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扎根于小学数学课堂

2023-07-30 11:48甘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教学有效性兴趣

[摘  要] 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巧妙地应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兴趣;学习品质;教学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兴趣的培养关系着学习品质和教学质量,值得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然知晓兴趣的价值及意义,但其所关注的焦点却往往是成绩,大多数教师是为了“成绩”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兴趣远离了数学课堂,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致不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其实,数学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只有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感觉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经历、去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不能激发兴趣,学生便会感觉到数学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继而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态度消极、被动。这样即使教师卖力讲,学生认真听,但因为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学”依然是低效的,从而导致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应该且值得引起每位教师的关注。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正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利用好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谈谈几点浅见,若有不足,敬请指正。

一、巧借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面对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常感到手足无措,难以形成兴趣。实验表明,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情境可有效地淡化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便可以自觉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继而潜移默化地形成数学学习兴趣。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若教师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自己走进数学、应用数学、感悟数学、爱上数学。

案例1  “两位数加法”的教学引入

数学计算是抽象的、乏味的,若让学生陷入无休止的计算中,容易让他们出现厌烦情绪,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时,教师创设了“逛超市”这一教学情境,希望借助“用”激发学生计算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师:大家喜不喜欢逛超市?

生(齐声):喜欢。

师:哦,老师也很喜欢。现在我们一起来谈一谈逛超市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吧!(学生积极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生1:每次去超市,妈妈都要规定购物的金额,基本上自己选购的东西不能超过30元,所以每次我都很犯难。(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师:看来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这不,欢欢也和你们有同样的经历,她先是选择了一件21元的毛绒玩具,然后又看中了一些标价在9~15元的钥匙扣,如果欢欢妈妈规定购物金额不能超过35元,那么欢欢该如何购买呢?请大家商量一下,看看有哪些不同的购物方案,具体算一算各方案需要花费多少钱。

这样,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堂一下子“活”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情境教学虽有其突出的教学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教学都一定要创设教学情境,切勿为了创设情境而忽视情境的客观性、科学性,那样不仅难以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而且容易让学生陷入误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无情境不教学的误区,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创设科学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巧借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生性好动,若能将游戏融入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可操作的、有趣的、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面向全体的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成。

案例2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片段

师:326能被2整除吗?(问题给出后,学生积极计算)

生1:可以整除。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一算就知道了。

师:哦,那我可就厉害了,我不用算就知道了。(学生投来质疑的目光)

师:看来你们不太相信我的实力,接下来就让你们见证一下。

师:现在我们玩一个“你算我答”的游戏,每个人写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然后来考考我,看看我的答案是不是和你们的一致。(為了能够难倒老师,学生们都很卖力)

2分钟后游戏开始,学生每说一个数,教师就能迅速地给出正确答案,学生十分惊讶,一个个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不用计算就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呢?

由此,借助游戏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使学生快速地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由“被迫学”变成了“我想学”。同时,教师通过游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游戏教学也有其两面性,若应用不当,将难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

游戏最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从学习内容出发,根据学习内容需求设计游戏活动,避免为了活跃气氛而创设一些指向不明的游戏活动,那样难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更难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虽然活动过程热热闹闹,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却没有提升,得不偿失。

(2)形式简单

若游戏形式复杂,道具繁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从而影响课堂参与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易于理解、易于操作、形式简单的游戏活动。

(3)生动有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游戏环节难免会出现思维“走私”的情况,因此游戏过程应当有严格的组织性。教师要具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走私”时,应及时引导,当学生的思维遇到“瓶颈”时,应及时点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健康有序。

(4)面向全体

数学教学应以实现全体、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获得良好的过程体验,进而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所提升、有所发展。若游戏活动仅有少数人参与,则难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游戏活动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地服务于教学。

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应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适合学生发展的游戏活动,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乐学”“爱学”。

三、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若教学中一味地、中规中矩地讲授,无疑会增添数学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发展。若教学中能够引入一些问题、设计一点悬念,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案例3  “圆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自行车吗?

生1:不仅见过,还会骑呢。(学生得意地笑)

师:真厉害。那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吗?

生(齐声):圆形。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车轮一定是圆形的吗?如果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呢?

生2:不行,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就不能骑了。

师:为什么?(教师追问)

学生议论纷纷。

……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诱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激起思维的浪花,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心理准备。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为思考提供了方向,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思”是“学”的前提和保障,而“问”是“思”的起点和动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若不关注教学目标,随机而问,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三个理解”精心预设,同时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以此启迪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思考。另外,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关注问题前后的衔接,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通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巧借课件,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具体性、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若在教学中巧妙地加以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数学、应用数学,这样不仅使教师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4  “两位数加、减法”的教学片段

师:这是两只什么小动物?(教师播放两只青蛙吃害虫的动画)

生(齐声):两只青蛙。

师:你知道它们在忙什么吗?

生1:它们在吃害虫。

师:很好,它们可以帮我们保护庄稼,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生(齐声):我们要保护它们。

师:你们真棒,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听!它们在说话。(教师继续播放动画)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2:大青蛙说它吃了62只害虫,小青蛙说它吃了30只害虫。

师:哦!根据它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两只青蛙的对话提取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知道了大青蛙、小青蛙分别吃了多少只害虫。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了起来,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如此,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然,教师在关注多媒体生动、形象、具体等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容量大、速度快、模式化等方面的不足,教学中切勿过度依赖多媒体。要知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其播放的速度快、容量大,有时候学生还没来得及消化就播放到下一镜头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进而出现“懂而不会”的现象,得不偿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与传统的板书有效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助力学生的全面提升。

五、巧设竞争,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相对淡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不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竞争中取长补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案例5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

师:课前我让每位同学准备6根小棒,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生(齐声):准备好了。

师:很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将小棒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注意不能损坏。

师:活动内容和规则大家都听懂了吗?(学生点头表示听懂了)

师:很好。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

听说要比赛,学生各个斗志昂扬,大家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不过,在具体操作中学生产生了疑问,若在不损坏小棒的情况下,平均分成4份和5份都不好分,此时教师及时启发、引导。

师:大家发现的问题其实和老师遇到的问题一样,若1个一堆,份数就多了,若2个一堆,份数又少了,不能平均分,看来凭一己之力难以平均分了。最好怎么做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联想到了合作,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更好地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既鼓励了竞争,又提倡了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外,通过竞争,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的学习品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继而提升教学品质。

作者简介:甘莉(1967—),专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教学有效性兴趣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