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森
摘 要:外语可使跨境电商实现无障碍交流、为跨境企业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外语人才更是提高跨境电商业务沟通效率与准确性的关键。在跨境电商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固化等问题日渐突出。为满足跨境电商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明确外语人才培养定位,保证培养方向不偏航;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外语人才培养基础;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坚实师资保障;开发校本教材与教学资源,弥补教材不足之处;创新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跨境电商;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3-0086-04
电子商务是指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商品贸易,是計算机时代逐渐流行的新型商务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力,其可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达成跨境交易与支付结算,最终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至此结束交易。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对外语人才专业素养、综合技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高校应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开展外语人才培养工作,不断优化学科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为跨境电商领域输送合格人才,提高外语人才就业率。
一、外语与外语人才在跨境电商中的重要作用
(一)外语在跨境电商中的重要作用
1. 使跨境电商实现无障碍交流。良好的交流是开展跨境电商贸易活动的重要开端,如果无法进行语言沟通,贸易双方的交流合作会直接受阻。并且在贸易活动中,双方可能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与反馈,卖家不仅要及时回复,还应准确解答买家的问题,并保证买家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1]。外语是文化的载体,是辅助跨境电商的语言系统,为贸易双方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对其进行运用可更好地处理商品贸易各环节,实现无障碍交流。
2. 为跨境企业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背景下,卖家通常依托跨境电商平台推广商品,且网站主要以外语为主。由此可见,外语在贸易双方沟通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拓展卖家销售渠道。除此之外,在跨境贸易中,双方会通过外语写作的方式传达自身想法,或针对商品细节、特征等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买家准确了解商品信息,强化其对商品的认可度,以此促进双方贸易,为卖家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
(二)外语人才在跨境电商中的重要作用
1. 提高沟通效率。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并且跨境电商贸易需双方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沟通交流,以此保障双方能够快速达成合作,使贸易有序推进。外语人才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外国文化与语言习惯能够协助卖家及时、充分地与买家沟通交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外语人才可保证贸易双方有效沟通,切实提高沟通效率。
2. 提高沟通准确性。在传统贸易中,双方通常面对面交流谈判。但在跨境电商贸易中,双方较少或不再面对面交流,而是通过邮件、网络社交平台等沟通,因此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更高[2]。跨境电商涵盖范围广泛,仅依靠第三方翻译软件难以实现沟通目标。并且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地域的买家对商品的需求与喜好也不同,需卖家根据其真实需求推送合适的产品,仅依靠第三方翻译软件翻译极易出现因翻译错误导致卖家无法捕捉买家真实想法的问题,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外语人才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培养与训练,能够准确应用商贸话术与沟通话术,准确理解外语并翻译,切实保障沟通的准确性,推动贸易顺利进行。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在传统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未明确指出跨境电商这种新型贸易形势,因此,外语人才培养计划也不包含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的内容,导致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不了解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对于与之相关的专业外语知识与技能更是知之甚少,仅掌握了外语知识与应用技能。跨境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其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优秀外语人才,外语类专业学生进入跨境电商行业的可能性也更高,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极易导致外语人才无法适应跨境电商行业,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二)课程设置不健全
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外语人才培养,部分高校并未建设全面合理的课程,仅简单地引进了几门与跨境电商有关的课程,如“跨境电商实务”“速卖通实务”等,虽可帮助学生了解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但无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外语知识[3]。部分高校虽开设了外语与外贸相结合的课程,如“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等,但仅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无法帮助学生递进掌握相关外语知识,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三)师资力量不足
在跨境电商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外语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师资力量难以为其提供支撑。一方面,教师虽外语知识基础扎实,但并未系统了解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导致其无法根据跨境电商实际情况开展外语教学。另一方面,培养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先例较少,无法供教师学习、借鉴,加之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活动的机会较少,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并且,因教师所处环境不利于其专业发展,导致部分教师逐渐失去推动自我专业发展的欲望,长此以往会形成“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外语人才培养效果。
(四)教材体系不完善
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所使用的教材体系尚未完善。如部分教材虽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外语知识,但无法与跨境电商知识接轨,其本质与普通外语教材区别较小;部分教材内容过度强调商业知识,难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相关外语知识;部分教材虽以跨境电商行业外语为主,但内容过于简单,与查询词汇的工具书没有什么区别,无法真正辅助学生学习与跨境电商有关的外语知识。由此可见,能够有效辅助跨境电商外语人才培养的教材较少,高校需针对其积极开展完善工作。
(五)教学方式固化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通常一味地将外语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或向学生系统讲授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忽视带领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不仅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极易将外语教学发展为电商教学,不利于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培养[4]。并且,外语教师对跨境电商了解不够深入,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极易导致学生与跨境电商行业脱节。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一)明确外语人才培养定位
跨境电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迫切,并且要求其具有复合型能力。因此,高校应将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还应提高对小语种的重视程度,适当开设小语种选修课,与小语种国家的院校开展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外出学习。如与荷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的院校签订校际合作交流协議,互相派遣留学生,或邀请对方高校教师到校任职,为强化外语人才语言技能、跨文化交流能力夯实基础[5]。除此之外,高校应将语言培养与商务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入具体跨境电商贸易实例,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外语实践活动。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如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打破专业、学科间的壁垒,帮助学生了解与跨境电商有关的专业名称、术语解释以及商业礼仪与规范等,切实培养综合知识与能力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
