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芬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课堂教学需关注学习的真实发生、教学资源的选择、学生生活资源的嵌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在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入角色,拉近距离;聚焦人物,明确目标;优选事件,链接生活;创设情境,发展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核心素养;童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课堂是儿童成长的空间,如何用好学生生活资源,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都强调教学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经验与儿童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顺应童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在场”,真正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在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入角色,拉近距离;聚焦人物,明确目标;优选事件,链接生活;创设情境,发展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一、导入角色,拉近距离
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教师可以学生身边的新鲜事物为切入点,依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引入特定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案例1】
第1次教学:先让学生猜一猜我国“新四大发明”,说说是什么让“新四大发明”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接着小结揭题——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让梦想成为现实。
第2次教学:带领学生观看北京冬奥会的相关视频以及冰墩墩的动画视频。接着师生交流冬奥会中的新科技。最后小结揭题——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讓梦想成为现实。
第3次教学:先让学生猜一猜科学家们的梦想,再说说自己的梦想。接着让学生观看2022年央视春晚中王亚平女儿呼喊妈妈摘星星的视频和王亚平出舱给女儿送星星的视频。然后引进“机器人小A”,全程陪伴学生学习。最后小结揭题——科技让梦想成真。
【案例分析】
距离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设计能迅速缩短师生距离、学生与学习内容距离的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合适的人物和事物,可以拉近学生、教师、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教学“科技让梦想成真”板块的内容时,教师以“新四大发明”、冬奥会、冰墩墩、天宫一号、王亚平等事物和人物作为引入,起到了不错效果。但第3次教学引入的角色是孩子与妈妈,学生感到格外亲切,瞬间产生了共鸣。在这样有亲近感、代入感的角色导入中,学生自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在教学“科技改变世界”这一板块时,教师引进“学习机器人小A”这一角色,以其与学生近距离打招呼作为导入,让整个课堂充满科技氛围。“学习机器人小A”全程陪伴学生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聚焦人物,明确目标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在教学中引入立体的人物故事,以强大的人物力量感染学生,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2】
第1次教学:音频呈现杨利伟等人的航天故事,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接着进行小结:正是国家对科技的重视以及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锐意创新、无私奉献,航天事业才能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
第2次教学:让学生聆听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故事,基于课前资料,交流其他航天人的故事。接着观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故事。最后交流小结——航天梦的背后是强国梦,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才使梦想成为现实。
第3次教学:以疑问“你是否想过自己去空间站”作为导入。接着呈现王亚平的故事,让学生交流王亚平为实现航天梦所做的准备。然后用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其他航天英雄的图片,并配以解说。最后小结:强健的体魄、丰厚的学识、坚定的意志、奉献的精神是实现航天梦想的必要条件。
【案例分析】
实践证明,第3次教学的效果最明显。本次教学以指向学生个体的提问和王亚平的故事为切入点,以其他航天团队的故事作为辅助,诠释“科技让梦想成真”的背后隐藏着多方面的因素,让学生感悟强健的体魄、丰厚的学识、坚定的意志、奉献的精神都是实现梦想必不可少的条件。且王亚平这一人物的选择,也符合小学生崇拜英雄的心理。
以点带面的故事呈现丰富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理解。教师在选择人物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精神时,要充分考虑故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契合点,避免出现因所选故事单一而导致学生理解浅表化的现象。
三、优选事件,链接生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航天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象,化被动为主动,化直接传授为积极参与?典型事件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中开展学习,获得相互联系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体验。
【案例3】
第1次教学: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航天技术的应用情况。课堂上让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这些资料整合到展示板上,派代表进行汇报。
第2次教学:让学生课前收集航天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小组选择一项进行交流,并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在班级内分享。接着观看视频《厉害了,我的国》,知道科技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3次教学:让学生先观看援疆教师对新疆棉农的采访视频,了解航天技术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帮助。带领学生观看祖孙三代的采访,了解科技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师生交流小结:航天科技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科技让生活越来越好。
【案例分析】
对于相对陌生的科技领域,查阅资料、采访调查可以增进学生的了解,但课堂依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第3次教学活动中呈现了援疆教师对当地棉农的采访,展示了航天技术在棉花产业中的应用。后面学生又观看了对祖孙三代的采访视频。这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航天科技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回归真实生活场景的真实采访,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辨析的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本环节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创设情境,发展素养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宽松、快乐、实用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想象力不会凭空产生,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具体的问题,创设贴切的情境。
【案例4】
第1次教学:学生观看校友杨静发明新型倒灌式墨水瓶获得国家专利的介绍视频,交流“我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接着思考希望通过科技实现哪些梦想,填写心愿卡。最后总结:我们要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第2次教学:学生通过数据图了解了国家近10年在教育和研发方面的投入。教师用图片呈现科技活动周的情景,学生交流参加过的科普活动以及自己的收获。接着师生观看杨静同学发明新型倒灌式墨水瓶获得国家专利的介绍视频,交流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师生小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从小培养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布置作业:2023年杭州亚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让你为杭州亚运会设计一款产品,你会设计什么?下节课在班级内分享。
第3次教学:根据六年级学生在2023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科技周活动中的实践主题“创意午睡神器”,设置情境:夏季来临,午睡必不可少。同学们喜忧参半,因为午间休息虽然可以让人精神饱满,但趴在桌上睡觉却让人很不舒服。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让午睡更舒服?请设计一款产品,说明具体功能,解决具体问题,并给产品取一个有科技感的名字,可尝试申请专利。
【案例分析】
要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需要教师顺应童心,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创设情境,真正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次教学以身边的发明家杨静、杭州亚运会为主要情境,看似离学生很近,实则难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第3次教学时,教师用设计“创意午睡神器”解决趴在桌上睡觉的难题作为课堂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同身受。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自然会紧密联系自身,尝试用智慧解决问题。
优质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自由场。教师应用生本教材唤醒童心,用熟悉的场景链接童气,用现有资源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学习活动中实现协同,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内化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郑婕.好的教学情境有三个标准[J].人民教育,2021(10).
[3]高德胜.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杨文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