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

2023-08-02 10:54李晓晨
今日财富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

李晓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强化资金的监管能够确保财务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工作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但当前部分单位的资金监管工作仍旧存在水平不高。改革效果滞后的现象。基于此,笔者将展开相关讨论,文中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的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则相对应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为相关单位的资金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的概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承担并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专门机构,其需要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其包含了各类公共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机关和社会服务组织,其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工作指的是对使用资金的相关单位进行专门的监督与合规性检查,涉及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及资金具体的使用计划,并对其实行监督、控制以及考核等各项工作。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管工作,其监管的对象是单位资金的运行状况,确保资金的运行合法合规,以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为管理目标。同时要确保资金在使用前的财务决策是规范且科学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工作贯穿于资金管理运行的全过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在使用时缺乏统筹规划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仍旧依据预算批复来笼统地进行资金管理,鲜有对资金使用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及事中的管理控制。资金在绩效考核方面也仅是浮于表面的平衡,做到不违法违规即可,重收入、轻支出的错误管理思想仍旧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将较多的精力用于对预算资金的申请上,并未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来对资金流动进行合理的安排,由此可能会造成单位中存在年底突击花钱以及往来账目中挤占大量资金的问题,这无疑会大幅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统筹性规划,进而造成资金沉淀,出现资金使用不科学的情况。

(二)专项资金管理较为粗放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诸多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是指定用于专门用途的资金,应当做到专款专用,并进行独立核算。特别是在改革之后,通过集中支付机制确定专项资金的单独拨付,按照专项资金的批复要求,对资金进行规范严谨的使用。但就目前来说,专项资金管理粗放的问题仍较为普遍。首先,专项资金的分配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资金无法达到应有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的设立一般是针对特定的项目或扶持相关政策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专项资金存在挪用或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或者是一些单位以个人意志为主,随意使用专项资金,致使资金分配与实际使用用途不契合,最终使得资金难以真正用于需要扶持的项目。其次,专项资金的使用规定过于简单,在专项资金进行支出时,监管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项目资金审核表中所规定的资金用途来对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审查,但部分单位的一些项目在资金审批表中仅是笼统地说明了资金使用名称。例如将一些专项资金概括为工作经费,但未作出明确的说明,没有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也未对支出金额的限制进行说明。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其成本控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资金不进行明细的规定,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解释资金使用方向,这可能导致一些单位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为挤占以及挪用專项资金留下了较大的漏洞。

(三)审批流程流于形式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集中核算能够对一些单位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监管,但集中核算工作并未实际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经济活动中,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资金化费是否与纸面材料保持一致,则难以验证。结算中心无法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仅通过事后审计来进行查验,事前及事中的监督效果欠佳。而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甚至存在一些报账人员根据报销需求临时填写单据,负责人事前完成签名,这对单位的资金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类似的现象在部分单位时有发生,审批程序流于形式,审批制度更是一纸空文。

(四)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将收付核算制度进行统一并落实之后,不论是国库支付管理部门抑或是结算中心,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监管,更为重视的是是否合法合规,以及资金是否按照进度完成,存不存在沉淀现象,并未对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过多的关注。但行政事业单位即便是将所申请的预算资金全部消费,在期末并未形成沉淀,也并不代表各项资金的使用具有良好的效益。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部分单位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针对此方面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监管工作时,务必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守好资金使用合法合规的底线,同时还需要对各项支出行为进行规范。要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不浪费国家的每一分钱。

(五)监管信息不对称

当前会计集中核算及国库集中支付是外置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由此可能造成的问题是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信息进行及时且全面的了解,可能会引发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首先,在进行支付审核工作时,主要依据是各项资料是否完整真实,但是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开展状况了解有限,可能会引发监督管理较为僵化的问题出现。其次,难以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各项资产进行管理时,结算中心以及上级财政部门处于外部管理,仅能够通过采购合同、发票、报废单据等内容,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账务方面的处理,无法切实了解到资产的实际状况,这就导致一些单位可能将资产在财务上进行报废,进而购买新的资产进行替换,但旧物却仍旧可以使用,而部分单位存在化整为零的现象,通过购买零部件来组合固定资产。由于零部件是不属于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其并未按照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管理,这就会直接引发账实不符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外部机构难以对单位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切实的监督管理,这无疑会降低资产及资金的监管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管

