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构建的历史过程及其特殊性

2023-08-03 11:58:02黄洋
西部学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

摘要:今天的英国由四大地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构成的事实广为人知,不同地区也以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闻名世界。然而,尽管冠以“联合王国”之名,今天的英国自国家构建伊始却一直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这表明英国在其国家构建的历史过程中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即政治上的主权集中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议会,而地区性的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却保留了下来。这一点也决定了今天的英国选择采取“权力下放”的方式来试图保证国家的统一。不过,对于这一举措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之声。

关键词:英国;国家构建;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中图分类号:K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4-0140-04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State Build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ts Particularity

Huang Yang

(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3)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United Kingdom nowadays is made up of four major regions, namely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se areas are also well-known for their unique history, culture and customs. However, despite its name, the United Kingdom today has been a unitary state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is implies that Britain has its own peculiarities in the history of its state building process, in that political power has been centralized in the Londons Westminster Parliament, while regional social cultures and identities have been preserved. This is also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the Britains choice of decentralization to ensure national unity. However, there are doubts as to whether the decentralization has achieved that goal.

Keywords: the United Kingdom; state building; Scotland; Wales; Northern Ireland

英國,正式名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偏居欧洲西北一隅,面积不过约24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尚不足7000万。在整个世界地图上,英国无疑是一个小国。然而,英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又极其重要,对近现代以来世界面貌的塑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矛盾之处在英国身上的体现并不止于此。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历史无疑都是悠久的,然而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联合王国”事实上却直到1801年才正式出现;虽然冠以“联合”之名,但是英国的四大组成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规模和实力并不均衡,面积、人口和经济实力都远超其余三者的英格兰无疑是整个国家的主导者;作为一个整体,英国奉行“议会主权”原则,一直以来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但各个地区却长期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英国这种特殊的国家构建过程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无法回避民族主义这一问题。在昔日英国国力强盛、大英帝国傲视地球的时代,英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或许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当海外帝国不复存在,本土实力也开始衰落的时候,民族主义的挑战终究还是会到来,甚至发展到分离主义的程度。作为对民族主义挑战的回应,英国的政治精英们采取了权力下放的方式,希望能够增强联盟的凝聚力、保证国家的统一。不过,对于这一举措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之声。

一、英国国家构建的历史过程

作为英国的主体部分,英格兰在整个国家中的角色举足轻重,英国的国家构建过程就是由英格兰主导的。换言之,没有英格兰,就没有今天的英国。历史上的英格兰曾经被罗马人所征服,成为罗马帝国不列颠尼亚行省的一部分。公元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不列颠岛。之后,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Anglo-Saxons)陆续自欧洲大陆迁徙至此,“英格兰”之名也由此而来。在经历了“七国时代”和丹麦人入侵后,统一的英格兰王国终于在10世纪形成。1066年,借口英格兰王位之争,征服者威廉率领诺曼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了整个英格兰,成为英格兰之主。随着历史的发展,诺曼统治者与盎格鲁—萨克逊人逐渐融合,英格兰也成为了不列颠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英格兰也开始向外扩张,试图将不列颠岛乃至爱尔兰岛上的其他族群纳入其统治范围。

最先被英格兰征服的是西边的威尔士。威尔士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不列颠岛上的布立吞人(Britons)。他们属于凯尔特人的一支,曾广泛分布于不列颠岛的大部分地区,不列颠岛的名称也因他们而来。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入侵使得威尔士的布立吞人同生活在不列颠岛北部和西南部的布立吞人分隔开(前者后来融入苏格兰人当中,后者即今天的康沃尔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Wales”,意为“外国人(的土地)”,而对应的凯尔特语名称“Cymru”则有“同胞”的含义[1]。不过,威尔士境内却长期小国林立,并没有形成堪比英格兰的统一国家。1066年,诺曼人在征服了英格兰后继续向威尔士推进,威尔士南部和东部的大片土地被诺曼人占领,而威尔士人的统治者(称为“威尔士亲王”)则成为英格兰国王的附庸,必须向国王效忠以换取对其地位的承认。威尔士开始形成凯尔特威尔士人和诺曼—英格兰人并存的局面。

不过,尽管臣服于英格兰且大片土地为英格兰贵族所占领,这段时期内的威尔士仍然是一个独立于英格兰之外的地理区域,直至16世纪都铎王朝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在位期间才正式被英格兰兼并。1535年和1542年,英国议会分别通过了两部《威尔士法律法》,主要内容包括: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的一部分,在英格兰议会中获得相应席位;废除威尔士的法律体系,并以英格兰法律取代之;废除边境领主的体制,威尔士全境划分为13个郡;英语取代威尔士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等。至此,作为一个独立地区的威尔士彻底不复存在。两百余年后,英国议会又通过了《1746年威尔士和伯立克法》,进一步规定法律意义上凡是出现“英格兰”一词其所指范围均包括威尔士。在1888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威尔士”这一条目甚至只有简单的三个单词——“Wales-See England”[2]。这也成为后来研究威尔士民族主义的学者们经常引用的一个事例。

