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梓阳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上海 200437)
在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下,生成性教学法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具有多样化特征的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教学理念,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弹性和非线性的教学方法,与中职校传统的刚性和预设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不同[1]。生成性教学法更加适合处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国情,更适合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虽然这一教学理论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部分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认可,但是其还未在体育教学常态之中得到广泛应用。体能作为中职校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下重要的组成部分,分为一般体能和职业体能。体能训练作为中职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校学生未来的职业体能储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与教法的革新,对于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一般运动技能相比,体能有着基础性、个性化和渐进性的特点,生成性教学法与体能教学的结合,可以促进中职校体能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中职校的体育课更好地开展。
生成性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更为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以此作为核心思想来设计课程。这种教学方法所搭建出的课堂有着复杂性、学生主体性、过程中的弹性等特点。生成性教学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指出:生成性教学法是非线性的一种课堂教学法,这一方法的手段是非常多变的,课堂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合作与成长。
在中职校职业体能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生成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前提下,在职业体能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注重学生心理和身体反馈的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吻合[2]。生成性教学法指的是要在弹性预设的大前提之下,在体育教学课堂的进行过程中,由学生和教师依据不同的课堂情景,主动构建和建立教学活动的课堂程序。生成性教学的课堂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又不拘泥于课堂的规则;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又不拘泥于规律;在注重教师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中职校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更高的站位上来对待中职校体育课程,对待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认识,同时也使体育教师自身获得成长。
通过对中职校体能教学的分析可知,中职校体能逐渐变为身体训练下心理和技能的片面增长。随着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生成性教学方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正在强烈地改变着现在的中职校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和形态。虽然传统的中职校体能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也不应该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全盘否定。因此,对于传统体能教学,要更加客观和辩证地分析和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分为6 个步骤,包括课前准备、教师讲解技术动作、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纠错、教师集中总结问题并安排反复练习[3]。这一传统的教学流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发展,但是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练习意识的形成。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呈现出较为机械和程序化的课堂特点,影响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不利于中职校学生的成长。
1.2.1 中职校体能教学开展重视线性
在中职校体能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的线性,指以体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内容,按照固定的顺序,在教学过程中以较为单一的线性的行进过程来开展体能教学活动。体能教学过程分为:课堂准备、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整理活动。这4 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以课堂准备为例,往往以教师擅长的热身动作作为主要的内容,再加上绕圈慢跑。在准备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过程的开展也较为简单和机械。在传统的体能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体能储备和薄弱环节。
1.2.2 中职校体能教学强调预设性
中职校体育教师在经过1~2 年的教学工作之后,往往会形成一套自身可以熟练掌握的体能教学流程,对体能教学课堂开展的一般流程,包括课堂的结构、课堂的引入、训练的内容和课后作业等都进行了预设[4]。但这一预设性往往忽视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例如学生对于体能动作的一般掌握以及学生对于训练内容的接受程度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中职校学生往往无法从内心去接受和主动练习,从而在体能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了教师与学生的连接,这并非最佳的课堂模式。在这一情境中,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和反馈无法促进课堂的氛围和效果走向最佳的状态。
1.2.3 中职校体能教学重视程序化
框架式的体能教学,使得体能教学课堂中的参与者成为框架之中的一分子,程序化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体能教学实施的过程之中[5]。对于体能训练而言,教师需要对个体的差异性非常重视,但是在中职校的体能教学中,往往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班级学生数量过多和教师体能教学知识不够丰富等客观原因,导致教师在体能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能教学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都是不同的,每一位学生所擅长的工具和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单一、程序化的教学并不适合具有差异性的学生课堂。
1.2.4 中职校体能教学忽略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中职校体能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进程的推动者和课堂纪律的捍卫者,与学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课堂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进行学习,自身的思考也无从表达,进而导致学生的自主性被抑制。这种传统的体能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课堂按照预设顺利进行,并且能够有一定的效果体现,但是究其深度的影响,却忽视了中职校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的欲望,从而导致学生在青春期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活力。
传统预设式教学法与生成性教学法的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
中职校体能教学与普通中小学的体育课有较大的区别,中职校的学生往往已经拥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未来可能会从事焊工、钳工、会计等各种不同的职业。针对这一情况,运用生成性教学法的体能教学存在着以下特点。
中职校体能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理念作为新课改背景下需要落实的基本观念,是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的补充和创新。在后现代教学论的影响之下,生成性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一线教师的重视。这一教学论认为:体育教育由本质主义思维向着生成性思维的方向进行发展。生成性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特点是重视体能教学的过程[6]。反对预设性的教学,重视创新教学;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重视中职校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在后现代主义教学思想影响下的中职校体能教学也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特征:注重体能教学的过程性,在重视体能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倡体能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7]。同时,注重在体能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相互间的交流与课堂生成的随机性与多样性。
