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亚歌
编者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而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发布,大规模、全员性的教师培训已成常态。
近年来,河南聚焦教师教育培训,积极构建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国培计划”项目县建设、教师工作坊建设、送教下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县级教师培训师团队打造等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期,我们聚焦区域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工作坊等,探索不同教师培训模式,让一小批人带动一大批人,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教师工作坊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通过“种子”教师引领一定数量的区域骨干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
在县域范围内,在缺乏足够网络设备支持、学科名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借鉴教师工作坊推进区域教师的日常研修,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教师工作坊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教师工作坊辐射的范围、运行的平台,我们可以把教师工作坊大体分为三类。
A型名师工作室。此类以金字塔型的方式组建。工作坊以学科名师为主持人,以若干区域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以线下课例研究为主进行研修。中原名师工作室或一些地方的名师工作室都属于此类。其特点是有充足资金支持,团队成员相对优秀,可以进行学科课程整合与开发,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承担一定的学科培训任务等。其不足是受一些条件限制,缺乏对当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日常发展的引领与辐射。
Q型教师工作坊。Q由O和小斜线组成,O代表网络平台的广度和范围,小斜线代表“名师、教研员、专家”团队。此类工作坊以“三人行”的方式组建核心团队,有专属的网站平台,以“国培”项目为支持,通过遴选学科坊主,组建若干网上工作坊,以线上形式为主进行研修。其特点是辐射面大,参训人数多,缓解了工学矛盾。其不足是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不强。
L型教师工作坊。L的竖线代表当地各学科骨干教师,L的横线代表农村中青年教师。此类工作坊以县域为单位,通过政策支持和双向选择,鼓励当地优秀的学科教师组建5人左右的核心团队,并向区域招募自愿参与的成员,根据参训教师的需求组建工作坊。其兼具前两类工作坊的优点,既注重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又扩大了工作坊的辐射面。
二、区域教师工作坊的设计与运行
河南省人口基数大、学生数量多,师资整体质量不太高,县域内缺乏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一线名师引领,而农村地区又集中了刚入职的特岗教师和青年教师。这种名师相对不足、青年教师急需培育的现状,亟待我们对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坊固有的构建理论进行优化,找出适合当地教师发展的工作坊构建模型。笔者现以济源L型教师工作坊的设计与运行方式为例,进行如下梳理。
(一)降维选才,德能为重
组建教师工作坊的首要问题是寻找德能兼备的坊主。如果按照只有名师才能组建工作坊的标准,那么很难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更无法解决青年教师日常研修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受限于名师称号,而选用比较中性的教师工作坊概念来定位这个组织。同时,我们依靠学校,让学校管理者推薦德能兼备、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业绩优秀的“非名师”加入到工作坊坊主的队伍中。这样,就轻松地盘活了整个区域的教师资源,是破“五唯”的积极尝试。两年来,我们组建完成92个市级教师工作坊,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吸纳了800名市级骨干教师、2000多名中青年教师参与,形成了学科完备的教师工作坊,搭建了教师日常研修的平台。
(二)双向选择,专业自主
发展教师首先要尊重教师。对于有意愿组建工作坊的优秀教师,我们在指导他们完成5~7人的核心团队组建和研修方案设计后,通过网络发布拟组建工作坊的信息,包括主持人、研修主题、申报条件、管理制度等。同时,5年内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参与工作坊研修,这样既给了教师专业研修的选择权,又保障了青年教师定期参加日常岗位培训的需求。坊主对申请资料进行遴选之后,公布各自团队组建的人员名单,并按规定开展日常研修活动。
(三)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教师工作坊的研修主题要源于学科教师的实践,研修内容要紧跟学科教学进度,从而真正解决研修与教学的同步性问题。
教师工作坊从主题内容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年级教师编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修;另一类是以问题为中心,跨年级编组。不同的编组方式取决于坊主研修方案的设计。研修时间一般为每月线下集中一次,以“同课异构+专题分享”的方式进行。工作坊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系统的专业共读、共写训练,形成阅读、写作、课例“三位一体”的日常研修模式。同时,各工作坊按照内部评价标准,设计各自的标识和印章,对教师的教学实绩和参与贡献率进行动态管理,每学年提交一次研修报告。
(四)经营平台,扩大影响
教师成长的最大动力源于反思。县域的网络平台建设是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一个短板,自媒体是工作坊研修的有力帮手。在3年的运行中,不少工作坊的微信公众号在全国引起不小的反响,如王晓琳影视课程工作坊微信公众号有超过2000名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关注,郑小艳音乐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了810期研修信息。
三、从名师工作室到教师工作坊
在“国培计划”的实施中,一些项目依托网络平台,开辟网络工作坊空间,依托高校学科专家、骨干教研员(专职培训者)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三人行”主持团队,进行混合研修。这样的工作坊虽然信息传递迅速、便利,但成员的自主性不高。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自主申报、核心组团、公开方案、双向选择、课例研究的五环教师工作坊运行模型。这种区域性教师工作坊的组建与运行与以往的名师工作室相比,有两个特点。
一是破除“五唯”藩篱,扩大主持人的遴选范围。各地的名师多是通过业绩评选和培育之后命名的,其数量的多少与当地评选机制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评选中断,就会造成无名师的局面。而如果采用教师工作坊这种称呼,教师就可以不再受限于名师这个称号,并在一定范围内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且乐于组建团队的学科优秀教师组建自己的学科团队。一个学校、一个乡镇、一个县市范围内都可以组建。
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校教师研修机制。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实践和成长环境最为关键。为什么农村教师发展缓慢?不是因为他们学历不高、学情复杂,而是因为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封闭,长期处在信息孤岛中。如果一个区域可以建立覆盖所有农村教师的教师工作坊平台体系,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学科团队找到专业同伴,打破信息孤岛。
从名师工作室到教师工作坊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变更,更是一种工作思路的变革。教师教育工作应遵循教育规律,从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培训方式,选择适合当地教师发展需求的路径。这是我们所有教师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好的事情。
(本文系“新时代教师工作坊建设的内容与实践路径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2YB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