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社交媒体中外貌符号对女性自我身体形象感知影响

2023-08-05 23:23曾珂婷
国际公关 2023年12期

曾珂婷

摘要:手机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其中外貌符号对女性审美影响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交媒体中外貌符号对女大学生外貌审美的影响,深入了解女性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变化,探讨手机社交媒体如何理性构建女性“外貌符号”的路径。引导女性正视自己外貌,打破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的桎梏,确立女性主体地位,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关键词:手机社交媒体;外貌符号;女性审美

改革开放以来,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发展,微信和各短视频App是其中的领跑者,当前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期。手机社交媒体通过不断的变革,近几年将AI技术成功运用到其中。AI通过算法依据使用者上网行为产生的数据,使其落入信息茧房中,造成 “个人或群体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因自身或外界的因素而形成的信息窄化和观念极化现象”。[1]

人们通过手机社交媒体沟通、交流、分享和展示自己的生活,在这过程中,外貌符号在女性审美观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女大学生通过手机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照片、视频等,同时也浏览其他人的照片、视频等,这些媒体内容中的外貌符号往往会对她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社交媒体中的体型符号如 “瘦身”“减肥”“完美身材”等,往往会对女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她们对自己的体型感到不满和焦虑。[2]

通过对手机社交媒体中女性外貌符号的形成原因分析,有助于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机制,深入了解女性外貌审美、容貌焦虑、被动时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手机社交媒体在其中的运作,为当代女性审美敲响警钟,避免落入媒体的焦虑贩卖陷阱中,进而为促进两性平等、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提供价值参考。

一、研究结果

(一)内容分析

社交媒体中外貌符号的种类、特点和流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容化妆类

这类符号的特点是强调个体的容貌和美丽,通过化妆品、美容仪器等产品的宣传,引导用户追求完美、光鲜的外表。此类符号的流行趋势为年轻化和多元化,不同年龄、性别、肤色的人们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美容化妆心得和经验。

2.服装饰品类

服装和饰品的种类繁多,它们不仅可以展示个体的审美品位和时尚搭配技巧,还可以反映文化、地域、阶层等元素。此类符号的流行趋势为个性化和品牌化,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特性,同时也更青睐品牌和高质量的产品。

3.运动健身类

随着健康生活和运动文化的兴起,运动健身类符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类符号的特点是强调身体健康和曲线优美。通过分享健身经验、食谱和成果等,引导用户追求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方式,但不排除有造成身材焦虑的潜在可能。

(二)調查研究

1.问卷调查

因调查对象具有分散性,故本研究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通过 “问卷星”这一线上调研平台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最终共收回178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6%。

问卷部分结果如下:

年龄、学历分布:由于本次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年龄在18—29岁,占比100%,且学历均在高中及以上。

最常使用的手机社交软件: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常用手机社交软件的调查,微信、抖音、QQ和小红书占比较高,分别为96.49%、68.42%、66.67%、42.11%。通过进一步调查,调查对象的手机社交媒体用途主要集中在通信、学习、娱乐、美妆穿搭。

对手机社交媒体上的符号化外貌关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135人留意,占比78.95%;有36人没留意,占比21.05%。

对自己外貌产生不满情绪:171位调查对象当中有108位对自身外貌产生过不满,占比63.16%;63位对自身外貌没有产生过不满,占比36.84%。

2.结构访谈

由于问卷收集数量有限,笔者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了12位男性手机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访谈,这12位男性年龄在18—22岁,分别编号为A1—A12,每个受访者时间控制在30分钟。为确保访谈顺利进行,研究者事先准备了8个固定问题作为访谈提纲。

关于男性对女性外貌美的定义,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Q1:你对一个美女的定义是什么?

Q2:你对恋爱对象有颜值要求吗?

以下是参与访谈的12位调查对象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Q1:你对一个美女的定义是什么?

A1:漂亮、有气质。

A2:好看、身材好;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内在美,内在比外貌更重要。

A3:五官协调,皮肤白,行为举止也要优雅。

A5:耐看、有气质、性格好、身材好、声音甜和五官端正。这些条件都是对于美女的自然认知。

A10:颜值高、气质佳,打扮精致且穿着干净整洁,能够给人一种充满少女活力的感觉。

Q2:你对恋爱对象有颜值要求吗?

A5:没有特别要求,差不多就行了。

A7:我觉得只要看得过去就可以,没有很高的要求。

A10:对外貌有要求,长得可以不用特别好看,但是也要看起来差不多。衣着穿搭能够整洁,不要邋里邋遢,身材身高等能和自己匹配,差别过大不容易接受。

A11:长相要看起来差不多,外在形象的展示要看起来整洁干净,身高要尽量比自己矮。

根据以上部分访谈结果可知,男性对美女的定义标准依旧离不开 “白”“瘦”“幼”的范畴,同时也可看到其审美倾向并非完全传统式,对女性外貌的认知、态度有了新的变化,不再仅仅关注外貌美,还注重心灵美。当然,传统的外貌审视仍然存在并对女性产生规训。

(三)结果分析

1.社交媒体中外貌符号的影响

外貌符号在社交媒体中具有广泛的流行性,且往往是通过一些明显的、直接的视觉符号来表现的。这些符号通过视觉、声音、文字等多种方式在女大学生中产生外貌观念的形成和塑造。

2.外貌符号对女大学生的审美标准的塑造

外貌符号的流行,使女大学生不仅会从中获得一定的审美启示,往往还会将其自身审美标准的形成与外貌符号进行关联。比如,一些女大学生留意并关注网络上的外貌符号,并可能以此来评价自己的美丑,从而对自身外貌产生自卑或不满等情感反应。[3]

