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的研究

2023-07-29 05:31甘海迪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农村

甘海迪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重要价值

乡村人才整体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吸纳大学生返乡就业,符合中央的战略部署,也能够满足乡村基层实践的旺盛需求。

1.1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涵盖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以及生态振兴。大学生返乡就业,有利于丰富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参与乡村教育事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传播科学文化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他们丰富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担任大学生村官以及驻村干部,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因而,大学生返乡就业,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因而,广大高校毕业生要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中,使他们将“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坚决扛好“兴农强农”的重大历史责任。

1.2 实现人生价值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充足的人才支撑。它也有利于促使农村地区从“智力外流”转变为“智力循环”。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大学生能够为乡村振兴不同类型的人才梯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我国普通高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了874 万人、909 万人、1076万人。大学生返乡就业能够为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出贡献,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空间,又是落实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

与此同时,乡村产业越来越多元化,乡村价值逐步提升,乡村地区和有志于服务乡村振兴、扎根农村的青年人形成了相互需要,双向吸引的局面。大学生返乡就业,能够以更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奉献社会、服务广大农民,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在扎根基层、奉献乡村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人生价值。

2 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现状考察

2.1 就业扶持政策频出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动高校大学生返乡就业工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大学生到乡村地区就业。这些都为大学毕业生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策依据,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就业。

2022年6月1 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其中第25 条要求:“实施公费师范教育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领域予以优待”。第26 条指出:“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强化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组织开展返乡创业就业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第27条指出:“应当支持、指导高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的涉农专业,加大培养农村专业人才的力度,鼓励职业学校、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就业”。第28 条指出:“建立完善城乡、校地、区域间的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机制”。

2.2 就业数量与领域增多

从200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招募两万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等,主要安排到乡镇实施“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以及扶贫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且招募规模逐年增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职业院校、地方高校优化配置培训教育资源,灵活设置方向以及专业,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专业化的乡村振兴人才”。

2020年、2021年分别是我国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第15年与第16年,依据人社部的相关部署,当年投身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活动的大学生达到了3.2 万人和3.8 万人。事实上,自我国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47.1万余人。

2.3 就业满意度提高

国家提出了“双更目标”即“更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就业”。不少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当地的“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返乡就业满意度不断提升。以辽宁省为例,当地全面开展“智造强省,数字辽宁”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强化创新活力,促使乡村振兴获得更大进展,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沈阳、铁岭等多地为返乡就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对较高的生活补贴、落户支持、购房优惠等一系列政策。例如对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两年的大学生,每年岗位待遇最低4.8 万元,均可享受乡镇工作补贴、交通补贴、一次性安家费等;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能够享受一次性技能补贴一万到两万元。当地还积极打造返乡就业平台,优化渠道建设,为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又反过来激发大学生在乡村持久就业的意愿。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主要问题探析

3.1 缺乏应有的返乡就业培养教育

首先,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充足的培养教育手段、资金与资源,课程类目设置不够规范,学科定位比较模糊。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只面向城镇就业,缺乏返乡就业方面的教育培养,创新性不足,教材选择受限,未能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体系。

其次,不少创业就业学院的任课教师、辅导员非常年轻,教学经验不足,侧重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他们本身缺乏充足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能将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尚未建立起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大学生返乡就业教育培养机制。以农科大学生返乡就业为例,因为他们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涉农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更能满足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然而不少农业高校没有将专业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机融入,不能充分把握涉农专业大学生的返乡就业现状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因而无法准确地指导农科大学生的返乡就业工作。即便一些大学生迫切想要返乡就业,然而因为不能明确返乡就业的发展前景,对其返乡就业的选择影响甚大。

3.2 政策因素影响返乡就业

笔者以本校为研究对象,调查我校学生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的期待和相关政策宣传的情况。选择农村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分别占28.52%、29.61%、54.27%、41.07%,均不了解的达到了24.73%,超过50%的人了解大学生村官政策,不清楚具体的返乡就业政策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被问及最吸引你返乡就业的是哪项政策时,1506 人选择了津贴补贴,646 人选择了发展前景386 人选择了产业扶持,208 人选择了税费优免,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54.06%、24.62%、13.85%以及7.47%。这些都意味着大学生在考虑是否返乡就业的过程中,关注度最高的是发展前景和薪资待遇问题。

