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玉洁
【摘 要】語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针对当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分析教学内容与学情,制定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提出真实问题,链接学生的经验,设计调查记录、整合汇报、讨论协商、交流分享等一系列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效操练并准确运用语法知识,实现对语法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形式—意义—使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1]语法是语言的基本框架,语法知识是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形式是指语法结构的构成,意义是指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使用是指某个语法形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可以说,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呈现出两种倾向。一些教师认为在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并非重点,因此淡化了对语法形式和语法规则的教学,导致学生出现语言形式错误、表达不够规范的问题。另一些教师虽十分注重语法教学,但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语法规则的讲解和习题的机械操练,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失去交际意义,语言使用不够得体。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法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当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形式、意义与使用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不断习得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发展英语素养。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的语法教学为例,阐释如何通过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英语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养的进阶。
一、做好准备,使语法教学有的放矢
(一)分析教学内容
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关注三个基本问题: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果语篇配有图片或表格,那么这些图片或表格是如何传递意义的,具有何种功能,即How的问题。
本单元教材围绕生日这一话题展开,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分为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及Ticking Time等板块。Story Time板块以对话形式呈现语篇,其中的人物询问彼此的生日日期和生日活动。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涉及Grammar Time及Fun Time板块的语法知识。
从“What”的角度分析,Grammar Time板块呈现了询问生日的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及答句“Its on the...of...”,并罗列了部分较难掌握的序数词及其简写形式。Fun Time板块为调查同学生日日期的语言实践活动,复现了前一个单元学习的月份词汇。从“Why”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板块系统呈现了关于生日日期的问答句型及序数词等语法知识,旨在通过调查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表意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流。从“How”的角度分析,两个板块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学习语法知识,内容以对话型的口语语篇为主,其中Fun Time以对话范例和表达支架帮助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二)分析学情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研读教材,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本课时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从话题的准备来看,学生都有过庆祝生日的经历,该话题是他们乐意谈论的话题。且在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生日话题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语言基础来看,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问答句型,因此能够理解有关生日日期的问答句型。且学生已经学过有关数字和十二个月份的英语表达,也已经掌握了first、second、third等序数词,有利于全面开展序数词的学习。
(三)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学习需求,把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生活经历、能力层次和语言水平,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师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出发,制定促进学生认知递进发展的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复习Story Time板块时,能关注到有关生日日期的表达,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理解序数词的构成与用法,并能准确使用。
(2)能准确、熟练运用有关生日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n the ... of...”进行问答,并运用序数词的简写形式,快速记录他人的生日信息,再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统计、汇总,最后整合语言,进行汇报和分享。
(3)通过策划集体生日,与他人协商、合作、交流,设计集体生日邀请产品,如邀请卡片等,并用单元目标语言进行介绍,体会策划集体生日的乐趣。
上述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特征:第一个教学目标涉及学习理解类活动和应用实践类活动;第二个教学目标涉及应用实践类活动;第三个教学目标涉及迁移创新类活动。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尝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
二、多管齐下,有效实施教学过程
(一)学思结合,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教师应创设真实情境,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语法形式,感知语法意义,从而顺利开展对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的学习。
1.创设情境,提出真实问题
学习理解类活动要求教师通过感知与注意活动创设主题情境。语法板块缺少现成的学习情境,需要教师结合教学主题、内容与目标,创设适当的语法学习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新旧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对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学习和理解。
课始,教师播放了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让学生重温生日话题。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生日话题进行讨论,并创设了举办集体生日派对的语法情境,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T: Hello, class. We sang a song together. Whats the song about?
Ss: Birthdays.
T: Yes. Do you like birthday parties? Do you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together?
Ss: Of course!
T: How can we have a birthday party together? We have different birthdays.
S1: We can have a group birthday party!
T: Good idea! But, how to plan a group birthday party?
S2: We should form different groups.
S3: We should do a survey.
S4: We should choose a day and a place.
S5: We should make an invitation card.
