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创新发展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3-07-29 07:44王佳琪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时代高校

摘要:新时代推进高校德育教育创新发展,对于培育时代新人的爱国情怀、加强时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时代新人的品德修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育人要求,从高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平台和课程三方面创新德育教育,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价值;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他指出,“人才培育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1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2 ]。这些论述深刻地强调在人才培育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充分认识到涵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改革创新德育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一、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创新发展的价值

德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都有基础性意义,而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诉求。新时代高校创新德育教育对于培育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意识与品德修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明大德:培育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情怀

明大德,就是要求学生有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3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高校承担着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职责。培养学生明大德,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将德育内容与国家发展前途相统一,并将理想信念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守公德:加强时代新人社会责任意识

守公德,就是要求高校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守社会层面的道德。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社会性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秩序,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华民族历来将公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视为美德,例如《礼记·礼运篇》中提出了“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毫无疑问,这都属于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直至今天也可称为重要的公德与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教育不是简单地告知教育对象责任是什么的问题,其教育过程是一个引导责任认知并促成主体践行责任行为的过程”[ 4 ],因此在高校公德教育中应更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行为转化,不仅要使青年学生意识到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如此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严私德:提高时代新人品德修养

严私德,就是要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自身品德的完善。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一个人获取幸福生活的必要前提。新时代对优秀人才的要求体现为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更要拥有崇高的思想品德涵养。因为道德素质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个人的思想境界、价值追求以及行为准则,还可以从私德见大德,“尽小者大,慎微者著”。高校的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与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将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实践,涵养自身道德素质、满足个体品德修养的深层次需要。“君子怀德”,不修身养德就难以成为有用之才,只有德才兼备方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高校德育教育若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转变育人理念,提高高校德育课程的实践性、与网络的联结性、充分挖掘各科课程的蕴涵的德育特质,以此来推进德育课程的创新发展。

(一)实践育人: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柯尔伯格指出道德发展的动机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创新高校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形式,提升德育对大学生的教化和疏导效果,一方面要将德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校文化活动。当前,各高校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多种尝试,例如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策划开展德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以文化人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5 ],结合德育内容和高校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行之有效的高校德育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策划上,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内容,使高校大学生在文化活动的熏陶、浸透与教化中实现品德修养的完善与超越。

另一方面,将高校德育教育的开展与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充分结合。修大德,既要立志高远,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为,又要立足平实,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做到身体力行。当前,高校德育的方法以理论教化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实践,即劳动对于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指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6 ]。劳动可以树德,能够最直接地带领学生体验劳动生活经历,帮助学生克服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不良思想,并在“劳动实践—增智修德—劳动实践”這一教育过程的不断循环中,实现学生品德修养与劳动实践的互补互促。

(二)网络育人:开展高校网络德育教育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十点三二亿,其中学生群体达到2 1 %[ 7 ]。毋庸置疑,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中十分重要的受众群体,并且与现实相比,他们更加倾向于在互联网这个“拟态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学习,因此互联网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不能回避和忽视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中存在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己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呼吁高校加快创新德育教育的载体,构建德育教育与网络协同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德育效果。

高校要构建有效的网络德育平台,重中之重是要把握大学生当下存在的品德问题与思想困惑,如此才能使网络德育平台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开展有深度、有价值的网络德育工作,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德育教育。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技术实时高效的数据抓取能力以及数据可视化的特点对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的特点对高校大学生在校园日常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图书馆图书借阅数据、线上教学的反馈数据、校园网内网站浏览数据进行实时地收集,帮助教育者精准地掌握大学生当下的思想特点、实际需求和道德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网络德育内容,真正做到想学生心中之所想、解学生心中之所惑。

(三)课程育人: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同步推进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要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8]。当前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展开,没有与其他课程形成德育合力,效果甚微。但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仅仅依靠德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是不够的。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推动了各类文化的交流互融,促进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带有引导性、迷惑性的内容,例如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情绪,消解了高校德育课程的权威性和话语权。

课程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新样态和新形式,能够与高校德育课程相互交错、互为促进,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发展,挖掘出大学教育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资源的德育因素。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要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教育共同体理念,促进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同频共振,保持二者之间在政治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和文化认同上政治上的一致性”[9]。因此,把握好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之间在立德上同向同行十分重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高校德育教育合力,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8.

[2]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304.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1).

[4] 包丽颖.时代新人的责任教育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0):129-133.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8.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http://www.cnnic.net.cn/gywm/ xwzx/rdxw/20172017_7086/202202/ t20220225_71724.htm,2022-02-25.

[8] 沈壯海.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101.

[9] 娄淑华,张丽敏.大学教育中课程德育的定位解读、界域厘定和实践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22(2):269-274.

(作者简介:王佳琪,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新时代高校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