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新思考

2023-08-05 08:07马壮周风祥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常赛体育竞赛教会

马壮 周风祥

(伊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伊宁 835000)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到来。《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1]。自此,“教会、勤练、常赛”逐步进入体育教师的视野。因此,该文在“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从何为“教会”,怎样“教会”;何为“勤练”,怎样“勤练”;何为“常赛”,怎样“常赛”6个方面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帮助中学体育教师全面把握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供系统性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 中学体育教学中关于“教会”的新思考

1.1 何为“教会”

从宏观角度讲,所谓“教会”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会”,是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的标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是基础,掌握是目的,运用才是目标。如果学生不能达到基本的理解,即使已经达到了掌握的目的,学生又怎样才能够达到目标呢?例如:当学生能够准确地讲出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点,并能够根据自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标准地做出这些技术动作,才算是真正理解,也就是运动训练学中所说的动作技能达到粗略掌握阶段;真正掌握是学生能够熟记这些动作要点并且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防止出错,通过大量练习使动作技能熟练化,即动作技能进入改进与提高阶段;运用的标准是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无意识地做出这一系列技术动作,即动作技能进入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由此可见,真正的“教会”是能够在练习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教会”也会受到课程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课对“教会”有不同的标准。比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新授课中,学生能够牢记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要点并能大致地做出动作就可以说是“教会”,而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复习课当中,只有学生可以熟练地做出这些技术动作,并掌握多种练习方法,才能够说是“教会”。因此,只有根据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目标的“教会”,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2 怎样“教会”

1.2.1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是教会学生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要精通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体育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新的营养,汲取新的力量,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体育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够真正“教会”学生。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比如:教学公开课、教学研讨会、教学专题培训等;还要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如MOOC课程、线上线下的各种培训、专业领域的研讨会等。

1.2.2 优化教学组织与方法

合理的教学组织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还要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身心特点。须明确每节课在什么时候进行讲解,在哪个阶段进行有效指导,以及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安排,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比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中,可以一改以前的教学示范,由教师找寻一些标准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模仿,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展现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使学生对于学习排球的兴趣更加高昂。再比如:教师在进行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先由学生向教师讲解,然后再由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纠错能力,还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2]。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关于“勤练”的新思考

2.1 何为“勤练”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勤练”是指通过不断地练习、刻苦训练和技能的不断提高,所达到的熟练掌握、精通的状态[3]。它不仅是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学生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因此,片面追求大强度、大密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够客观的。那么,具体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算得上是“勤练”呢?《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的时间中小学一节40(或45)min,每节课应该包括10min左右的基本运动技能、20min左右结构化运动技能学练及组织对抗性比赛和放松拉伸等。”[1]当然,“勤练”并不完全拘泥于课堂,体育教师要积极落实“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多元联动。只有将校内校外的要求落实到位,才能够称得上是“勤练”。

2.2 怎样“勤练”

2.2.1 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中学体育训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当然,这些目标和计划的基础是建立在“教会”之上的,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4],拿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来说,在学习完基本的技术动作之后,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很强,体育教师一点就通,那么这些学生就没必要反复进行固定击球练习,可以直接练习对墙垫球;而有些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每次都不能准确找到击球点,那么让这样的学生直接练习对墙垫球显然是行不通的;还有一些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但唯独在体能上存在缺陷,还没垫几个球体力就跟不上了,这样的学生应该在练习过程中多一些体能训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明确每个训练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2.2.2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追根溯源,“教会”和“勤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比赛中能够使用出来,并为以后的生活习得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根据以往的各种比赛可知,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并不是绝佳的运气和优秀的外部条件,而是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如练习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时,首先要注意击球点、手臂触球位置和击球部位,只有在这些内容都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注意垫球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篮球的运球要在正确运球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篮球运球的节奏、速度和控制力等。

2.2.3 配备充足且良好的器材

充足且良好的体育器材是“勤练”的先决条件。体育课因其独特的室外性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拥有充足且良好的体育器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学生人数过多而足球数量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练习次数达不到要求,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效果。但是,如果有足够的足球和门框,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练习,从而掌握足球技能,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样,在健美操教学中,如果使用的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可能会因此受伤,无法完成技术动作。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配备充足且良好的体育器材,以确保学生的安全,提高训练效果。只有使用足够好的设备,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享受体育运动。

2.2.4 布置体育课外作业

体育课外作业是连接课外与课堂的纽带。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国家颁布了“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政策要求。在校内,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习得各种运动技能。同时,在校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轮滑、游泳、攀岩等。这样的要求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通过体育课外作业的布置,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的动作技能,加强体育练习的效果,还可以更好地了解体育课程的教育目的。因此,课外体育作业既是课内教学的延伸,也是课外锻炼的指导,是落实“勤练”要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5 鼓励学生坚持不懈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想要精通任何一种项目都需要学生付出不懈的努力,学生必须要面对训练的枯燥和单调,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初学者可能会面临步点找不好、助跑节奏乱等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调整自己的助跑距离和节奏。想要真正地掌握,就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同样地,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学生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练习,才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变化,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克服枯燥、单调的练习,引导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训练习惯,让学生理解到“勤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训练成果,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3 中学体育教学中关于“常赛”的新思考

