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蹈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与研究

2023-07-29 09:50郭星星
艺术大观 2023年20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工笔画表现

郭星星

摘 要: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其舞蹈有着简朴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瑶族舞蹈中的形式美、服饰美、道具美等,为工笔画创作提供了多种表现的可能,同时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域。在工笔画创作中,更好地表现瑶族舞蹈题材需要创作者提高多方面的素养,如注重写生与速写的训练、挖掘瑶族舞蹈的文化内涵、重视舞者情感的传达等。

关键词:工笔画;瑶族舞蹈;表现;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0-00-0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又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少数民族同胞大多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起源于日常的劳作、远古的祭祀以及对于节日的庆祝等,舞姿大都轻灵飘逸、曼妙多姿、简朴形象、神形兼备。瑶族便是众多舞衫歌扇的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瑶族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等,又有“盘瑶”“红瑶”“坳瑶”“山子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等支系。瑶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少数民族,又有着许多的民间节日。因此,瑶族舞蹈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祷告求福,如《盘王舞》《动鼓》《仙女出堂》等;二是劳动生产,如《三十六套做屋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等;三是节日习俗,如《狮子长鼓舞》《冲鼓舞》《芦笙花伞舞》等。

一、瑶族舞蹈的艺术特色

由于瑶族舞蹈有一部分起源于日常生活的生产与劳动,如《三十六套做屋长鼓舞》,这段舞蹈表现的是瑶族人民建造屋子的过程,生动地体现了瑶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其舞蹈动作一般具有粗犷豪放、简朴自然等特点。

而那些偏重于祈福的舞蹈则显得高深、玄妙莫测,如著名的系列舞蹈《盘王舞》中的《香请圣》段,在开坛时,有还原师、祭兵师和赏兵师三名师公,这些师公都头戴师公帽,内着瑶族服饰,外披朱色师公袍,后背又有道教特有的象征图案,双手执香三柱于胸前。步法则踏“七星罡步”“屈伸步”等,以祈求神灵保佑瑶民风调雨顺、吉庆丰收、心想事成等。从瑶族民间舞蹈动作中我们看到,瑶族民间舞蹈特点与瑶族民俗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从瑶族民俗活动演变而来的,是民俗文化的再现。

二、瑶族舞蹈在工笔画中的表现

舞蹈在绘画中的表现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舞蹈纹彩陶盆便是其代表之一。陶盆上分别有三组舞蹈人物,皆用类似平涂的手法表现而出,人物简洁形象、生动活泼。《舞蹈纹彩陶盆》的出现,至少体现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有了描绘舞蹈形象的习惯。在一些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也多见舞蹈形象。五代时期,著名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是现存较早的表现舞蹈形象的绢本绘画。此作中的舞蹈形象虽以配角的形式出现,但其中舞女的形象已表现得绘声绘色,舞姿曼妙,韵味十足,总的来讲,以舞蹈为题材的古代中国绘画相对少见。到了近现代,描绘舞蹈题材的中国绘画才陆续出现,如黄胄、叶浅予、杨之光等,还有现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的郑军里教授,这些作品都以写意的形式出现,工笔的形式则较少。究其原因,以写意的形式来表现舞蹈形象较于工笔的形式来讲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写意画相较于工笔画更容易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舞蹈形象的婀娜多姿、动如脱兔等状态,而夸张变形的手法在工笔画中则十分考验画家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如何以工笔画的形式来表现瑶族舞蹈题材,是摆在画家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创作出优秀的表现瑶族舞蹈题材的工笔画作品,则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注重对写生与速写的训练

中国画史中关于写生这一概念的出现由来已久,只不过古人的写生与今人的写生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差别,现代意义上的写生是指画家对景对物作画,也是画家搜集绘画素材、体验自然造化及体会人文景观来提高对事物认识方式的一种手段。对于瑶族舞蹈题材的表现,创作者必须提高对写生的重视度。同时要实地考察瑶族舞蹈的特有文化,并用速写对瑶族舞蹈形象进行记录。速写一词来源于西方,是指在短时间之内对所见物象的一种描绘与记录,是画家记录物象和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以照片的形式对瑶族舞蹈形象进行素材的搜集与记录,以速写的形式对瑶族舞蹈形象进行记录与描绘,往往更能激发画家当时的丰富情感,这种情感是创作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在以工笔画的形式表现瑶族舞蹈的时候,首先要以速写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表现舞者动态,再以写生的形式对舞者内心的情感进行揣摩、描绘。通过速写与写生两种手段,既确保了舞蹈形体的准确性,又传达出舞者内心情感的深刻性与渗透性。这样的瑶族舞蹈工笔人物画才能做到形与神的兼备,以此达到中国绘画一直以来遵守的“以形写神”与“传神写照”的美学理念。

