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辰超(山东:平度市南村镇亭兰小学)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提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微课、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含了基础型、应用型、创新型三种类型。基础型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与方法、科学探究;应用型核心素养包括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型核心素养包括创新意识与精神、创新思维与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水”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水”作为核心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注重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力越强,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类自身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其重要性。目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能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科学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让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对于教师而言,科学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科学思维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并给予其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在进行小学科学主题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按照这个主题来设计单元教学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整个单元学习之后,能够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可以把主题单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地球上的水进行介绍。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等内容。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分配好任务。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再让他们根据问题展开自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怎样进行呼吸的?”“植物需要多少水才能生长呢?”“如果在我们生活中种植植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呢?”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
在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调查活动。
如,在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电磁铁”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电”和“磁”的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来思考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思考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自己对这两个概念的把握程度,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究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形成新的认知和发现。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体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空气”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生存,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状况,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让他们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这样,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科学概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温度计的秘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且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支温度计来进行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猜想是否正确。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出正确答案。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电与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电与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电与磁进行探究,并提出“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含有磁性吗?”“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来吸铁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的内容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认识水》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活动,比如:“用什么东西来装水?”“水会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等掌握科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帮助学生拓展科学知识的范围。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光”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手机、电脑等设备放在一起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光的知识。再如,在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氧气》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一张白纸上滴上几滴墨汁,然后再将这张白纸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晒几天。过一段时间后,将这张纸拿到光线较弱的地方观察会发现白纸上的墨汁颜色会变浅。这是因为墨汁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而这些氧气会与光线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分子和其他气体。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太阳暴晒后的纸上为什么没有颜色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水分子和气体在阳光下发生化学反应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型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思维型教学,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要围绕知识点、科学史、科学探究等内容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