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会, 刘 飞, 郭红萍, 陈 伟
(1.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2.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肾脏内科, 山西 太原 030000)
肾性贫血是指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或代谢异常引起的贫血症状[1]。肾性贫血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较常见,随着肾功能下降肾性贫血逐渐加重[2]。近年来关于肾脏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临床上对于肾脏疾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有研究将肾脏疾病患者发生肾性贫血后进行规范化管理,发现患者预后得到提升。肾性贫血患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气促心悸和疲乏嗜睡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口鼻和消化道等部位出血,同时患者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血液内氧气不足可导致心肌缺血从而诱导心肌损伤,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常应用补铁药物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若患者贫血较严重时则输注红细胞,但这些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不够理想[3]。有学者发现对肾性贫血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沙司他可有效改善贫血症状,且预后较好[4]。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观察,旨在探讨罗沙司他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炎性介质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1.1对象来源:随机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肾性贫血患者分为空白组(n=45)与研究组(n=45)。纳入标准:①符合肾性贫血诊断标准;②年龄<75岁;③无语言障碍;④符合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功能障碍;②肝脏和心脏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③伴有精神性疾病者;④对研究药物不耐受者。其中空白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48.75±7.63)岁;原发疾病类型:高血压型肾病、糖尿病型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3例、7例、18例,其他7例;透析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透析时间(26.53±4.74)月。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49.68±6.94)岁;原发疾病类型:高血压型肾病、糖尿病型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4例、8例、16例,其他7例;透析时间:6个月至6年,平均透析时间(27.61±4.85)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方法:空白组:采用常规抗贫血方案治疗,给予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83024,规格:6000 IU:0.6mL)治疗,100~150U/kg每次,每周治疗3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口服琥珀酸亚铁片(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5,规格:100mg),100mg/次,每日3次。研究组:采用常规抗贫血方案联合罗沙司他[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0024,规格:50mg]治疗,常规抗贫血方案同空白组,罗沙司他治疗方法为:透析患者每次给药100mg(45~60 kg)或120mg(≥60 kg),非透析患者每次给药70mg(40~<60kg)或100mg(≥60kg),口服,每周3次,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疗效: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贫血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和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患者贫血症状有明显改善,肾功能和血红蛋白水平逐渐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贫血症状变化不明显甚至恶化,肾功能和血红蛋白水平未改善。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1.3.2铁代谢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mL,以3000r/min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对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和铁调素(Hepcidin,Hepc)水平进行检测。仪器为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仪,试剂盒由上海威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3炎性介质水平与心肌酶谱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L,取上层血清,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ate 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isoenzyme-MB,CK-MB)与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水平进行检测。
1.3.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食欲不振和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铁代谢指标、炎性介质水平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计算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合计总有效43例,空白组合计总有效36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铁代谢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铁代谢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F、TRF、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Hep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变化幅度较空白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 TRF TSAT Hepc水平比较
2.3炎性介质比较:治疗前,两组炎性介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介质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较空白组更高,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IL-6 CRP水平比较
2.4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下降幅度较空白组更高,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CK CK-MB与LDH水平比较
2.5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与空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各项不良反应比较n(%)
罗沙司他主要通过影响低氧诱导因子生成和降解速度,可增加促红素浓度并和转铁蛋白受体活性,达到增强机体铁吸收和利用能力[5]。本研究通过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观察,分别采用常规抗贫血治疗方案与罗沙司他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明显比空白组好。
SF、TRF、TSAT和Hepc均为铁代谢指标。SF可对人体内铁含量进行评估;TRF为含铁蛋白质,可评估人体营养状态;TSAT主要反映血清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能力;Hepc为抗菌多肽,参与机体免疫过程,可调节机体内铁平衡[6]。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加用罗沙司他治疗后,患者铁代谢指标显著改善,余桂芳[7]等学者对72例肾性贫血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罗沙司他治疗者SF、TSAT、TRF水平更高,而Hepc较低,提示罗沙司他治疗对于改善肾性贫血患者铁代谢水平可起到积极作用。IL-6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炎症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当组织损伤或炎症介质刺激时其含量快速升高[8]。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加用罗沙司他治疗后,患者炎性介质水平显著降低,机体炎症状态得到改善,李伟超[9]学者研究显示采取罗沙司他联合治疗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说明罗沙司他可有效改善肾性贫血患者机体炎症状态。分析原因,罗沙司他可增加促红素浓度并协调红细胞生成,增强转铁蛋白受体活性,使机体铁吸收能力提高,使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在正常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状态,从而降低炎性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当患者出现肾性贫血时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由于体内氧气主要是血红蛋白运输,在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后期运输氧气能力降低,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供应发生代偿性肥大,同时红细胞也在减少,严重时则引起心肌缺血[10]。目前关于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对心肌酶谱的影响研究较少,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加用罗沙司他治疗后,患者CK、CK-MB、LDH水平显著降低,说明罗沙司他有效降低肾性贫血患者心肌酶指标,可预防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恶心呕吐、头痛、食欲不振和心力衰竭等均是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说明加用罗沙司他治疗对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患者疗效较好,其可增加促红素浓度并协调红细胞生成降低铁调素水平,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使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在正常水平,有效改善铁代谢水平和炎症状态,同时降低心肌酶谱指标,但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影响较小。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为进一步确认还需通过后期大样本研究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