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银 史杰
摘要:黨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创新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思政元素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构建是一个涉及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改革的系统工程。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主题内容的挖掘、创新有效的渠道、完善保障机制这4个方面入手,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一个理念、四大主题、三大渠道、三大措施”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元素中职语文教学体系,给师生提供了践行创新创业精神的语文大课堂。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思政 中职语文 体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ystem Integrat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N Qiyin1 SHI Jie2
(1.Minle Siyuan School, 2.Minle No. 4 Middle School, Minle, Gansu Province, 734500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mphasiz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deeply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ultivate the culture of innov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ystem integrat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nvolves the renewal of educational ideas and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In the practi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renewal of educational ideas, the mining of the subject content of textbooks, the innovation of effective channel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ystem integrat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one idea, four themes, three channels and three measures"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which provid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the Chinese classroom that practices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ology and Politics;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System; Teaching practice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一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做了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是每所院校应重视的主要目标之一,當下时代中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早已成为时代性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1]。中职教育实现由传统的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1职语文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思政元素的现实意义
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不能仅仅只体现在思政课上,更应从其他课程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一种生成性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综合素质[3]。实践证明,中职教学通过学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中职语文教学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涵养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4],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中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因其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人文精神等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品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是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教学的特质和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
2构建融入“双创”教育的语文教学体系及教学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双创”教育的教学体系是一个涉及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改革的系统工程。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作为课程有效开展的基础[5]。该课题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主题内容的挖掘、创新有效的渠道、完善保障机制这4个方面入手,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和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了“一个理念、四大主题、三大渠道、三大保障措施”的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2.1树立语文学科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的思想,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教学观念的创新是教师在实现语文教学创新的基本前提,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首先树立起对象意识,紧密的实现教和学的链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树立全人概念,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展。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在增强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功能上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着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元的思想,利用中职语文教材选材的丰富性和语文教育“润物细无声”熏陶式的特点,实现教学由单一注重知识传授向融入“双创”意识和培养“双创”能力的转变,推进由单一专业课程进行“双创”教育向所有课程融入“双创”教育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题组确立的语文学科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是中职改革发展的内涵建设要求,也是“产教融合”的思想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要坚持促进学生职业生涯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
2.2融入“双创”教育的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其任务之一就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4]。课题组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语文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主要围绕树立“双创”意识、培养“双创”精神,锻造“双创”品质、提升“双创”能力等四大主题开展教学。
2.2.1树立“双创”意识
“双创”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趋向。在中职生的学业、职业发展中,语文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理想的前提,中职语文教材选编的优秀文章能引导中职学生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如通过《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我为什么而活着》等文本教学,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创业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2.2.2培养“双创”精神
中职语文教学对象是未来从事较高技术技能方面的从业者、创造者,课堂教学中应先教给他们一个职业人应有的思想和奋斗的精神。在课堂教学前优先考虑文本情感目标的确定,例如:讲授华罗庚的《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一课,突出“有勇气,有志气”的人生思想,激发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课文中许多典型具有创新创业所必需的职业精神,例如:《一碗清汤荞麦》中的母子三人坚定不屈的信念、《父亲的手提箱》中“父亲”年轻时曾经有过的作家梦想、《我很重要》中“我”不可或缺地主宰工作的意志、《都江堰》中李冰父子身上表现出的人对自然力驯服的精神,乃至《项链》中路瓦栽夫人偿还巨债中所体现的诚信等等,通过对人物优秀品质的学习,让其感知到创业精神的强大力量,进而去仿效、积淀,直至由外驱力转化为内动力。
2.2.3锻造“双创”品质
“双创”品质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承受力,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注意力,锻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例如《过万重山漫想》《我眼里的海尔和张瑞敏》中乐观、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是创业不可缺少的食量;《南州六月荔枝丹》《飞向太空的航程》《科技要与人文并重》中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更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力量。
2.2.4提升“双创”能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处在智能时代的当代中职生,其创新创业已成为立世之本、发展之道。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取决于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等,通过与专业教学的融通,促使其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其创新能力。例如通过《绿色伴我行——“走进生活关注环保”宣传展》《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职场活动的设计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职场活动的开展中提高创业能力。