3.1 何为“常赛”

“常赛”简单来说就是经常开展体育比赛。那么每周的比赛达到多少场次才算“常赛”呢?《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常赛”,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上的教学比赛,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组建班队,要周周打比赛,周六、周日可组织全校体育比赛,在此基础上组建校队,参与区县、地市、省等多级联赛[4]。由此可以看出,“常赛”的主要战场是在校内,重点是在课上,校外的比赛还应建立在此基础之上。那么“常赛”的组织形式又该有什么类型呢?于素梅指出,既有课堂活动式的教学比赛,也有课外竞争式的正规比赛,比赛能够激发兴趣、强化技能、学以致用、提升水平、检验效果等,具有综合功能[5]。因此,关于“常赛”的组织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应该包含课上的教学性比赛以及娱乐性比赛,还应该包括课下的半正式比赛和正式性比赛。

3.2 怎样“常赛”

3.2.1 完善项目设置,实现全员参与

学校要将竞赛选拔和全员参与共同抓起来,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和年龄特征丰富比赛项目的种类,完善竞赛项目的设置,向更多的学生普及更多更好的项目,扩大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和便于学校组织教学开展竞赛的项目,增设新兴项目如跆拳道、轮滑等,强化多种项目(如排球、网球和羽毛球)的常态化开展,保证学校内实现周周开展教学比赛、月月开展专业或半专业比赛,提高竞赛开展频度,为学生参赛提供平台和机会;同时既要开展竞技性比赛,也要根据学生群体现实需求丰富趣味性、挑战性和集体性项目,提高竞赛人员的覆盖面,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适合自己的竞赛项目,扩大参与人群,实现全员经常参与比赛。

3.2.2 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同时还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面对未来体育竞赛的常态化发展,地方行政部门应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编制结构,落实体育教师编制,高薪聘请优秀毕业人才,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竞赛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这支教师队伍必须要横向与纵向兼顾,不仅要具有多个项目的教学和裁判资质,而且还必须要精通这些内容,不能够只是略懂皮毛。

3.2.3 完善创新竞赛激励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竞赛组织,开展教师工作量与计算考核制度。由于体育工作相当复杂和琐碎,目前还属于义务性工作,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教师参与竞赛组织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与职称评定,提高薪资;奖励工作突出者,可以根据教师组织能力和对学生竞赛指导态度、指导能力和效果,对教师给予物质上的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提高教师组织和开展竞赛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创新学生竞赛奖励机制,可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结合学生切身利益,与学生评优评奖相挂钩,鼓励师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的奖励方式。

3.2.4 吸引社会资源,提供充分保障

拓宽学校经费来源,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物质保障。政府在继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的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开展,丰富竞赛供给主体,双方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比如:学校可以与当地高校、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在特定时间段为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提供比赛场地,通过政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经营商以低价或者半卖半送的方式向学校提供体育器材。社会组织也可以对学校体育竞赛进行宣传和包装,如应用网络媒体推广校园竞赛,让全员感受到竞赛氛围。这样一来,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学校体育竞赛举办场地的器材问题,为竞赛常态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俱乐部和社会体育场馆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从而打造竞赛品牌,增加盈利,提升知名度。在经费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竞赛的专门财政投入,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鼓励企业和俱乐部对学校进行赞助,实现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保障学校体育竞赛科学长久健康发展。

3.2.5 加强竞赛文化宣传建设,提升全员体育竞赛认知

学校体育竞赛做到常态化,应把体育竞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大力营造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观看和参与体育竞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意识[6]。可以通过政府主导,联合社会力量,以学校为主体广泛开展体育竞赛主题演讲、读书征文等活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长廊,用灯箱标牌开设体育竞赛宣传栏;利用广播、网络、校史荣誉墙等传播载体,颂扬体育竞赛先进人物事迹,扩大接触面积,切身体会体育竞赛的拼搏进取精神,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稳步推进学校体育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体育竞赛精神的浸染和洗礼,潜移默化地从思想上改变原先的固有认知,从而切实提升全员对学校体育和体育竞赛的认知,强化持续参与,促进学校体育竞赛的常态良性发展。

3.2.6 构建“家—校—社—政”协同联动的课外体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曾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因此,基于“常赛”实施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结合“常赛”在运动技能掌握和体育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构建“家—校—社—政”

协同联动的课外体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7]。家庭是学生体育行为转变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其主要任务为配合学校完成校内外课外体育任务,家长应提高认识,重视体育,支持孩子参与体育,陪伴孩子锻炼,指导孩子锻炼,与孩子一起锻炼,尤其要重视“家长榜样”的作用。社会或社区是学生体育行为得以巩固的场所,其主要任务为提供课外体育锻炼和比赛所必需的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含体育的社区教育、体育教育人员(教练员、体育指导员)等。政府是实现课外体育社会化和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或社区体育资源有效交换的重要推手,其主要任务为购买社会力量进入课外体育,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通道,主要有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形式、社区体育教育形式、“高参+”形式等[8]。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会、勤练、常赛”贯穿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全部,可以分别理解为掌握技能、练习技能和应用技能。作为新时代的中学体育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性,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在“会”“勤”“常”上下功夫,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更有效的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常赛体育竞赛教会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