在中职校体能教学的课堂中,体能教学的内核、课堂组织方式等与文化课的教学特征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从学校体育的功能特征与中职校体能课堂教学的实质上来看,体能教学生成性教学法是在体能教学训练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中职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维护心理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意志品质的养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等,都可以在体能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发展[8]。因此,体能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与渗透,预设的方法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在体能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开展体能教学,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生成性教学方法是对教学目的的改造。
中职校体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身心健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最需要关注的要点。基于此,就要求中职校体能教学凸显出生成性和动态性,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能的学习和训练之中。要实现这样的体能教学课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用方法。
与传统的预设式的教学方法不同,以一种全新的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的课堂氛围来进行体能教学,将其作为一个基本的预先条件。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体能教学方法,而是将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受和分析学生的需求与薄弱环节,进而进行体能训练方案的制订,让学生全身心沉浸于训练之中,保持对体能训练的热情。教师以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训练进行指导,而不只是单纯的讲授者、示范者和纠错者。
例如:新学期之前,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进行全面的测试与分析,可以包含的测试项目有50m 跑、10RM 深蹲、10RM 硬拉、200m 跑等。根据这些测试结果,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完整有效的分析,从而分析出学生当前体能状况的薄弱项和优势项,再结合学生自身的运动需求和运动兴趣,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计划。在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自身的诉求,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促进信心的养成和社会化的发展。
在中职校体能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学生无法掌握训练动作的技巧和内核。面对这样的场景,教师往往会暂停教学过程,进行专项纠错和反复的练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失去继续训练的兴趣和信心,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对于这一错误可以进行判断与分析,如果这一错误并非决定性的错误,那么教师就不用急于对动作进行纠正。在提高体育课运动密度的趋势下,体育课的中断会造成学生运动密度的不足,从而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
例如:在平梯敏捷性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较为复杂的步法,教师不必拘泥于步法动作百分之百的准确,在学生保持信心和兴趣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密度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如果这种错误是具有决定性的,甚至可能会出现运动危险,那教师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与干预,这对教师而言,面临着较大的考验。在生成性课堂之中,并未像往常那样将体育教学内容的技术动作反复做示范和展示,随后将动作结构和要素进行详细讲解给学生,而是直接让学生进行技术练习,在没有提出动作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进行平梯的敏捷性练习。
中职校体能教学是一个充满着动态性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拥有一个动态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体能教学课堂上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体能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体能教学中充满着不确定性,作为教师,难以预测在体能教学的课堂上会发生什么,学生对于动作的学习能力、学生对于动作的兴趣、学生身体素质对于动作的接受程度,都是课堂上存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变量。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首先不拘泥于预设性的思维,对于课堂的教学与安排要充满包容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来不断调整课堂的安排和训练计划。体育教师的内在策略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于体能训练之中。
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开放性还在于对于每节训练课的设计,并非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以要对每一个动作提供备用的方案,让学生有所选择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好感度。积极增加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维的发散和动作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间的学生共同练习,互相纠正,成为对方的小老师,小组之间的成员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强化教师对于所教体能训练动作的研究,让教师具备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的教学方法本就缺少可变性,但是作为体育教师,不能因此就止步不前,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
例如:在高强度间歇的训练课中,在下肢爆发力的动作选择中,有的学生偏爱深蹲跳,有的学生偏爱助跑跳跃摸高,此时教师就可以遵从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动作来进行练习。在不同的动作模式之下,逐渐提高动作的强度和负荷,从而让学生更加适应训练强度的提升。反之,如果是学生不喜欢的动作,那么想要提高动作的负荷则难度较大。学生在自主选择体能训练动作的反复练习之中,不断产生了全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这些全新的教学资源,进而再次激发出学生内生的学习动力,在探究与生成中相互影响,同时相互促进,使得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思维进一步提升。
中职校学生有其特有的培养方案,不同专业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技能,未来也会从事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职业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在生成性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以职业要求为核心的表现性目标,不明确学生在体能教学和训练之后会得到怎样的学习成果,学生就无法获得内生性的学习动力。
例如:针对需要久坐的职业,例如文员、数控、设计等专业,需要教师结合久坐这一职业特征,对学生走向未来的职业岗位时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和强化。对青少年的脊柱健康进行及时的关注,对于不良的工作体态和姿势进行矫正,强化薄弱肌群,放松紧张的肌群,实现骨骼肌肉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拥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和抗伤病的能力。
生成性教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研究人员认识到了生成性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但是回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的压力,教师往往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预构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生成性教学法的运用,忽视了学生正在时刻变化的情绪,整体的课堂氛围处于封闭的状态。要培养教师的生成性教学理念,就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课堂氛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去培养生成性教学理念:在教学计划的编写中突出学生个体差异和分层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状态;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疲劳程度、掌握技能的程度和兴趣程度,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校传统体能教学的预设式教学法不能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有着天然的缺陷和不足。中职校体能教学开展重视线性、强调预设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思想内核,中职校体能教学应当进行及时更新。生成性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的预设式教学法进行重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构建师生平等的体能教学课堂氛围、构建真实有效的体能教学课堂情景、提升体能教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开放性、结合职业特征提升体能教学的专项性、培养教师的生成性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