2.3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双创”教育的渠道
2.3.1課堂教学
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课题组在研究实践中形成了单元教学“三大模块”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单元教学中3个模块是个整体,内容各有侧重:阅读与欣赏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表达与交流模块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模块侧重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种既立足整体,又有相对独立性的是具有鲜明人文属性和职业属性的课程体系。
阅读与欣赏模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文本情理目标的达成,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以敬业守信为基准,夯实创新创业的思想基础 。新时代的中职生个性张扬,对职业的选择缺乏明确的认识。在讲授《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与个体生活的意义出发,让学生明白“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至于该做哪一种职业,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且成功“唯一”的秘诀就是“敬”。庄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的比较,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于人生创业最为越要。另一方面,以亲力亲为为认知,树立创新创业志向。例如:教授莫言的《卖白菜》一文,除了确定让学生体验“人穷不能志气短”的情感教育目标,更要结合职业特点,挖掘“再穷也需真诚在”的对创业理性认知的教学目标。因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还应注重对学生“双创”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塑造其“创造伟大,创新崇高”的高尚品质。
表达与交流模块。口语交际是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能力,在初期创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现下流行的创业投资演说、创新项目路演、创业沙龙、创投峰会等都需要有很高的表达能力。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从最初的自我介绍、电话交谈、复述训练起,逐步过渡到介绍工艺流程交谈、即席发言、即兴演讲、应聘、接待,再提升到洽谈、答询、协商、采访的训练,在每个环节要求能够根据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用语简洁。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小,关系着未来工作的质效,也是其创新创业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然而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师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只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没有突出中职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提出的“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整体功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所学专业并结合“双创”需要,应重视于职业相关的应用文的写作,除开展好如工作计划总结、书信、单据、倡议书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还要把求职信、市场预测报告、行业简报、职业生涯规划书、应聘书、营销策划文书也当做一项重内容来完成。
2.3.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要置于育人全链条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6]。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体系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方案,该体系是呈螺旋形上升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先横向对每年的主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序列化,再纵向在三年时序中将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多元化提升、内容上扩展、内涵上深化,体系主线要分明,主题要突出,做到让语文学习真正意义上为专业学习服务,在活动中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创新创业必需的基本素养。一年级根据职业生活确定设计活动项目,重点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如认识专业的“助我点燃信念灯”的交流会、“感受职业”的学长对话会等;二年级根据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设计活动项目和模拟职业情境,重点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规划未来的“编制梦想”讨论会、“我的职业生涯设计”策划会、数码新品展销模拟洽谈、企业创新成果展—新产品模拟展示会等;三年级针对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设计综合程度较高的活动项目,重点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如“我的形象设计”交流会、“天生我材必有用——应聘模拟活动”等。整个活动体系由“一个平台、三个途径、四个维度”所构成,如图2所示。
同时,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借鉴专业课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
教师主讲的局面,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如组织营销专业学生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品推介会,举办会展策划会等,“工学结合” “教学做”合一,从而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这些未来的创业者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创业精神。
2.2.3课外阅读
对于一个创新创业者来说,所需要的知识往往是包罗万象的。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积淀阅历,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素养,如通过推荐《史蒂夫·乔布斯传》《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等,可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表2所示。
2.4融入“双创”教育的保障措施
2.4.1提升教师“双创”思想素质
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主动的创新创业的意识、观念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在于语文教师要树立创新创业思想意识,才能用个人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树立“双创”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双创”品质,提高学生“双创”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专业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大语文观,以语文教学为主干,加强与专业学科的联系,在全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需要与动机,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2.4.2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导创新创业。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如图片、音乐、视频等现代化的教育辅助手段引入课堂,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废墟的召唤》这课时,先让学生观赏圆明园毁灭前的图片,然后再让学生联想当下圆明园的样子,最后展示图片,引发疑问 “圆明园怎么会变成废墟?废墟在召唤什么?”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本,进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认识历史珍爱青春编织梦想——“设计未来”主题讨论会》。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鼓励质疑,激活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能引起热烈讨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像山那样思考》教学中,提出疑问“什么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像山哪样思考?为什么山能那样思考?” 通过一连串的追问,最后学生明白,人类要像山那样客观地去聆听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即生物链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证明,质疑、讨论、解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4.3建立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中许多知识是隐性的,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对思想意识的感悟,培养一种意识,主动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引入“发展性原则”,即遵循 “增长的知识→具备的能力→获得的进步”路径,围绕“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創业精神、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能力”这4个维度,采取多种方式考核,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如当堂点评、课外作业计分、成果展示、实践活动表现、文明风采竞赛、社团活动奖励等,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就感。
3 结语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做了再次明确,“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下,中职院校应采用优化教学体系、转变思想观念等方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思政元素,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1]杨硕东 肖海文“双创”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20):192-193,19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教基〔2022〕5号)
[EB/OL].(2022-11-08)[2022-12-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211/t20221110_98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