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2023-08-02 13:13陈钰
今日财富 2023年19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陈钰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深入,大数据系统集成日趋完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今后发展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充分激发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新时期,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进而促使经济发展模式出现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偏向于传统发展模式,工作创新程度不高,员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优化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模式,促进其工作模式与数字经济相契合。

一、数字经济概述

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的衍生产品,是以理论知识为基本落脚点,采用数字技术催化的方式,在制造、管理以及流通领域呈现数字化行为表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生产采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全世界的个体和组织搭建了一个全球化、实时性的交易平台,以满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交易合作的需求,在电子化、信息化的生产、管理和交流过程中,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相关活动联系在一起。数字经济具有巨大的经济活力,是未来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和引擎,同时数字经济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

二、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一)数字经济时代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变革

事业单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充分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而数字经济则以科技化手段助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发展的全面性。事业单位通过提升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业务性工作专业水平较高,比如金融、公共事业、卫生等单位,事业单位员工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数字经济的高效推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创新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效率以及服务水平取决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措施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可以充分激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尽可能挖掘单位内部潜能,为事业单位谋取更多综合效益,完成事业单位制定的战略目标。

(二)数字经济时代促进事业单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时代,事业单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重点关注提升职工能力、激发工作员工主动性、完善晋升机制等方面,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事业单位管理中,运用数字经济手段,强化数字经济管理方式,强调人本的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封闭僵化的管理体系,充分激发员工在不同工作方面的突出价值,进而增进员工对事业单位的贡献程度,增加大数据集成系统对人力资源的合理管控,突出绩效任务工作分配,让人员和岗位得以充分匹配,进而实现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创造更好的工作价值和业绩。

(三)数字经济时代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制定绩效考核策略

一是合理设定考核的工作程序与手段。事业单位利用大数据信息分析系统确定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管控过程,对其发展战略目标全面分解,并根据不同工作的管理规范,对绩效考核工作指标的内涵做出相应调整,并突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人员的行为管理特色,持续健全事业单位相关工作流程,并加强内部有效沟通,精确设定业务考核相应指标和事业单位岗位设定之间的联系,以数字化精准分析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相关考核评定标准。

二是分析和确立关键绩效因素。事业单位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制定员工综合激励实施方案,按照自身职责分工,细化不同岗位,合理确定管理岗位相关既定目标,并完善相应的内部考核管理细则,实施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严格执行相应的考核管理流程,并采取科学化、差异化的方式方法;事业单位的考核要以公开的方式进行,实施既定的考核评估流程,全面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规范化发展。

三是合理确定绩效考核工作指标权重。事业单位通过数字经济,对各项指标分析对比,确定绩效考核的相关指标,清楚认知考核的具体内容,改善其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持续完善工作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单位内部绩效考核专家评价工作小组,系統设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析表,以此全面衡定考核工作相关权重。

三、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重视事业单位员工的业务能力培训

为了系统地分析和确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要重视事业单位员工的业务能力培训。培训需求分析是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彻底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制定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以有效实施训练为前提。根据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能岗位的特征,决定事业单位的培养需求、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事业单位在制定年进修计划之前,要进行进修需求分析。

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首先,制定相关调查研究系列报告,合理安排培训的工作计划以及学习时间。为确保单位年进修顺利进展,应在年底开始培训需求调查,为下一年制定研修计划奠定基础。其次,增强培训员工的目的性。按照不同员工的性格特点,寻找适合的员工作为单位培训计划的培养目标。再者,选择适当的训练需求调查方法。主要涉及的调查培训方式是观察法、提问法以及采访法,这是公共机构一般使用、操作和易于实施的三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进修需求调查方法。如果观察方法不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选择问卷调查法和面试法。最后,是培训内容的完善。完善培训需求调查时,要掌握调查的要点,在实现调查目的的同时决定培训的内容。

完善培训体系的保障制度,是事业单位通过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必要的工作,是决定整体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培训课程的设计应考虑研修生的个人经验、背景、岗位及责任要求等。首先是增值训练,培训课程以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岗位和工作技术骨干的高级人员为对象。其次是专业训练,以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以及技术位置和工作技术位置的中层人员为对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最新的行业知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品质的提高。再者是职业训练,以初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技能骨干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质量等。最后是就业前训练,主要是培训新员工。

(二)加强互联网技术培训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互联网技术培训,对培训需求进行科学定性、定量分析,明确事业单位互联网技术培训的总体目标,有计划地对事业单位员工进行精准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在互联网技术培训内容上,尤其注重学习技能与事业单位工作业务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工作培训的实效性,依据互联网更新内容和速度,适时更新事业单位互联网培训的相关课程体系内容,及时开展较为系统的培训业务工作,尤其注重年龄较大人员的现代化技术培训,建立良性引导机制。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全面增进培训的带动功能,积极开辟培养和教育的渠道。

一是加强事业单位互联网技术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开选调办法,扎实开展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扎实抓好事业单位互联网技术培训教育,认真组织事业单位人员及时开展行为规范、素质提升、作风整治等全面建设,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的能力水平。二是事业单位加大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全面培育其内部互联网专业技能型人才。设定事业单位专业互联网技术职称岗位,持续深化技能型人才的职称评聘,健全相应的岗位聘用管理措施,全面增进互联网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动性。要全面加强事业单位与互联网企业的交流合作,给予事业单位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培训,全面激发事业单位互联网技术队伍建设的潜力,全面打造高水平、专业性的互联网技术团队。

(三)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构建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一是建立梯次化薪酬待遇管控机制,合理的薪酬待遇能够带动事业单位人员全面激发自身发展能力,形成共同促进的良好关系氛围,尤其是合理设定单位贡献度较高的人员工资收入,了解其实际收入情况与同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增长情况是否相符。薪酬水准体现事业单位的实力,要保证一定的实力才能留住事业单位核心人员,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积极加入单位。并且注重调整一般人员的薪酬待遇,充分激发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信心。所以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要切实实施人员薪酬管理机制,完善合理的薪酬分配方案。二是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让人力资源的理念和管理技能成为所有管理者与员工都能够了解并灵活运用的工具。要切实增进考核结果的準确性,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科学评判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评判结果具备科学准确性,加强考核信息交流,凸显事业单位考核能效。三是全面提升员工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人员管控仍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方式上,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充分认清自己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在考核管控中,要摆脱人员晋升论资排辈的方式,让员工逐步清晰绩效管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拥有自主提升能力的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被支配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内部要持续加强沟通了解,尤其是单位负责人要通过考核体系,全面熟知单位人员特长,并将人员安置到合适的岗位工作,摆脱单位传统平均主义的发展观念,实现人员培育激励措施,全面增进事业单位整体发展。

结语:

新时期,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以事业单位工作为出发点,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时代背景,系统分析把握人力资源理论基础,提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措施,并为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绩效考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