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河南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23-07-28 02:40郭永芹
关键词:高级化合理化第三产业

郭永芹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0 引言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对粮食安全、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多不良影响[1],具有负外部效应和溢出效应[2-3],如何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全球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渠道,共同讨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8年以来,世界多国相继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的承诺。2020年9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出台了关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碳达峰的具体路线图。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尽早实现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河南高度重视“双碳”工作,相继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河南“十大战略”、《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为河南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保障。

河南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和经济大省,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特殊性。长期以来,河南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高耗能行业为主,导致河南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核算法计算,数据来自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hina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 CEADs)。近年来,河南碳排放量占全国的比例在5%左右,2019年河南碳排放量4亿6 063万t,在全国的碳排放量排名第八,占全国的比例有所下降,为4.70%(图1,数据来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4]),GDP占比超过5%,人口约占全国的7%。因此,降低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河南有重大责任。河南在面临经济增速下行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下,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考虑结构转型、碳排放达标和经济发展的多重约束。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需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大力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1 河南碳排放量占全国份额变化情况

1 河南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变化分析

本文碳排放指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代替。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由于我国目前缺乏权威官方机构直接发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故参考已有文献,运用能源消耗量进行估算。

1.1 河南碳排放规模呈现波动式变化的趋势

2011年以前,河南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1亿5 430万t上升到2011年的5亿4 850万t,增长了2.5倍(图2)。2012年以来,河南碳排放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但2014年出现大幅增加,增加到5亿3 540万t。2014年以后,河南碳排量平稳下降,2019年降至4亿6 063万t。这可能与《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有密切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些政策措施成效明显。

图2 河南碳排放量总量变化情况

1.2 河南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碳排放强度用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是衡量减排降碳的主要度量指标[5],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用于评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核算一个国家(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需要有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数据分别来源于CEADs和国家统计局。1997—2019年,河南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见图3),2001、2004、2014等个别年份出现了上升趋势,从1997年3.82 t/万元,下降到2019年的0.86 t/万元,下降幅度达77.49%,低于2019年全国碳排放强度0.99 t/万元,但高于2019年北京碳排放强度0.2 t/万元、上海0.45 t/万元、浙江0.52 t/万元。可以看出,相对标碳减排效果较好的地区,河南碳减排任重道远。可见,河南对降低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都需要进行关注。

图3 河南碳排放强度变化情况

2 河南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分析

研究表明,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很多,产业结构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7-9]。产业结构优化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层面,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化转变,在整个过程中能够降低碳排放。因而,探讨河南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促进河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2.1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近年来,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实现转变,由“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的形式。如图4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0]),第一产业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24.17%降低到2021年的9.54%;第二产业占比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1997年的45.82%提高到2011年的57.28%,又下降为2021年的41.32%;第三产业占比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由1997年的30.01%提高到2021年的49.14%,其中,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为47.23%,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总体来看,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明显成效。但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河南第三产业占比仍然较低,全国第三产业比重为53.31%,河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7%;2021年北京、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81.67%、73.27%,低于上海24.13%,更低于北京32.53%。河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相对较低,河南产业结构仍需不断优化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

图4 河南三次产业占比情况分析

2.1.1 河南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的聚合质量,既反映了产业之间的协调能力,又反映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坚实基础,脱离了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谈产业结构高级化,容易导致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本文借鉴干春晖等的做法[11],用

(1)

计算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STL表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Yit和Lit分别表示i产业t时期的总产出和就业人数,Yt和Lt分别为三次产业t时期的总产出和总就业人数,Yit/Yt为i产业t时期总产出占同时期三次产业总产出的比重,表示产出结构;Lit/Lt为i产业t时期的就业人数占同时期三次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表示就业结构。将三次产业的产值占比进行加权平均,以结构偏离度为基础,将其转化为相对指标。STL值不为0,表示产业结构不合理;STL值越小,产业结构越趋向于合理化。

