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韵
(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 郴州 423038)
TPRS 教学是一种行为情境教学法,是在认为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获得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实际教学时,它注重将常见的可理解性单词和短语应用于对话、故事以及其他方面,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掌握新知识,学会阅读、写作,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交际。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持续改革,越发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的考点与报考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学生学习大学英语口语的需求愈发迫切。有学者提出可尝试将一些新型教学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其中TPRS教学法因理念新颖、操作灵活,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目前关于TPRS 教学理念的研究并不多,运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以其为研究对象,研究将TPRS 教学理念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并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
TPRS的核心特征在于可理解性、重复性以及趣味性。为确保课堂教学能够完全被学生理解,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输入量控制,以少量词汇、短语、句型为主;②基于口头翻译句子、句型与词汇,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查;③基于翻译或者问答之前所学内容,实现对疑难问题的迅速解决;④使用同源词或者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⑤使用全班都能听懂的教学语速;⑥确保更多学生能口头翻译所学内容[1]。为确保课堂教学语言重复有效进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询问故事,并非讲述故事;②要循环询问不同的问题;③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提问;④要一直询问有趣的问题,直到学生完全理解并脱口而出;⑤为了询问问题应适当增加一些细节;⑥在持续的询问下确保学生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细节。为确保课堂教学能有趣开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始终坚持TPRS教学的基本流程;②邀请学生参与到故事创编中;③要将学生引入故事情境;④要使故事更有戏剧感;⑤适当使用一些意料之外的内容;⑥整个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已经失去兴趣,如果学习状态已经疲软,应该马上进行调整。
TPRS 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中的应用须遵循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为词汇引入,即要求教师重点斟酌词汇和短语,再展示出来,并应用问答、翻译等形式进行讲授,使学生对此有所理解[2]。第二步为形成故事,需要教师将第一步所用的词汇与短语编写成口语故事,并在询问模式下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或角色,或者共同发现和构思出最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与角色。第三步则是将词汇和短语应用在阅读中,具体利用情景对话或阅读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完成教学(如图1 所示)。从整体来看,该理念在遵循外语学习规律的同时,还引入了个性化的故事,避免了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死记硬背的现象,趣味性和具有场景性的自编故事能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进而强化主动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
图1 TPRS 教学理念的基础应用流程
丰富、扩大了教学内容。在应用TPRS 教学理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共同创造丰富的故事情节,甚至将自身生活经历融入其中。教学过程也不一定完全按照课前设计的流程进行,而是基于教学实际进行随时调整,因此极大提升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灵活性,也增添了学习乐趣[3]。此外,TPRS 教学模式比较全面,学生能在意义建立和循环提问中掌握词汇、短语等的语音与意义,在深入理解阅读中掌握语法知识,可以适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扩大教师备课的选择空间。
增强了课堂互动体验。TPRS 教学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外语教学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尤其是对于英语口语教学来说。它直接从交际目的出发,围绕提升学生交际能力展开教学设计,比如在词汇引入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夸张的肢体动作等迅速掌握词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激发其互动交流的欲望。由于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学生熟悉的领域开展,因此大家更愿意进行讨论分享。
口语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涉及词汇、语法、语音训练、会话技巧等。其中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灵活应用语言知识,自主开展对外交际活动的能力。TPRS 教学理念正好能促进这一目的达成,它先对学生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反复强化,然后引导学生建立情境,或进行真实情景模拟,如复述故事、角色扮演等,以全面调动学生感官参与,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实际开展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着手。
TPRS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课程重点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引出来,给学生后续故事理解奠定基础。具体在讲解时,可应用实物、图片,配合肢体动作、翻译、声音等形式确立词汇或短语的意义,然后再利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4]。比如在教授“Brazil”时,就可以运用该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如足球动作、桑巴舞等形式进行词汇意义的展示。在实际引入词汇、短语时,应注意引入量不能过多,要尽可能基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确定,并参考口语教材词汇表综合权衡,不能为了丰富故事情节任意添加一些超纲内容。
在TPRS 教学过程中,询问是故事形成和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关键。教师主要负责提出问题,在确认学生对新词汇、短语理解的同时,又要能够推进故事情节和角色人物细化。学生的答案就是为故事增添更多内容,并对已经建立的细节进行确认。