1.提升资金监管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强化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财务管理对单位运营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进行预算资金申报时,要明确其相关责任,承诺每一项资金均按照申报用途进行合理使用,在此过程中,可通过书面承诺的形式,来确认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资金从申报到支出的全过程保障责任,督促其更为积极地学习与掌握财政纪律,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在单位中主动地去构建健康的资金运用环境,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

2.提升报账工作业务水平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报账工作包含了对各项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及初步审核,同时要负责单据的移交与说明,对会计信息进行传递,定期与核算中心进行账务的核对,其是结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枢纽与桥梁,起到了重要的把关作用。报账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到资金核算及监管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要通过提升报账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提升报账工作业务水平。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人员的业务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可通过外出学习、交流考察以及专项培训等方式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单位领导也需要对全体员工普及报账工作的重视性,要不断宣传报账工作有序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要在单位中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使报账人员与前端业务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报账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监管主体的外部监督

首先,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的问题,应当从预算审批环节抓起。对预算要将资金使用的范围及开支的具体规模进行明文规定,避免部分人员存在将专项资金用于其他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规则要作出具体的说明。通过预算审批将各方面内容进行细化,防止单位替换项目名称,将资金用来弥补日常经费不足的现象,杜绝行政事业单位以信息不对称的手段来自行说明资金使用途径,将专项资金挪用。

其次则是要完善支出结算环节的监督手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通过结算中心来完成各项支出工作,但是结算中心并不具备执法权,其对于相关单位资金的监督工作威慑力不足,主要是通过自身所具备的监督权来提示相关单位存在的不合理事项,或者拒绝支付,其控制手段较为单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未造成实质性影响,监督控制工作存在力度明显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监管力度,务必要将约束手段进行不断的改进。例如在结算中心可针对不同的单位设立信用评级制度,对所属区域的各单位进行分级管理,特别是对于未能够遵守财务制度或存在违规现象的单位,要进行严肃处理,可通过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后续的审查。要以严格的监管手段,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自觉地遵守财务制度,规范各项支出。

(三)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资金监管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现有的财务系统之上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要将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打破,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以及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进行彼此的互通与串联。各项财政信息要进行积极共享,确保信息传达的及时高效,将不同监督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破解,从而进一步强化监督水平,打造透明、高效、多维的资金监管体系。其次,进一步完善支付手段,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金监管时,要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进行支付时,全程通过信息化的支持实现无纸化办公。要将不必要的结算环節尽可能地减少,将支付效率不断地提升。并且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实现对支付环节集中管控,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降低。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支出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数据,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广泛的收集,进而采用大数据等管理工具,对各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汇总、筛选与深度分析,找寻出单位资金使用或管理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及价值增长点,以此来为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与配合

1.完善监督与被监督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资金监管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防止出现违法违规的支出行为,其根本目标是为了确保单位能够稳定地开展各项业务,顺利地为公众与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资金监管工作脱离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实质,可能会导致其业务的开展与实际脱节,造成监督工作僵化,监督单位与被监督对象之间产生摩擦,甚至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出现抵触心理,这会进一步加大监督阻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监督主体与被监督主体之间要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明确双方资金监管目标的一致性。监督主体要了解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承担的各项公共职能及业务范围,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业务性质及日常工作开展状况。而行政事业单位要了解监督主体监督的工作要求及具体流程,从而将自身的资金支出流程进行规范,主动配合各项监督工作的开展。唯有监督与被监督两者之间保持有效的沟通与积极的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交流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工作,涉及了多个不同的主体及流程。在开展预算申报工作时,与其对接的是财政审批部门,而进行支付时则是结算中心及国库管理部门,同时还有负责审计的审计部门及负责检查的纪检监察部门。不同的部门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自领域的职责,同时负责对单位资金流动的监督管理,各个单位的管控目标出发点及具体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所发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其根本目的均是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防止徇私舞弊行为的产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各个主体之间应当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将彼此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享,使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各监督主体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立体,形成监督的合力,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体系变得更为完善、系统。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要对资金支付的流程进行规范,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沉淀率,从源头防止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在实践工作中,要针对资金监管工作中所发现的不足,进行监管体系的持续性优化。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各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打造一个更为立体、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体系。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