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研究

2023-08-02 10:54杨丽娟
今日财富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财政

杨丽娟

当前,随着财政专项资金的不断增加,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是较为复杂的,不同用途的资金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实践中,必须要结合专项资金的使用目的、方式、途径等因素具体分析,才能够使绩效评价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特点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一种针对政府向特定行业或项目所提供资金支持的绩效评价活动。在实践中,它具有诸多较为明显特点:

其一,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具有专项性。这意味着绩效评价需要针对特定领域进行评价,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对于评价者而言,需要了解该行业或相关项目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项目实施的背景和特点,确定评价的目标和标准。

其二,评价目标具有明确性。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是为了实现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发展目标,因此,评价的目标具有明确性。评价结果需要直接反映出项目完成的情况。评价者需要清晰地了解项目的目标、目的和影响,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三,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不同项目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着差异,评价标准也需要结合具体领域的特点及目标,充分反映出项目完成的资金使用状况。因此,评价者需要根据实际状况,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其四,评价对象具有多样性。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面向的对象具有多样性,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因此,评价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案。例如,针对政府部门的评价,需要考虑其规范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评价,需要考虑其创新能力和效益等。

其五,评价过程具有复杂性。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资金申请、项目审批、资金拨付、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情况反馈等多个环节。评价者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把握评价的关键节点,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者还需要考虑如何与项目实施过程相结合,采取灵活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全面评估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旨在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最大化,实现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以下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其一,保障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是为了实现特定项目的发展目标,因此,对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其二,促进政府支出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投资的一种形式,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可以发现政府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促进政府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考核,评价结果可以及时反映政府管理的不足之处,促进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往往涉及公共服务的提供,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其五,增强财政专项资金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可以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为公众了解政府资金使用情况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使用规定不明确

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投资的重要形式,其专门用途和专款专用的特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资金使用规定不够明确的问题,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在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时存在着使用标准和规范的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使用结果的差异,从而难以进行准确的绩效评价。其次,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不够具体,对于使用的时间、方式、用途等方面没有具体规定。此种情况下,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但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最后,一些部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对于资金使用的数据披露不够透明。这导致了资金使用的效果和绩效评价难以进行准确判断和分析。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在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但当前诸多单位自身未能够构建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会对评价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部分单位的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如果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缺乏明确的目标,不具备反映项目实际情况的评价能力,那么会影响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不能真正体现项目的实际效益。其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系统性,无法全面反映项目的效果。不同项目的指标体系不一致,难以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评估。指标的不一致性也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正。再次,指标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目前绩效评价中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定量评价方式的应用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反映项目效益的多元化。这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无法真实反映项目的实际开展状况。最后则是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缺乏可比性,难以实现跨项目的比较和分析,也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项目绩效的提升。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监督职责分散、监督手段不足、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和监督结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都会导致监督效果不佳,难以保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效益。监督职责分散是一个主要问题。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监督职责,职责分散會导致监督不力,容易产生监管空白。同时,监督手段单一也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原因之一。传统的书面报告、现场检查等监督方式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监督效果有限。此外,监督人员素质不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些监督人员可能不熟悉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规定,监督不够精准、及时,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同时,监督结果反馈不及时也会导致部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项目效果的实现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

首先,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是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及时应用到项目实践中的主要原因。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当在项目执行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项目管理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提高项目绩效。但目前,由于反馈不及时,评估结果无法及时运用到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导致项目绩效评价不充分。其次,评价结果缺乏有效运用也是一个问题。评价结果仅局限于总体评价,缺乏具体的应用方案,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实际操作价值,难以指导实际项目开展。再次,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评价结果在实际运用中缺乏权威性和约束力,难以推动项目绩效的提升。甚至于部分单位并未能够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项目绩效表现良好的单位和个人无法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对于绩效表现不佳的单位和个人也缺乏处罚和追责机制,最终导致评价结果的实际效用不佳。最后,缺乏绩效信息公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评价结果往往只对相关部门进行公示,缺乏对广大社会公众的公开透明。缺乏绩效信息公开,使得相关人员无法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难以全面参与绩效评价的实施和运用。社会公众监督没有有效的渠道,这无疑也会使得绩效评价的作用降低。

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梳理并规范资金使用规定

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用于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投资形式,其专项性和专款专用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定,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使用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资金使用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包括对资金使用的范围、时间、方式、用途等做出具体规定,以便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价。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在制定使用标准和规范的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确保规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次,落实资金使用规范。政府部门应该对资金使用规范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进行惩戒和追责,以起到震慑作用。最后,提高资金使用数据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披露,以便公众和监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政府部门可以建立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平台,公布相关数据和信息,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二)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反映项目实际情况和效果。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基于目标管理的方法等。此外,应该在评价指标的设定中考虑到评价的全面性和可比性,以便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评估。其次,科学制定指标标准。在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时,应该采用科学、客观、可衡量的标准,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保证不同项目的指标标准具有可比性。同时,应该遵循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目的,确保指标标准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目标相一致。最后,创新评价方法。为了更好反映项目效益的多元化和绩效的全面性,需要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创新。例如,可以采用因果关系图分析、绩效链分析、回归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以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效益和成果。与此同时,指标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内外部环境的转变或是相关政策的更迭,指标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与优化,以此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首先,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当整合监督职责,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整合监督职责,明确各部门、机构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应当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督职责,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率和准确性。其次,创新监督手段。相关单位应当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此外,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监督经验,采用风险管理、网络监督等手段,深入挖掘监督信息,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提高监督质量和效果。最后则是加强监督人员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使其能够深入了解项目实际情况,掌握监督技能,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与处理

首先,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当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应当在項目执行的不同阶段进行,并及时反馈到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实施人员手中。此外,评价结果还应当与项目计划和执行过程相结合,从而实现对项目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以便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和优化。其次,构建完善的应用方案。评价结果应当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可以为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指导,进而促进项目绩效的提升。为此,应当在评价方案中明确具体的应用方案,使得评价结果能够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再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针对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使得评价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进而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为此,可以通过制定奖惩政策等措施,来激励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实施人员积极参与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可以使得相关人员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以便全面参与绩效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为此,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公告,将评价结果向公众公开,以便有关人员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结语:

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特点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可以有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评价效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