2.1.2 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按照经济发展的逻辑,产业结构整体质量和效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已有文献依据克拉克定律,产业结构高级化一般用非农业产值所占比重来度量。借鉴干春晖等的方法[11],产业结构高级化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简写为STS)度量。该度量能够明确地反映出产业结构是否向“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如果STS值不断增加,表明第三产业产值增加,产业结构在向服务化的方向推进。

根据上述方法,测度了2000—2020年河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如图5。可以看出,2000—2020年河南产业结构合理化STL值逐渐下降,表明河南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2000年河南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STL值为0.38,而2020年河南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STL值为0.005,明显小于2000年,表明河南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而2000—2020年间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STS值不断增加,说明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00年河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为0.72,2020年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为1.20,较2000年有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为66.67%,说明河南经济提高了服务化水平,产业结构逐渐在优化。

图5 河南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变化趋势

2.2 河南行业结构与碳排放

近年来,河南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如图6所示。

图6 河南分行业增加值占比变化

由图6可以看出,1997—2021年河南工业增加值占比总体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40.61%上升到2008年的48.98%,又下降到2021年的31.9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24.96%下降到2021年的10.03%;其他行业增加值占比表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8.44%上升到2021年的21.72%;建筑业增加值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从1997年的5.45%上升到2021年的9.5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比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从1997年的5.62%上升到2021年的7.59%;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前者从1997年的3.59%上升到2021年的5.27%,后者从1997年的3.03%上升到2021年的6.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增加值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可见,虽然河南不断鼓励发展服务业,但河南工业占比仍然较大。

河南各行业大类中,碳排放量最多的是工业。2019年,河南工业碳排放达到3亿8 149万t,占河南碳排放总量的82.82%,超过五分之四。同时,工业也是河南碳排放强度最高的行业,2019年河南工业碳排放强度为2.13 t/万元。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碳排放量为3 098万t,碳排放强度为1.02 t/万元;金融业、房地产业及其他行业碳排放量为3 414万t,碳排放强度为0.19 t/万元;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碳排放量为857万t,碳排放强度为0.16 t/万元;农林牧渔业的碳排放量为651万t,碳排放强度为0.13 t/万元;建筑业的碳排放量为547万t,碳排放强度为0.11 t/万元(见表1)。

表1 2019年河南行业结构与碳排放特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河南碳排放规模较大,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5%,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中居第八位。河南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地区之一。 河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战略枢纽,产业供给体系较为完备,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协调发展,成为河南可持续发展亟须探索的重要课题。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1)2011年以前,河南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以来,河南碳排放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

2)1997—2019年,河南碳排放强度下降趋势明显;

3)河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一、第二产业占比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其中,2000—2020年河南产业结构向更加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4)在各行业大类中,工业是河南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也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碳排放相对较低,碳排放强度低于工业。

3.2 建议

产业结构能够影响碳排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降低河南碳排放。通过对河南碳排放和产业结构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对河南经济发展和碳减排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3.2.1 加强顶层设计

河南结合本省省情,借鉴碳减排效果较好地区的做法,明确实现“双碳”的时间表,细化制定“双碳”工作的路线图,探索实施碳减排的具体路径。在产业结构方面,以经济稳中求进和减碳成本为基础,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较大的产业进行重点关注。根据河南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工业结构等具体情况,有重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促进河南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3.2.2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的新增产能进行严格控制,对传统工业行业如电力、钢铁等进行节能改造。工业是河南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最大的行业,通过调整工业内部结构,降低河南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促进河南能源消费结构和排放结构的优化。

3.2.3 促进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替代的技术创新

对于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碳排放强度较大的行业,一方面加大对这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力度,加快减碳、脱碳、碳捕捉、碳转化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另一方面,促使传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革,降低煤炭、石油等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提高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因此,河南亟待优化升级能源消费结构,削减对化石能源的使用,促进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猜你喜欢
高级化合理化第三产业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编制说明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及效应分析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