外语类专业培养目标应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相对应,跨境电商包含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三种贸易方式,要求外语人才能够流畅地与客户沟通,并且能够熟练操作电商平台,具有一定网络营销能力,能够根据海外客户实际需求为其推送相关商品,并通过与客户沟通促进交易,保证询盘量与询盘转化率。因此,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语言培养为核心,增加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外语课程,帮助学生成长为能够满足跨境电商行业需求的外语人才。以英语专业为例。高校应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公共英语课程,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基础能力,并帮助学生衔接英语知识,为日后学习夯实基础。在大学二年级,高校应开设“外贸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等课程,并保证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师比例为2:1,带领学生学习跨境商贸基础知识,锻炼学生商务英语应用技能。在大学三年级,高校应开设“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6]。其中,“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领域所涉及的专业词汇英语知识,并掌握各类电商平台的基本操作。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模拟实训平台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商品上架、销售等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应以研修外贸业务流程为主,如在跨境电商贸易业务的建立、市场询价、销售、订单复盘、出库、物流、保险、索赔或诉讼等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各环节商务英语信函写作能力,为学生日后在跨境电商贸易中书写商务英语信函夯实基础。大学四年级课程应具有较强针对性,如“职场英语”“外贸英语”等,允许学生根据个人英语水平、未来发展方向、兴趣爱好等选择所学课程,切实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将教学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并在线下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
1. 促进团队合作。高校可将外语教师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拥有一名教学经验的教师,使其作为小组负责人,并配备一名跨境电商专业或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以跨境电商行业岗位特点与人才需求为导向探讨教学模式,将跨境电商领域对外语人才提出的综合素养、能力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保障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价值。在小组探讨过程中,小组负责人应明确教师分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小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并定期开展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督促教师落实教学任务,切实强化外语人才培养效果,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价值。
2. 开展跨境电商知识培训活动。教学活动是带领学生直观、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关键。因此,在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外语人才培养中,高校应帮助教师完善跨学科知识体系,定期开展以“跨境电商基础知识与实务”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跨境电商贸易流程、电商平台基础操作等,帮助教师填补自身外语知识的空缺将其融入外语人才培养,为教师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夯实基础。
3. 依托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为保证跨境电商外语人才培养实效性,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注入新动能,强化师资力量。一方面,高校可定期邀请跨境电商企业管理者到校开展讲座,向教师与学生讲授该领域最新业务技术,拓展师生视野,并为教师能够针对性地完善自身外语知识体系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业务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检验自身理论知识、强化自身实践技能的平台,帮助教师成长为外语技能与跨境电商业务实践能力均优秀的双师型外语教师。以此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为强化跨境电商外语人才培养实效性夯实基础,切实提升外语类专业学生就业率。
(四)开发校本教材与教学资源
在跨境电商外语人才培养中,高校应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以实践为核心研发外语校本教材,在培养学生跨境电商实务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外语知识。如开发以外语表述为主的“B2C电子商务”教材,其主要内容为与跨境贸易、货运物流、清关阶段等有关的“跨境电商贸易”案例,将外语知识与跨境电商实务紧密结合[7]。除此之外,高校可引导教师依托互联网检索合适的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文件,弥补教材不足之处。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其是否符合学生基本学习情况、能否将跨境电商知识与外语知识紧密衔接、能否体现最新跨境电商发展趋势、能否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与不同地域买家的在线沟通,以此保障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跨境电商外语人才。
(五)创新教学方式
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切实将学生置于课堂“主角”的位置,推动学生围绕具体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其需教师创设真实性教学情境与目标明确的教学任务。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跨境电商平台以及跨境电商贸易中常用的词汇、词组与短句等,并创设真实贸易场景,构建多种沟通情境,如询盘、售后、退款等,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撰写相关邮件,在课堂中展示,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及时指出其长处与不足,为学生开展针对性学习夯实基础,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 开展案例教学。真实的案例能够推动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催生出众多新型国际贸易案例,将其引入外语教学中可保证外语人才培养工作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的能力。如将“2021年亚马逊平台上超5万中国卖家被封,损失超千亿”这一事例引入外语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商家解决问题”开展讨论,并依托外语将其记录下来,锻炼学生外语表达能力与跨境电商知识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流,发展前景广阔。跨境贸易需外语人才的支持,如何培养能够满足其用人需求的外语人才成为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应提高对培养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重视程度,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明确外语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研发校本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全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语言技能扎实、熟悉跨境电商营销理念与平台操作的人才,切实为跨境电商领域输送优秀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惟佳,徐屹丰,姜智彬. 战略拔尖外语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基于上外卓越学院的个案研究[J]. 外语界,2022(04):57-63.
[2] 王志平. 高校高端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21(21):39-41.
[3] 郭鸿杰,张达球,丁冬. 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当代外语研究,2021(03):35-44.
[4] 傅恒. “学习共同体”式跨境电商语言服务项目课程设计研究——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2021(03):17+109-114.
[5] 张蔚磊. 新文科背景下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 外国语文,2021,37(02):12-18.
[6] 张文忠. 外语人才培养规格新议[J]. 山东外语教学,2021,42(01):49-58.
[7] 冶慧颖. “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外语人才培养规划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8):152.
(荐稿人:王国锋,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
(责任編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