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英振 刘俊* 李增良 刘寅喆 李敬川
面对河北省葡萄产业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开发先进技术新模式必须从生产实际出发,解决葡萄产业的实际需求,针对老园新区、露地设施,通过施肥灌溉、栽培管理引进集成。
(一)鲜食葡萄架式模式。针对牛奶、龙眼等传统老园葡萄,改造提升为6 米水平棚架,实现控产提质架势。架高1.7 米,架面6 米,株距0.8 米,亩植138 株,亩产控制在1500千克左右,龙眼葡萄糖度为18%,牛奶葡萄糖度为15%。
水平大棚架标准架势示意图
(二)酿酒葡萄架式模式。采用厂字形篱架模式,干高0.80~1.20 米,株行距1×2.5~2.8 米,形成通风带+结果带+生长带三带“厂”字形树形。控产提质,红酒品种亩产500千克以下,白酒品种亩产400千克以下。
厂字形篱架架势示意图
(一)露地葡萄架式模式。为实现早结果、早丰产、早受益,课题组开发了露地葡萄栽培新架势,即改良Y字形架,获得了国家专利,在怀来县及全省推广应用。改良Y 形架是在Y 形架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延长臂形成的架式,其结构由主干、单臂主蔓、V形生长带、棚架面、下垂架面、中部横担等部分组成。本架型形成了科学的树体结构,达到了通风、结果、生长有机结合,布局合理。各部分标准为:(1)主干高:80~120 厘米;(2)单臂主蔓长:100 厘米;(3)V 形生长高:60~100 厘米,包括结果带和生长带两部分,分别沿两侧呈V 形向上生长;(4)V 形上口宽:80~100 厘米;(5)棚架面长:30~50 厘米。株行距为1~2×3 米,亩定植111~222株。
改良V形架架势结构示意图
(二)设施葡萄架式模式。设施葡萄倒L、T 形棚架架型在定植当年培养出主干和主蔓,H 形棚架两年完成整形,干高1.65~1.85米,H形棚架行距超过5米需在第二年才能完整培养出架型。在设施葡萄栽培中,通过引进集成再创新,形成了适宜冀西北的设施先进架式模式,即先密后稀,先L 形再T 形的连体大棚种植模式,干高1.65~1.85 米。初期定植按1.25 米×4~6 米株行距,按临时株、固定株方式定植,主蔓可当年爬满架面,第二年亩产千斤以上,实现早产目的。三年后,待固定株两侧主蔓均布满架面时,再将临时株去掉,形成2.5 米×4~6 米株行距,亩定植67 株或45 株,构建了大冠稀植先进的T形新模式。
L形棚架
T形棚架
为了适应设施中廊道快速布满架面,集成了H 形整形技术,H 形棚架行距超过5 米需在第二年才能完整培养出架型,三年时间即可形成4 米×12 米架面布满全部枝蔓。
H形棚架
(一)水肥一体化模式。水肥一体化也称灌溉施肥“水肥耦合”技术,是借助水肥一体化设备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其工艺流程为:肥料→溶解→加压→输送→灌溉。
课题组在怀来县城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用的是灌溉带肥水一体技术模式,具有水肥同施、精准施肥、节肥节水、智能可控等优点。实现了节水、节肥、及时、精准灌溉施肥的目的。其工艺流程分析下图所示。
(二)立体灌溉先进模式。精品高端葡萄生产园,必须铺设立体灌溉设备,达到降低设施温度,增加湿度的目的。立体灌溉由PVC 总管道、PE 材料分管道、4 毫米聚氯乙烯喷头连接管以及ABS材料喷头组成。
喷头架设在果穗以下位置,密度随栽植行铺设,3米间距,压力设置在2.5~3公斤。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 点以后,根据棚内具体温湿度情况进行喷水,时间为每次10~20分钟。
(一)控根限域栽培模式。控根栽培模式起于日本,上海交大王世平教授引入我国改进消化吸收,在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完善改进集成创新形成适宜河北的半地下半地上圆盘控根、长条控根两种模式。
圆盘控根模式
长条控根模式
圆盘控根模式示意图
(二)起垄栽培模式。根据北方特点,适宜采用底宽2 米左右、高度40 厘米左右的垄,垄过高,容易干旱吊苗。先对土壤施入足量的、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每亩有机肥10 立方米以上,有机物10 立方米(秸秆、稻壳、甘蔗渣、菌棒等),再施入18%过磷酸钙150 千克,均匀撒在果园地面上,耕翻15~20厘米。然后划出栽植线,在行距4~6米的情况下,把行间的表土和肥一起起垄,形成高40 厘米、底宽200 厘米、上宽160 厘米的垄,并在垄上做畦,用于灌溉、施肥和耕作。
(三)深沟栽培模式
冀西北优势葡萄产区葡萄越冬必须埋土防寒。利用低于地面的深沟栽植法,可加深葡萄根系分布,减轻或避免根系冻害。
在栽植沟距地面30~40厘米深处栽植葡萄苗木,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每年往栽植沟内施肥埋土将沟逐渐填平,形成距地面20 厘米的深沟。这种深沟栽植的葡萄,越冬时,只有少数接近地表的根系或多或少地要发生冻害,大部分分布在土壤深层的根系却保存下来,对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和结果的影响并不大。
(一)日光温室种植新模式
根据光照和纬度条件,课题组提出了冀西北产区温室建造具体条件:方位以坐北朝南东西延长,方位偏西5°~7°,温室前后间距为棚最高点的2.5 倍,棚宽8.0~10米,棚高3.8~4.5米(地下0.5米),棚长50~80米。
在此设施条件下,实现了南太湖特早2021年5月2日定植,通过破休、增温等处理,2022年6月12日单果重12.12克,含糖18%,已达成熟标准,亩产1000多斤,效益3万元,创造了从种到收13个月零10天的种植模式新纪录。
(二)连体大棚种植新模式
结合南方连体棚的结构特点,从防风、防雹、防鸟、防雪、防寒要求出发,设计了适宜冀西北产区的连体大棚。大棚结构:纵向延长南北向,长度45 米,单拱跨度6.0~8.0米,棚高可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调整,肩高2.5~3.0米,脊高1.5~1.8米,10跨一栋,单栋面积约4亩,每栋间隔5米。
按此标准在怀来城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南太湖特早、红阳玫瑰、阳光玫瑰等品种株距1.25 米,行距4 米,L 形架,正常肥水管理,均达到了第二年爬满架面,第三年亩产1000 千克以上,实现产值6 万元以上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