教师先通过经典生日歌曲营造主题氛围,以生日派对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提出举办集体生日派对的想法。之后,教师提出如何策划集体派对的真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真实的语法学习情境中。
2.链接经验,关注形式与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形式与意义的联系。教师紧扣这一要求,链接目标语言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语言,进而更细致地关注语法的形式与意义,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
本课时中的教学活动如下。
教学活动1:Lets Review
教师呈现了有关生日的问句“Whens Su Hais birthday? Whens Mikes birthday?”并以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回答支架“Its on the .”。此外,教师还提供了两位主人公生日的日历图片,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的知识。
教学活动2:Discuss and Think
教师以举办集体生日派对为主题,带领学生梳理策划集体生日派对的步骤,引导学生使用first、second、third这三个已经学过的序數词进行表达,并在后续的讨论中呈现本课时的新授序数词fourth和fifth。
教学活动3:Divide into Groups
教师呈现了Fun Time板块出现的十二个月份的英文表达,带领学生复习月份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用序数词为各小组命名,例如八月出生的学生组成the eighth group,以此类推,呈现从first到twelfth的十二个序数词。
教学活动4:Read and Find
教师呈现十二个序数词及对应的基数词,让学生观察基数词与对应序数词的不同之处,分类总结规律。然后呈现大于十二的序数词,让学生继续总结规律。
教学活动5:Chant and Remember
教师带领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基数词变为序数词的变化规则,编成一首押韵的歌谣,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以趣味方式强化学生对复杂语言形式的记忆。
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Story Time板块,链接学生第一课时的语篇学习经验,并提供日历图片,链接学生看日历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基数词和月份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利用支架回答问题时,关注到表达日期时应该用序数词这一语法形式。在之后的步骤梳理和小组命名等活动中,学生感受到序数词与基数词的关系及变化规律,链接了方法经验。教师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和方法经验等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将语言形式和语法意义传递给学生。
(二)学用结合,操练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在学思结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1.调查记录,关注意义操练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法教学更加重视语法知识的意义和功能,“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活动让语法项目成为语义表达的工具,使教学更有情境性、趣味性和多样性”[4]。教师应赋予语法项目操练以交际意义,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自觉进行语言的多样化操练。
学生按出生的月份组成十二个小组后,在组内进行调查活动,了解每个组员的生日日期,操练单元目标语言。组员互问互答,采用速记的方式在该板块的表格中作记录,自然地操练序数词的简写形式。全部完成后,学生对小组内组员生日情况进行汇总,并在组内进行汇报。以第七小组的调查活动为例,具体如下。
S1: Whens your birthday?
S2: Its on the fifteenth of July.
S2: Whens your birthday?
S3: Its on the twenty-fourth of July.
S3: Whens your birthday?
S4: Its on the eighth of July.
S4: Whens your birthday?
S1: Its on the sixth of July.
最后大家按照“... has his/her birthdays on the... of July.”的语言支架进行汇报。
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在真实的活动中口头操练单元目标语言。为了达成速记的目的,学生又对序数词的简写形式进行了书面操练。调查完成后,学生使用陈述句型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实现了从问答句型到陈述句型的灵活转换。
2.整合汇报,巩固内化知识
有意义的操练使学生明确了语言使用的基本逻辑,但此时学生还处在机械使用语言的水平,教师需要设计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围绕主题综合运用语法知识,整体输出语言,使学生真正巩固与内化目标语言。
各小组完成了对成员生日的调查、记录和组内汇报后,教师让学生扩大汇报的范围,由各小组推选一名组员,以“Students in…group have birthdays in...”作为汇报支架,在全班范围内对本小组的情况进行总结。其他小组继续进行记录,辨析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区别。最后,学生梳理、统计和匯总全班同学的生日日期,并按照月份顺序进行整合汇报。
学生通过组内汇报和班级汇报,发展了合作能力,培养了聚合思维。他们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意义,将零散的个人信息进行整合,巩固了语法新知,内化了目标语言,培养了各项技能,从学习理解过渡到应用实践,为真实、创新的表达做好准备。
(三)学创结合,运用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在应用实践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1.讨论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参与合作式对话,为彼此提供支持,能够促进彼此的语言发展。合作性的语言学习方式对语法学习的作用已成为语法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5]因此,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与协商,聚焦集体生日的策划,提出具体的方案。仍以第七小组为例,其讨论过程如下。
S1: When can we have the birthday party?
S2: Lets have the party on the first of July. OK?
S3&S4: OK. Thats the first day.
S3: Where can we have the party?
S4: How about in the Jingui Park?
S1: Why?
S4: Because theres a big lawn and we can fly kites there.
S3: No, its too hot in July. Lets have the party at the Mix City.
S2: Great! We can watch movies together.
S1: We can have a big lunch there too!
S4: Good idea! Lets make an invitation card!
学生围绕举办的日期、地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点,在出现分歧时与同伴合理地协商,提出针对问题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2.交流分享,习得目标语言
交流分享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迁移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创新运用语言,以书面及口头的形式呈现合作成果,表达自我情感,凸显思维过程,最终习得语法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各小组在完成组内方案讨论后,需要以物化产品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方案。他们结合讨论的结果,制作自己喜欢且能够完成的产品。有的小组制作了邀请函,有的小组制作了活动海报,还有的小组撰写了广告语,在班级内进行交流。以第七小组的产品分享为例,具体如下。
S1: Look, this is our invitation card. Welcome to our birthday party!
S2: We all have our birthdays in July.
S3: We will have our birthday party on the first of July.
S4: We will have it at 2:00 p.m. at the Mix City.
Ss: Come to our party! Lets have fun together!
学生展示自己的产品,围绕本课主题输出相关语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并不局限于本课时的语法知识。学生通过倾听与对话、分享与碰撞,实现了语言、思维与能力的整体提升。
语法教学在英语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作为明线贯穿课堂,以“提出真实问题—梳理解决对策—协商解决方案—展示物化产品”作为思维暗线贯穿语法教学的全过程。这样的操作能使语法教学兼顾形式、意义与使用,在真实语境中促进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加工、内化、巩固与产出,从而发展学生的多维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2]程晓堂.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87.
[3]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5.
[4]徐永军,吴伟萍,丁磊.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语法教学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4):46.
[5]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4):68.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第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