(二)注重对瑶族舞蹈文化与生活的感悟

当下许多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画作品要么缺乏对民族背后精神文化的挖掘,要么缺少对民族人文的关怀,抑或者只有民族形象的概念化描绘。艺术创作尤其是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创作,必须具备对少数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深入了解,方能创作出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离开民族传统以及地域文化谈艺术作品的创作只能是闭门造车。因此,瑶族舞蹈题材的创作要坚持反映现实,主张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工笔画要更好地表现瑶族舞蹈题材,就要求画家要深入瑶族的民族文化,体验民族风情,挖掘瑶族舞蹈背后的民族意蕴。少数民族画家郑军里深谙此理,他讲道:“这种深刻的意蕴,概而言之,就是民族文化精神和少数民族在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思想、情感,要达到民族风情的深入与突破,要求艺术家首先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对他们的生活有一个感性的体验。”[1]的确,对于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人物画家来讲,深入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重要條件。对于瑶族舞蹈题材在工笔画中的表现来讲,更是如此,只有深入挖掘瑶族舞蹈背后的文化意蕴,方能不落入表现瑶族舞蹈形象概念化的窠臼。

(三)注重对人物情感的体现

舞蹈艺术是通过外在的肢体语言表达出内在的精神情感。“舞蹈艺术是内心情感外化于身体体现的一种人类本能艺术。‘内是内心情感,‘外是肢体动作的表现。肢体动作是外在的、可知的、显现的,而心灵意象是内在无形的,是不可明确感知的,是不显现在外在形式中的,所以只有先将内心情感得以浸透,才能将情感外化于形。”[2]因此,在以工笔画的形式表现瑶族舞蹈的时候,不仅要准确地表现舞者形象,舞者内心的情感同样不能丢失,要传达出舞者内心情感的深刻性与渗透性。俞剑华曾指出:“绘画的目的是以形写神,形是神的物质基础,形体是物质的具体的可以捉摸的,显而易见的;精神是抽象的,不能捉摸的。形体没有精神就是死的,精神没有形体就是空的。形体与精神是矛盾而又统一,相反而又相成的。合则双美,离则俱伤,缺一不可的,所以绘画最高要求是形神兼备。”[3]因此,创作瑶族舞蹈题材的工笔画,不仅要追求舞蹈形体的准确,更要追求舞者内心所传达的情感,做到形与神的兼备,达到中国绘画的最高标准——神韵。

(四)强化主题性创作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为广大艺术创作者指出了明确的创作方向,艺术创作者应当创作紧跟时代、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当下,能够描绘时代风貌、记录历史发展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已经成为绘画的主流形式之一,从题材上来讲,主题性美术作品应有特定的含义,具有相应的历史性、社会性、政治性。紧扣瑶族舞蹈主题性的创作既是对瑶族文化的记载,亦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瑶族舞蹈题材的创作在内容上需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可以通过瑶族舞蹈工笔画作品讴歌新时代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可以描绘少数民族的美好生活,还可以寄托少数民族人民的高尚情操。这种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性创作就不失为一幅优秀的瑶族舞蹈题材中国画作品。

三、瑶族舞蹈在工笔画中的审美

(一)形式美

舞蹈艺术是舞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与理想,以肢体为载体,对日常生活与自然物象进行的一种有规律性的动态艺术,是内在美与形式美的完美融合与高度统一。工笔画的形式美体现在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之上,表现内容顾名思义就是创作者所表现的物象,表现手法则有夸张、变形以及做装饰性的艺术处理等。