位于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同样面临着英格兰的威胁。苏格兰民族的起源以不列颠岛本土的皮克特人、布立吞人和自爱尔兰渡海而来的盖尔人为主,后来又陆续有维京人、盎格鲁—萨克逊人及诺曼人来到苏格兰并留下他们的历史痕迹。这些不同的族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合,逐渐被盖尔人同化,最终形成了拥有共同身份认同的盖尔化苏格兰民族。843年,统一的苏格兰王国(英文为Kingdom of Alba,Alba一词为苏格兰在盖尔语中的名称)正式出现。自诺曼征服之后,英格兰曾多次入侵并试图控制苏格兰。虽然军事实力占优,但英格兰始终没有能够将苏格兰完全征服,因而苏格兰也得以保持独立国家的地位。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王位由她的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英格兰称詹姆斯一世)继承,但此时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仍然是两个独立的国家。18世纪初,苏格兰海外殖民计划受挫,经济濒于崩溃,英格兰趁机提出以经济援助、共享海外殖民地等条件来换取两国的合并。尽管并不缺乏反对之声,苏格兰议会最终还是通过了《1707年联合法案》,正式与英格兰合并,共同组成新的“大不列颠王国(Kingdom of Great Britain)”。作为独立国家的苏格兰不复存在。

与威尔士和苏格兰一样,爱尔兰原先也是凯尔特人的国家,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甚至比英格兰更早地接触到基督教。然而,爱尔兰也没有逃脱被武力征服的命运。早在1171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就已率领舰队在爱尔兰登陆并宣称拥有该岛的主权。不过,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英格兰在爱尔兰的统治并不稳固。16世纪,英格兰再度并且彻底地征服了爱尔兰,亨利八世也宣布自己为爱尔兰国王。此后,大量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新教徒开始向爱尔兰移民,他们占领了大片土地,构成了爱尔兰的统治阶级。而爱尔兰本土人口大多信奉天主教,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被压迫的地位。1800年,爱尔兰议会和大不列颠王国议会通过了各自的《联合法案》,正式合并为同一个国家,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也是“联合王国”名称之始。不过,与爱尔兰的联合显然远不如同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联合稳固。爱尔兰人的反抗并未停止,19世纪中叶的大饥荒更是加剧了爱尔兰人对于英国的不满。最终在1922年,爱尔兰南部在经历武装斗争后正式独立,而人口以新教徒为主的北爱六郡留在了英国,英国的国名也随之更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二、英国国家构建的特殊性

可见,今天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英国是通过三次领土合并而形成的。英格兰在这三次“联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央层面上,合并后的国家明显更多地遵循了英格兰式的制度,正如有人在评论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的合并时所言:“它们所将组成的大不列颠议会事实上在伦敦举行会议,遵循发展更为完善的英格兰议会的架构和程序,因此人们通常将联盟视作苏格兰议会嫁接到英格兰议会的结果。”[3]然而,正如英国人(显然主要是指英格兰人)以渐进式改革和妥协精神所著称的那样,尽管英格兰在各方面都占据强势地位,整个国家并没有被全盘“英格兰化”,而是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的族群身份认同。这固然是英国统治阶层维持整个国家统一的政治策略,同时也是各方势力不断斗争和妥协的结果。

作为通过政治谈判实现与英格兰合并的地区,苏格兰从一开始就保留了大量的族群文化和传统。在族群象征上,蓝底白斜十字的圣安德鲁旗自16世纪开始就作为苏格兰的国旗出现。而1707年后的大不列颠王国国旗即为英格兰的白底红十字圣乔治旗同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旗的结合,也是今日英国国旗的雏形。语言上,苏格兰原本以苏格兰盖尔语为民族语言。不过由于历史上苏格兰南部低地地区同英格兰交流十分频繁,苏格兰人逐渐开始使用由英格兰北部诺森伯利亚方言发展而来的低地苏格兰语。传统的苏格兰盖尔语仍旧在苏格兰高地地区使用,故又得名高地苏格兰语。后来随着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关系日益密切,苏格兰受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英语最终成为整个苏格兰通用的语言。不过,这两种语言特别是苏格兰盖尔语作为苏格兰族群身份的象征却一直延续至今。宗教上,产生于宗教改革时期、奉行长老宗的苏格兰教会(英文为“Church of Scotland”,低地苏格兰语为“Kirk”)从1690年至今一直是苏格兰的国教,这一地位在《1707年联合法》中也得到明确保障。法律上,苏格兰拥有自己的法律体系。不同于英格兰奉行的普通法系传统,苏格兰法律体系是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混合产物。1707年后,苏格兰议会不复存在,立法职能改由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的英国议会行使。然而,苏格兰的司法系统却保留了下来,拥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苏格兰至今仍然是英国三大独立的司法管辖区之一。

