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 盐城市名教师 江苏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李 进
如何让“探究实践”在科学课堂真正发生?科学老师又该当何为?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应做到“三来”。
“枝叶”简下来,“主干”突出来。
这里笔者想要表达的是:优化、精简教学内容,给“探究实践”留足时空。比如,笔者在盐城市科学学科中心教研活动中执教的《用种子繁殖》一课,教材主要安排了三项内容: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解剖种子观察内部构造;探究种子萌发条件。
至于种子的传播方式,人教版小语二上《植物妈妈有办法》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加之学生平时接触的影视、书籍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比比皆是,所以可以“简”化处理,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另两项内容的学习。考虑到探究活动要走深、走实,笔者又将“种子解剖”“探究萌发”进行了分课时设计,这样课堂的“主干”便更加清晰。
器材“活”起来,小手动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课堂定然少不了实验器材。对于面广量大的城郊及乡村学校来说,实验器材数量不足仍是绕不开的话题。此时,“活”便是破解难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开源拓渠、变废为宝等形式,将平时常见的东西加以“活”用,使之成为丰富、廉价的实验器材。
比如,《用种子繁殖》一课,笔者便是将厨房常见的芸豆、绿豆、玉米等食材化身为器材,从而保证人人有器材、个个小手动起来。
路培琦老师曾说过,看到地上的钉子、螺帽,他都会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受路老影响,笔者也习惯如此。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心中有意识,就“实验器材不难找,空瓶废盒都是宝”:妈妈化妆品里常有带胶头的美妆用品,待其用完,洗刷干净便可当滴瓶使用;大大小小的饮料瓶可用于制作雨量器、肺活量检测仪;牙膏、化妆品包装盒是制作小车车体、潜望镜的好材料……
物品“活”用,丰富了实验器材;借以人人参与的探究广度,便有利于促进探究活动向深度进发。
活动“串”起来,大脑转起来。
探究实践的科学课要从学生视角出发,借助具体活动展开。一节课中通常会安排两三项活动,倘若活动间还能相互关联,做到层层递进,形成一个系列的“活动串”,显然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探求的欲望。
《用种子繁殖》一课,笔者设计了三个逐层递进的解剖活动:初解知结构;二解寻规律;三解悟差异。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笔者将植株与种子联系起来:“一颗小小的种子能够成长为一株有根、茎、叶的小植物,你有没有想过种子里边是什么样的?”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便有了观察、猜想、画图到第一次解剖红芸豆的活动。
接着,笔者从学生视角出发:如果我是学生,此时一定很想知道“其他种子里也有这样的结构吗?”于是,突破教材只解剖一粒种子的束缚,就有了第二次解剖荷包豆、绿豆的活动。通过解剖,学生轻松地找到了三者之间的共性:都有胚根、胚芽、两片子叶。
然后,笔者再次以学生视角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此时一定更想知道“所有种子里都有同样的结构吗?”于是,就有了第三次尝试解剖玉米的活动。学生一上手便发现了差异:找不到两片明显的子叶……
至此,目标已基本达到:并不是所有种子都有两片子叶。为后续中学认识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特点做了铺垫。在此环节,笔者还安排了一个“生、熟”种子对比的小插曲:“玉米种子在结构上与之前解剖的种子存在明显不同。你们发现小组内的玉米有什么差别吗?”“有生的、有熟的。”毋庸多言,因为在解剖过程中,他们就已闻到了熟玉米那熟悉的气味。
最后,笔者以“如果将这些种子都种到土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作为全课总结,启发学生领悟:正常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能完成植物妈妈交付的使命——实现生命的延续。以此引领学生向核心概念“生命的延续与进化”靠拢。
“加法”摆眼前,“探究”正当时!愿所有的科学老师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共同谱写科学教育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