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 于雯雯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拔节孕穗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如何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影响,并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是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在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创新以及知识更新能力不断加快,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其成长与三观的建立有着关键性影响。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堂强调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良好的思维能力又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政治学习,推动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不断发展。政治学科中的唯物辩证法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错误的思想认知,用正确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发生矛盾时让学生分清主次矛盾,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高中政治教学处处闪耀着思辨之光,能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避免“听风就是雨”的盲从思想,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极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轨道,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起着关键性作用,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规避错误的思想诱惑,最终成长为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之材。
高中政治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中,教师设置议题情境“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家乡发展新模式”,并设置子议题“共产党人如何作为、青年学生如何担当”,为家乡富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谋划策,从而让青年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应对挑战、增长才干,产生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认同感,使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增强学生的担当、责任和使命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基于核心素养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保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个涵盖思考、探究、实践等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高效课堂,以满足学生长期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多样彰显学生主体价值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政治新闻分析等,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鞭策学生自我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政治课堂呈现严重的“师为主,生为从”的现象,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上,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终点从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用政治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用政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应当遵循问题驱动原则,让科学合理的设问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与综合素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就某一社会现象开展班级辩论,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政治观点分析具体案例的是与非,为自己认定的正确答案进行辩论,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实现理解能力的显著提升。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当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却在曾经的教学活动中被长期忽略,而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显著发展,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尤为关键,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政治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促进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思想认同的提升。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应遵循实践性原则,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学校、博物馆、文化馆等地进行参观,丰富自己的思想认知,还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公民素质与道德意识的不断提升。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旨在让学生将政治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具体有效应用,因此教师在政治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遵循思辨性原则,让教学内容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到具体应用与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政治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辨思维。如教师可以将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的观点就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展开分析与评论;将政治学科与生物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科技发展与政治之间的关联性。在思辨性原则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拥有大格局和综合性的视角,起到实践性的意义与作用。
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第一要素,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政治认同要求学生认可与赞许我国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想的诱惑。然而,传统的教学策略无法将这一素养深刻践行到教学实践中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让所学内容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教师应以生活为指导、以理论为支撑,立足实践,选取合适的课程资源予以运用与补充,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人教版思想政治选修一《主权统一和政权分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大气且震撼的议题,“由紫荆之‘治’读懂中国之‘制’”,充分展示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安全的信心,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有底气、有自信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示我们的使命与担当,展示宪法及香港地区基本法,探究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维护中央的集中统一权威,增强学生主权安全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自信,深挖教学资源,深刻展示大视野、大格局,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
科学精神在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影响与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全面的眼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是学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政治思维的培养,多设计一些具有思辨性与时代性的政治问题,引导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提升与发展。
以人教版思想政治选修一《经济全球化》为例,本课以“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为主要内容,针对这一知识,教师不能简单地介绍,而应结合具体事例,由点及面地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我国及世界经济形势有密切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联系二十大代表张连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推动学生科学精神切实发展,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综合能力。
公众参与是学生的责任,也是政治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维护公共利益,勇于担责的责任感,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政治学习方面只强调理论,不注重实践,颇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派。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认识到公共参与与自身息息相关。
评价一堂课是否优秀的标准,第一,在架构方面,格局高、立意高、思想性和引领性强;第二,经历的过程是怎样的,情景的丰富性、问题设置的层次性、活动设置的合理性,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个情境中,像剥洋葱一样,在问题的引领下对情景进行一层一层细致的解读,思考、探究、回答、体验,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情景的丰富性、问题设置的层次性以及活动设置的合理性,问题的设置不是浅显的、直白的、让学生无话可说,在思维的表面滑行,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潜下去,打开思维空间,真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到达最终的点位,在小组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生成的过程,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切实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意识到自己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
高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重视法治意识培养有利于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避免违法犯罪、误入歧途,同时有利于让学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不良伤害。高中政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时政情境引入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了解基本的法制常识,形成坚定的法律意识。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课堂教学与时政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无处不在,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热点和新闻素材,引导学生观评或发表合理意见。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为学生推荐央视频、微信小程序、微博、抖音相关热点时事,可以每周让学生从本周的时政新闻中挑选一条有话说、想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一起探讨这些信息对自身有怎样的启迪与警示。
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促进法治意识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落实,让学生意识到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引发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不断发展与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明确核心素养培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以及对政治教学的重要影响,并运用科学的策略追求更高的教学品质,构建开放、动态生成的新型课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时刻遵循主体性原则、问题驱动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思辨性原则,树立创新意识,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真正落到实处,使未来的教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政治课堂教学的成果最大化,真正顺应当前的教育理念,彰显时代特色,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让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前提下共同发展,搭建“有来有往,师生共赢”的优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