如果说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联合对双方而言尚且在形式上是平等的,那么威尔士则完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成为英格兰的一部分。不过,威尔士在自身的身份认同上仍然保留了鲜明的族群特色。龙是威尔士民族的重要象征。15世纪初欧文·格林杜尔起兵反抗英格兰统治时他的旗帜上就带有龙的图案。1807年,红龙图案正式被用在皇家威尔士徽章上,该徽章后来进一步添加了装饰,但主要的红龙图案一直没有改变。1953年,带有红龙的皇家威尔士徽章被置于上白下绿的背景色上,开始作为威尔士最初的旗帜。值得一提的是,上白下绿的旗帜也正是出身于威尔士的都铎王朝的家族旗幟,也和龙一样同威尔士历史密切相关。1959年,旗帜上的皇家威尔士徽章完全被红龙的图案所代替,这个版本的旗帜被正式定为威尔士的官方旗帜,沿用至今日。

此外,和苏格兰主动吸收英语而造成低地苏格兰语和苏格兰盖尔语衰落不同,威尔士语是由于英国官方主动进行严厉压制而沦为次等语言。然而,即便如此,威尔士语的保存情况也远比苏格兰盖尔语强得多。1891年的英国全国普查第一次记录了威尔士语的使用情况——在两岁以上的威尔士人中,有54.4%能够说威尔士语,且其中56%的人仅说威尔士语[4]81。虽然此后的数据显示,威尔士的威尔士语使用者人数不断下降,但直至1981年尚有18.7%的威尔士人能够说威尔士语[4]104。此后这个水平基本保持不变。2001年和2011年的普查数据分别显示威尔士语使用者人数占威尔士总人口的21%和19%[5]。威尔士语是无疑威尔士身份认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不同于苏格兰盖尔语,威尔士语在法律和制度上的保护和恢复开始地较早,这也是威尔士语如今保存相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1942年威尔士法庭法》标志着英国官方对于威尔士语的态度开始出现松动。该法案规定,如果原告和被告在必须说英语的要求下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可以使用威尔士语,但庭审记录仍必须使用英语。二十余年后,英国议会又通过了《1967年威尔士语言法》,允许任何人都可以在法庭上使用威尔士语发言,且威尔士语和英语具有同等效力。该法案还撤销了《1746年威尔士和伯立克法》中有关“英格兰”的含义包含威尔士的规定。这也意味着在法律意义上威尔士再度被承认为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区域。《1993年威尔士语法》设立了威尔士语言委员会(Welsh Language Board)以推广和促进威尔士语的使用,并进一步规定了威尔士语和英语在公共事务领域享有平等地位[6]。該法律标志着威尔士在法律上正式成为一个双语地区。

爱尔兰的情况与威尔士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作为同样是被武力征服的地区,爱尔兰本土文化——爱尔兰语和天主教信仰长期被视作落后的象征,受到以新教徒移民为主的上层阶级的歧视。1801年英爱合并后,代表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旗也成为了英国国旗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占爱尔兰人口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却无法出任英国国会议员。面临来自爱尔兰民众不断反抗的压力,英国议会最终于1829年通过了《天主教解放法》,允许天主教徒担任国会议员。在爱尔兰语言基本式微的情况下,天主教信仰成为爱尔兰人族群身份的核心内容。这一点也为日后爱尔兰独立及北爱尔兰族群冲突埋下了伏笔。

三、结论

上述表明,虽然英国自国家构建之初主权一直集中于伦敦威斯敏斯特议会、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但是英格兰以外的各个地区仍然存在很强的族群认同。即便1921年后留在英国的北爱尔兰大部分人口为新教徒,但是天主教人口的数量仍然相当可观。再加之英格兰的规模与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无疑又给维护这样一个多族群国家的统一增加了难度。作为应对,英国政治精英们开始倾向于用权力下放作为解决方案。从最初提出,到中途几番受挫,再到最终全面实行,作为一种宪法改革方案的权力下放在英国也走过了曲折道路。至于权力下放是否能够真正达到维护英国统一的目的,恐怕还需要历史长期的检验。

参考文献:

[1]MILLS,DAVID.A Dictionary of British Place-Nam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480.

[2]SCHRIJVER F.Regionalism after Regionalisation:Spain,France and the United Kingdom[M].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6:293.

[3]MITCHISON R.A History of Scotland[M].London:Routeledge,2002:238.

[4]DAVIES J.The Welsh Language:A History[M].Cardiff: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2014.

[5]Census 2011:Number of Welsh Speakers Falling[EB/OL].(2012-12-11)[2023-01-11].

https://www.bbc.com/news/uk-wales-20677528.

[6]Welsh Language Act 1993[EB/OL].(2020-03-06)[2023-01-11].

https://law.gov.wales/culture/welsh-language/welsh-language-act-1993.

作者简介:黄洋(1991—),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国政治。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
英国皇家威尔士团第1营正在进行实战训练
军事文摘(2022年11期)2022-06-24 09:23:04
威尔士国家博物馆运营模式及治理结构观察
苏格兰
凯蒂游苏格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0∶6
环球时报(2018-03-23)2018-03-23 04:16:48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海外星云(2018年1期)2018-01-18 08:36:32
英国北爱尔兰学前数学教育课程标准内容及启示
英国:威尔士绞肉产品标签元旦实行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