在表现瑶族舞蹈形象时,优秀的工笔画家往往都会对舞者形象做夸张变形的主观处理。这种夸张不是无拘束的变形,而是要在符合肢体生理习惯的前提下做适当的夸张与变形,这样的艺术处理手法是蕴含着创作者对于舞者形象美的具体认知与感受的,不会流于符号式的呆滞,变得刻板。如刘铁臂的作品《秋高图》,此作描绘了花瑶女子梳洗的场景。画中人物的面部、手部、肢体动作等均做了适当的夸张与变形,概括性地处理了五官、衣纹、头发等细节,同时对瑶族服饰色彩进行了艺术加工。整幅画作形象优美、生动自然,有着一种极具装饰性的意味。文海红的《瑶家姐妹》同样是一件装饰意味极强的作品,画家把两位服饰相同、动态类似的人物形态安排在一个空间之内,成功地利用高低的错落以及疏密的变化来打破多个形象在一个空间内容易出现的呆滞局面。瑶族舞蹈艺术常常有多人重复一个动作的场景,当创作者要表现多名舞者的主题时,刘铁臂的那种概括性处理细节以及适当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和文海红的多个类似动态形象的处理方式,为创作以瑶族舞蹈为题材的工笔画提供了一种开拓性的思路,丰富了工笔作品中人物动态的表现域。

(二)服饰美

瑶族服饰样式丰富多彩,男子上衣有对襟、斜襟等,裤子长短不一,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的“白裤瑶”男子则穿白色灯笼裤,下缠裹腿布;女子则穿袖口有着绣花的对襟长衫,腰系五彩飘带,下身裤子长短不一,或者上身穿两襟绣花的无领无袖短衣,下身着青色百褶裙等。服饰色彩常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还有朱红、湖蓝、草绿、紫色等,搭配通常是明度一高一低。少数民族服饰大多五彩斑斓,因此,在工笔画创作中,画家往往不能受客观物象固有色的限制,要根据画面的整体色调和氛围进行主观的处理与强化。卞春香的作品《時代瑶风》,是在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处理方面的成功之作,整幅作品以蓝黑色调为主,六名尖头瑶女性皆着深蓝色服饰,似乎在为外国友人表演。画家在处理这些相同颜色服饰的时候在整体中体现了一种变化,这些深蓝服饰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色彩明度及纯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在整个画面的色调及氛围中显得特别和谐与自然,完全没有突兀感和单一感。何凌虹的作品《踏瑶青歌》表现的是瑶族女子歌唱表演的场景,整幅画面在蓝色、黑色、紫色、黄色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艳丽的服饰色彩在画面中完全没有凌乱感,反而凸显了人物服饰浓烈厚重的色彩。

瑶族舞蹈服饰或色彩艳丽、五彩斑斓,或服饰统一、色调一致。因此,工笔画创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与认知要更加全面,找出与绘画风格相一致的契合点,在单一的色调中表现变化,在丰富的色调中寻求统一。

(三)道具美

瑶族舞蹈大多与宗教祭祀相关,所以舞蹈道具相对繁多,如长鼓、铜铃、兵器、简木、谷幡等。舞蹈中的道具丰富了舞者情感的表达,同时增强了舞蹈动作的多样性和舞者身份的象征性。瑶族舞蹈道具的多样性反映在工笔画中也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情感的表达性。工笔画创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瑶族舞蹈道具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样才能丰富画作中的情感表达,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魏恕的《瑶族鼓舞图》描绘了三位在节日之时跳长鼓舞的年轻男女,作品中展现的男性手中的长鼓与女性手中的长鼓造型各有特色,男性手中的长鼓则更显威武与气势,而女性手中的长鼓则更显精巧与柔美。

四、结束语

在文化自信日益明显的今天,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民族舞蹈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工笔画的形式表现瑶族舞蹈是传扬和发掘瑶族文化的直观手段之一。瑶族舞蹈中的形式美、色彩美与道具美等又是丰富工笔画表现域的一个素材来源,对于瑶族舞蹈在工笔画中的表现与审美的研究,可以锻炼工笔画创作者对于物象进行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段,提高画家的用色技巧,丰富和启示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思路与方式,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心,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等。

参考文献:

[1]郑军里,陈健毛,陶义美,著.以懿文德:广西少数民族中国人物画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9.

[2]贾璐.族群文化视域下的瑶族舞蹈审美研究——以富川瑶族舞蹈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俞剑华.以形写神——画论随笔[J].美术,1962(02):64-66.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工笔画表现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