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路径

2023-07-29 11:46福建省福州时代中学卢美珍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作业生活

■福建省福州时代中学 卢美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倡导培养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兼备的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已然成了数学学科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迪学生思维、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价值。为促进数学学科教学成果与效率双重提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始终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在树立创新意识的同时运用科学策略,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全方位发展。本文从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出发,详细论述了培养应用能力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让数学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意义

(一)顺应当前的人才需求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优秀的教育从来不是固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彰显时代特色、满足社会要求,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让学生树立应用意识,打破思维框架,推动知识学习与使用的灵活性。其次,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实际经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认识问题、寻找答案,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彰显了时代特色,有利于学生成为奉献社会且具备社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二)符合数学考核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考核的内容与侧重点逐步发生了变化,考核的题型更具灵活性与创新性,考查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及应用能力等方面。这种考核变化让传统应试教育策略难以应对,更无法让学生在考核中出类拔萃、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顺应数学考核的发展趋势。当数学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增设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便能更高效、更迅速地提升应用意识,在考试时面对灵活应用的题目能够做到临危不惧、随机应变。同时,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摒弃固守成规的思想,在考试中灵活应变,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推动学生知识的落实

会做题不代表学得明白,只有当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证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一直是教师眼中的重点、学生眼中的难点学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得要领,只学到了知识的皮毛,并未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自然无法将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工具”而灵活自如地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本质,让学生不仅明白数学概念的原理,还能够自主自觉地探索其应用路径,推动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成果与效率的双重提高,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落实,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与恐惧心理。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应用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就应遵循生活化原则,重视生活这位“好老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其中的生活元素,让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与课本,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提高应用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策略。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实践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模式,给学生的探索与发展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在允许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同时,也要允许学生勇敢试错。实践性原则强调数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理论学习更好地指导数学实践活动,让数学实践活动促进理论学习的深度落实,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

(三)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具体体现。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也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的思想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将学生视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拓创新、实践应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精神。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科有求知欲、好奇心及探究意识时,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大胆应用,实践应用才能具有理想的意义与价值。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果。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知识要点

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学生应用能力的切实发展,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并彰显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生活素材和实际案例,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从而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认知层次,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知识为例,本课学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要点,在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生活中哪些事物运用到了三角形这一图形呢?”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学生纷纷回答出照相机的三脚架、起重机、晾衣架等。其次,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将这些事物的三角形换成其他图形会发生什么呢?”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会导致不稳定。”基于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概念通过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实现了落实。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事物加强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便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应用,从而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具体情境,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不能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而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不难看出,要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活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运用多种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加强理解,在探究中促进应用。

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有一家原料厂即将选址,这家原料厂需要为A、B 两个工厂供货,A、B工厂处于一条公路的同一侧,要求原料厂到A、B 的距离相等,应如何选址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充分感受数学的实际作用,体会到数学概念和定理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切实发展。

(三)强化能力方法,渗透应用思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是如此。在应用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所展现的实践能力,让应用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渗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及能力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相结合,提升整体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如,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从哪些方面入手、对哪些问题进行深入理解与思考、如何对新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锻炼自学能力。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相关知识为例,这一章节涵盖的范围较广,知识较为琐碎。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所学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流程及要点,进行自主学习与归纳总结,通过绘制数学图表以及思维导图等方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增强自学能力。只有当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并能够对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四)设计实践作业,引导自主探究

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完成情况既能够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与进度的重要依据。然而,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数学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与机械性,与当前的“双减”政策相违背,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甚至可能会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思维,多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加强思想体会。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知识的教学为例,在完成这一课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项实践类作业——请你想办法测量学校内旗杆的高度。这项作业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每一组学生完成作业后还要制作PPT,介绍具体的应用方法。在学生的作业展示过程中看到了不同的解决策略,有的学生巧妙地利用了阳光下的影子;有的学生利用了标杆;还有的学生利用了镜子。当学生进行轮番展示后,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你们觉得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呢?哪种方法更好呢?”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学生争论不休。有的学生说:“第一种方法好,因为第一种方法数据少、结果准确,但是需要天气条件良好,有阳光、有影子。”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第二种方法好,因为第二种方法不用依靠影子,结果更准确,但是计算量大,有算错的可能性。”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第三种方法好,因为第三种方法不依靠影子,也不需要测量太多数据,唯一的问题在于如果镜子的角度不对,就有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明白将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是一方面,还应着重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得更巧妙、更精准,使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有了这样的思想认知,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应用意识,促进开拓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顺应当前的人才需求,符合数学考核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数学能力的落实与提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课堂实践过程中遵循生活化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主体性原则,在课堂设计中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理念,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知识要点;创设具体情境,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强化能力方法,渗透应用思想以及设计实践作业,引导自主探究等策略,让应用意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切实发展与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作业生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生活感悟
作业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