3.外貌符号背后的文化因素

社交媒体中外貌符号产生的文化因素是较复杂的,既有传统男性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环境的裹挟,如消费文化主导的符号消费,诱导女性盲目跟风潮流,造成审美同质化。此外,外貌符号还对个体的身份认同起着很大作用,个体通过外貌符号的加持使自我符号化,从而实现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交需求。

二、手机社交媒体对女性的审美影响

(一)“表演舞台”上的印象管理

社会心理学家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把人际交往中的个体看作表演者,而社交媒体不失为一种 “前台”,[4]人们在上面肆无忌惮地打造理想人设,而不必过于担心被戳穿。磨皮、放大双眼、加高鼻梁、丰润嘴唇,看着自己无限趋近完美的容貌图像,打造自己的完美人设陶醉其中。[5]美颜类软件把每个人都变成古希腊神话中迷倒纳西斯 (Narcissus)的湖面倒影,再借助社交媒体让所有人加深这一印象。

《自恋时代》的两位作者,简·M.腾格 (Jean M.Twenge)和W.基斯·坎贝尔 (W.KeithCampbell)认为,[6]像Myspace、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正在年轻人中间造就自恋文化,它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让人过度迷恋自己的形象和意见。随着国内手机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中女性越来越在意所呈现的外貌,自发地将自己置于社交媒体的虚拟舞台中,扮演着符合社会流行文化的精美人设,并在不断的 “表演”中产生了在真实世界的容貌焦虑。

(二)消费主义加持引发审美认同

消費主义鼓吹青春崇拜、颜值即正义,由此构建的景观社会[7]不禁让人觉得,再不变美就要被时代抛弃。在消费主义的加持下,“美女”的定义越来越狭隘,为了促使消费,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袖如某些营销号和微博大V以及博主,在商业机制的操作下,建构出何为完美身材、何为完美外貌等价值标准,这使女性对自身的审美逐渐趋于理想化。当女性参照社交媒体中的审美标准来审视自身时,就会引发女性对现实外貌的不满,进而引发消费。[8]

在越来越野性的消费文化下,社交网络上人人都成为审美法官,无处不在的外界评论让美的标准越来越狭窄,诉求越来越单一。被消费包装的审美文化在社交媒体的传播中,愈加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眼中,裹挟女性本身,对女性的外貌审美操控显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三)父权文化刺激女性审美倾向

福柯在 《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曾创造性地提出 “规训”[9]这一关键术语,将人类的观念和思想通过规范以让规训的对象产生深入人心的惯性思维模式。虽然福柯的 “规训技术”是在资本主义微观权力视角下展开论述的,但对其理性借鉴和有效补充,可以在审美引领视域下重构、新塑以手机社交媒体交往互动模式为中心的社会主流审美认同。当下不乏男性通过互联网凝视女性,在迎合男性想象的过程中,女性形象被物化为男性景观。

手机社交软件不断发展,虽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但仍将女性置于被观赏的地位,女性外貌成为被观赏的主要对象。社交媒体中存在大量的营销账号,这些营销账号描述的女性现象均表现出良好的外貌和优越的身材。并且在符号构建过程中,倾向于将女性美的标准衡量权置于男性手里,从而以男性的视角 “凝视”女性,而女性被极易这种父权文化的规训刺激形成不健康的审美倾向。

“父权文化霸权”下女性易自我规训。因为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父权文化一直处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位置,是隐形的社会文化。女性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女性的身体是被规训的客体,社交媒体是实施规训的工具与手段,但女性本身却是规训的实施者。

想要解决目前女性 “以白瘦幼为美”的不健康审美标准,就要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出发,从根本上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建立更深层次的女性审美文化以及社会价值。

首先,提高女性自身特有的生命性价值的地位,使其在全社会受到尊重及认可,进一步提升女性内在素质,引导其注重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其次,女性应主动调整自我认识,积极地在社交媒体空间进行实践,努力通过独立的思想意识和人格美丽来突破传统的社会文化的束缚,打破自我规训,勇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声,使女性逐步增强社会话语权力;最后,要推动男性提高文化素质,不要将女性物化,摆脱 “男性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随着媒体传播力的升级,其对女性身体文化的操控显现出强大影响力。社交媒介的出现与发展为个人表现欲的需求提供了条件,不少女性扮演着精美人设,并在不断的 “表演”中产生了在真实世界的容貌焦虑。社交媒体对看似正义的外貌符号进行传播,塑造出的身体景观近乎理想化,当女性参照其中的审美标准来审视自身时,就会引发女性的模仿及对现实外貌的不满。

研究手机社交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审美影响,对女性整体而言,有利于女性挣脱消费主义打造的身体消费桎梏,帮助女性正视自身外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舍弃掉病态审美追求,化解 “凝视”与 “被凝视”。就社交媒体而言,有助于自媒体和网络主体意识到其在外貌符号建构中存在的 “语言霸权”等问题,担负起 “语言”责任,树立正确审美倾向,传播多样化、差异化审美价值。于社会来说,益于减少女性因畸形审美而给身体带来的不必要伤害及精神压力所造成的心理疾病,进而化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潜在隐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武,艾鹏亚,杨韫卿.智媒时代“信息茧房”再论:概念界定和效应探讨[J].未来传播,2019,26(06):7-13+110.

[2] 郭婧祎.社交媒体中体型符号对女性体型审美影响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1.

[3] 陈萱.文化认同与符号消费:博物馆文创的符号建构研究[J].东南传播,2022(01):86-88.

[4]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刘娜,胡蓉.美妆短视频中女性形象的自我建构[J].传媒,

2019(24):48-50.

[6] 简·M.腾格(Jean M.Twenge),W.基斯·坎贝尔(W.KeithCampbell).自恋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 李媛媛.当下中国女性身体消费的审美文化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9.

[9] 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