案修订的重要媒介。三秦文化主题活动建构是在专家、主题活动研发团队、园长和实践教师的合作下共同完成的,专家进行框架的建构和具体指导,主题活动研发团队则进行具體活动方案的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及时与园长沟通,然后将主题活动方案初稿交给园长,园长则安排实践教师进行活动方案的实施,实践教师的建议将被汇总到主题活动研发团队那里,主题活动研发团队将根据实践教师的建议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订,最终形成完整的主题活动体系。
本文在对幼儿的影响和主题活动建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幼儿表现上,虽然三秦文化主题活动实施时间较短,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幼儿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幼儿对陕西文化有了广泛而深入的认识,养成了珍惜水资源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陕西文化的情感逐渐加深。在主题活动建构上,构建了一套系统的三秦文化主题活动。
在三秦文化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些仍需要改进的问题:主题活动内容各环节的安排太满,需要加以灵活,要留给幼儿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主题活动目标三个年龄班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要保证层次性和递进性;园所需要处理好三秦文化主题活动与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郑珊霞,刘辕.地域文化基因视角下运河非遗传播路径研究:以“扬州工”为例[J].传媒论坛,2021,4(22):121.
[2]杜燕红.乡村幼儿园“农耕课程”理念、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8):57.
[3]张涛.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水文化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2:1-140.
[4]张娇,姚兆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0,9(48):75-76.
[5]杨莉君,曹莉.幼儿园在开发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以沅陵县幼儿园对当地苗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