基于目标语建立故事框架。教师在故事询问前必须建立故事框架,即确立故事情节、走向、人物等,一旦提问时学生答案和故事框架偏离,还需理解纠正引导。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将目标语合理融入故事情节,使其串联成一个完整故事。具体开展时,教师应先提出一个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开头,可以给出2—3 个英语句子引出人物、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与背景等信息[5]。比如在教授关于“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相关口语内容时,故事开始可以从全球气温升高、大气污染等时事着手,如“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日前发布的《2022 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吸热温室气体达到了创纪录水平,导致陆地、海洋、大气产生了全球范围的变化。”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给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的视频。故事的延伸则由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譬如询问学生对当前全球环境的认知,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给出语境,使其身临其境地思考如何进行自我情感表达。另外故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的最终结局可以是封闭式,也可以是开放式,以便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在讨论中设置一些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更深一步认知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故事询问。询问故事是TPRS 教学理念的核心,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创造故事,再将课程词汇、短语、固定搭配等融入其中。询问故事时一旦遇到目标语需要停下来仔细讲解,之后再继续询问,直至完成全部故事。目前最常见的询问方式为循环式提问,主要有三种:①Yes/No,即“是不是?”②A/B,即“这个还是那个?”③Wh问题,即where,who,what,when,why 等。这一步应注重问题类型的多变性,可以综合低层次问题、创造性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尽可能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如果故事过长,还要适时进行情节回顾。此外,也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进去提问,使学生可以把自己带入故事,提升参与感。依然以“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为目标语,在引导学生观看完全球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视频后提问:“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吗?”“今后的每一年都将会是全球最‘暖’的一年吗?”“全球平均海平面(GMSL)还在继续上升吗?”“过去一年世界冰川冰量损失了多少?”“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都有哪些?”“持续干旱、破纪录降雨、破纪录热浪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受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系统中各物种都呈现出什么反应?”“我们能为世界环境保护做点什么?”等。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回答这些问题,锻炼口语交际中的极速反应能力,并形成一篇关于当前全球气候状况的分析文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属于一问一答,只有学生回答完上一个问题才能提出下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上述几个问题的难度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一些还需要学生查找资料,因此还需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最开始询问前教师也需提前说明规则,针对学生可以直接回答出的问题还需继续提出更高要求,答案不能只是Yes或者No,要尽量使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同时,为下一步故事复述或角色扮演奠定基础。
整理故事文本。在TPRS 教学法中,重点理解上一步形成的故事文本是一项核心步骤,能为后续口语交际奠定基础。实际就是由教师将上一步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故事整理成文本作为阅读材料,从而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在阅读几遍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理解,因此可以再次使用循环提问的形式针对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展开提问,以验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为其提供一定口语锻炼的机会。
复述故事内容。当学生能完全顺利阅读完文本后必须将书面内容转为口语表达,以达到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在这之中可以使用两种方式,一是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即可以将这一过程视为讲故事,邀请学生对阅读过的文本进行复述,具体复述视角可以随意切换,也可以在自身想象与理解下合理补充一些创意性的情节。二是进行角色扮演,具体由教师给学生创设几个适合的情境和话题,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目标语展开交际性对话练习。比如基于环保话题可以开展一个关于“全球环境拯救”的英语辩论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较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口语对话,学会利用英语表达如何开展气候行动、减少排放、控制全球升温,最终达到提升环保意识的教学目的。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TPRS 教学理念的课堂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不仅能拓展教学内容,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其参与到故事询问和思考中,在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中相互交流,适时开展口语交际。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任务之一就是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短语、固定搭配等英语知识;再根据目标语建立故事框架,给出故事开端,利用反复循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完善故事内容,确立详细的故事情节与角色;最终通过故事文本整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进行提问,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故事复述与角色扮演下持续强化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