面对政府最应该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做哪些工作时,862 人回答“实施更多更有力的返乡就业扶持政策”,280人认为政府应召集乡镇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活动,1406 人认为应改善乡村地区的就业条件,238人指出政府应为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社会支持和科学引导,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30.94%、10.05%、50.47%,以及8.54%。这些数据能够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迫切期待政府部门能够持续改善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就业条件,出台实施更多可操作性强的返乡就业扶持政策[1]。

3.3 公职岗位与非公岗位就业存在较大偏差

返乡就业的大学生通常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父母能够为其返乡就业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从笔者的调查来看,绝大部分被调查者更青睐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等各种公职岗位,比例达到了63.34%,极大地超过了餐饮、运输以及交通等非公行业的工作岗位。就其深层次原因而言,自然与大学生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择业理念关系密切,认为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这些公职岗位是“铁饭碗”“旱涝保收”,相比于其他就业岗位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然而不少乡村地区的公职岗位流动性较小,门槛非常高,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数量少之又少,体制内工作岗位通常都是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

3.4 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

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返乡就业的过程中,未能正确认识当地的热门行业,想当然地认为养殖业、直播带货、观光农业以及旅游业等是本地区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2],因而成为了其返乡就业过程中的第一选择。它也造成了大学生返乡就业过程中的同质化严重现象。尽管大学生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等,但却没有科学及时把握本地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就业信息,因而出现了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的问题。

4 化解大学生返乡就业困境的若干策略

4.1 开展必要的返乡就业教育培养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就业前,高校应开展必要的返乡就业教育培养工作。首先,高校要明确返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地位,循序渐进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返乡就业教育培养机制。组织教授返乡就业课程指导教学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任课教师等参与就业指导活动,实地调研返乡就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逐步将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3]。

4.2 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

首先,加大面向大学生群体的返乡就业补贴,增加他们的返乡就业收入[4]。例如,针对部分大学生返乡就业中担任乡村教师,却因收入显著低于城区而选择离职的问题,一些学校的特岗教师离职率最高曾达到50%。它也是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够强烈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对那些吸纳返乡就业大学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向这些返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收入补贴,让他们的经济收入再增加一些。

其次,要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为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良好环境。强化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镇村建设达到更高品质,做好农村厕所卫生改造、网络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塑造文明乡风,真正形成“山好水好乡风好,网通路通物流通”的优良就业环境。

再次,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返乡就业晋升渠道进行优化。以株洲市为例,2019年该市出台来了《株洲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能人、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就业创业,大力落实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技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政策。争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返乡就业渠道,并对就业晋升通道予以优化,争取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这些大学生,让他们在农村就业成长[4]。乡村基层事业单位可以实施大学生招考计划;对返乡就业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可以提供创业贷款、升学加分,采取考编单列计划,让他们看到更大的发展希望。

4.3 更新返乡就业理念

当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浪潮此起彼伏,既是形势所迫,又是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针对大学生对公职岗位与非公岗位“厚此薄彼”的情况,要引导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及其父母树立职业平等的理念,合理平衡公职岗位与非公岗位的就业选择。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应努力增强本身的综合能力,钻研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自身的返乡就业能力。

事实上,乡镇党政机关、公办医院以及学校等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自然被人们认为是“铁饭碗”,也会达到“旱涝保收”的效果。尽管这些工作岗位的吸引力更强,但这些岗位的岗位流动性非常小,门槛却非常高,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及其家庭不断丰富自身的人脉资源,强化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选择面,不再拘泥于一定要成为公务员或者拥有事业单位的编制等。大学生在转变就业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先尝试着返乡就业,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合理的后续选择[5]。

4.4 选择多种就业渠道

当前乡村地区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大学生返乡后可以到更多行业就业,可以努力争取成为大学生村官,发挥本身的农业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助力乡村农业生产以及产品营销;联合驻村干部、合作社领头人等整合相关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逐步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和知识,变成有文化、熟悉市场、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成为农村银行人,帮助农民强化金融风险意识,联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的金融需要。要以自身的专业技能,开展乡村物流技术支持、物流管理等工作,投身于乡村物流行业,或者开展直播带货活动,逐步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5 结语

综上所述,党和政府鼓励与支持包括大学生群体等返乡就业创业,希望他们能够以丰富的知识储备、精湛的农科专业技能,以及对农村地区的深刻理解,在农村就业创业,进而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党和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工,帮助他们化解就业中的问题。它也有利于缓解高校学生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基于对家乡的强烈归属感,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乡村发展的光明前景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农村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