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阴阳理论探析伏羲女娲图与DNA双螺旋结构*

2023-07-28 01:59王晓彧郭浩科贾成祥
河南中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螺旋交尾伏羲

王晓彧,郭浩科,贾成祥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伏羲女娲图与DNA双螺旋结构高度相似,两者在万物起源中均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且与中医阴阳理论密切相关,笔者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分别与伏羲女娲图和中医阴阳建立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以期能够对基因、DNA、阴阳之间的联系提供思路,还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1 阴阳概论

1.1 哲学之阴阳哲学中的阴阳理论普遍用于解释说明宇宙自然规律乃至人类社会生活,为中国古人认识和把握世界万物的一套古老、独特的范畴体系和观念系统,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阴”“阳”的根本含义指物体对于日光照射的向与背。“阴”“阳”作为哲学概念,最早记载于《易经》中,该书虽未提及“阴”“阳”二字,但用两个符号“--”(阴爻)、“—”(阳爻)来表示相反的事物,这是阴阳概念的初始化。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六个方面。

1.2 中医学之阴阳中医阴阳学说既源于哲学之阴阳,又源于古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帮助构筑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解释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发病规律,说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应用到人体的一种具体而明确的医学理论和概念。中医阴阳学说可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如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可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亦可说明人体疾病证候,指导疾病防治。

2 伏羲女娲图与阴阳

2.1 伏羲女娲图历史中伏羲女娲图像文化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画像。考古学认为,伏羲女娲诞生于葫芦河及其支流清水河流域[1]。考古发现的伏羲女娲图像(包括石、砖、壁画等形式)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A型:图像中伏羲、女娲共同出现但未交尾。B型:伏羲、女娲共同出现且交尾。C型:图像中伏羲或女娲以单一形象呈现。C型图像在各地的考古发掘中数量较少且不符合本文议题,故本文不做讨论。根据交尾复杂程度,B型可继续分为:BⅠ型:简单交尾;BⅡ型:复杂交尾(∞ 形交尾);BⅢ型:特殊交尾。全国伏羲女娲图像与川渝地区大致相同,笔者以川渝地区为代表[2]介绍伏羲女娲图像分类,见表1。

表1 川渝地区伏羲女娲图像分类

关于女娲最早的记录表明其形象为人首蛇身。女娲代表了古代人民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女娲的神话故事均与增加人口、生殖有关,如女娲造人等;伏羲代表了古代人民对男性的生殖崇拜,伏羲最早以鸟的形象出现,而古代,鸟是男性性器官的象征,也有说法认为,伏羲是葫芦的化身,因葫芦自身多子,同样寄托了古人对于繁衍子孙后代的期望。汉代以前,伏羲和女娲基本没有联系,随着人口迁移,民族融合,汉代女娲和伏羲成了对偶神,成为了夫妻。古人认识到男女交合致使女性怀孕后,伏羲女娲共同创造人类的神话开始出现,自此,伏羲、女娲神话开始合流。汉代蛇尾交缠表明女娲、伏羲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是明显的生殖崇拜。此后,受阴阳思想影响,女娲伏羲开始与日月联系起来,之后的神话中出现了阴阳交融的因素。不难看出,伏羲女娲图文化出现初期,代表了古代人民对于家族人丁兴旺、生生不息的愿望,在后来不断发展中,逐渐有了更丰富的内涵[3]。

2.2 伏羲女娲图的组成元素与阴阳伏羲女娲图像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伏羲、女娲外,有不同的组成元素,笔者以朝代为顺序阐述如下[4]。

2.2.1 两汉时期两汉时期,伏羲女娲图像有各地特色,中原地区为彩绘帛画,北方地区为画像石,西南地区有独特的画像崖墓、画像砖墓、画像石棺。

中部地区帛画既有以伏羲靠近太阳、女娲靠近月亮的形象,也有伏羲手托月轮、女娲手托日轮的形象。图像中有日月,日轮中有金乌,月轮中有蟾蜍,部分还有玉兔等。其中伏羲手捧月轮、女娲手捧日轮的形象与传统认知相反,可能与汉代阴阳思想的影响有关,亦有伏羲持金乌的图像出现。两汉时期便出现了伏羲持矩、女娲持规的经典形象,且此时期有了伏羲女娲交尾的画像。陕北地区画像中伏羲女娲手持规矩较少,大多以固定形象出现。西南地区的伏羲女娲图,在四川出现了伏羲女娲手中并无托举之物的形象,但此类图像中亦有其他元素如鸟、玄武等。重庆发现了伏羲左手持嘉禾,右手持月,女娲左手持月,右手持嘉禾的形象。西南地区的图像中,伏羲女娲手中多持日月、规矩,且在日月中有金乌和蟾蜍。

2.2.2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墓葬制度衰落,导致伏羲女娲图在中原基本消失。河西地区发现的伏羲女娲图为伏羲、女娲手持日月轮的形象,日轮中有金乌,月轮中有蟾蜍。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壁画中伏羲持矩,胸前圆轮有三足金乌,女娲持规,胸前圆轮有蟾蜍。辽东地区发现的图中,伏羲双手举日轮超过头顶,日轮中有金乌,女娲双手举月轮超过头顶,月轮中有蟾蜍。

2.2.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由于宗教流行的原因,中原地区伏羲女娲图几乎绝迹。仅有的特例中伏羲女娲形象与汉代并无较大差异。在中国西北部即隋唐时期西域地区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娲相关图像,图像中伏羲左手持矩,形象有胡人特征,女娲右手持规,形象极具异域风情,伏羲左手与女娲右手融为一体,且图像中出现了星辰。

2.3 阴阳对应关系根据阴阳思想,男为阳,女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规为阴,矩为阳;方为阳,圆为阴。金乌和蟾蜍也有阴阳对应的关系,蟾蜍喜阴暗之地属阴,金乌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足鸟,又称阳乌,属阳。规矩代表法度,同时规也可代指圆,矩代指方,而汉代以后,认为伏羲、女娲为夫妻。由此不难看出,在伏羲女娲图像中有最基本的阴阳对应关系:阳-日-方-矩-金乌-夫-男;阴-月-圆-规-蟾蜍-妇-女。

2.4 伏羲女娲图中交尾与阴阳和由上文可知,阴阳具有二分性,而阴阳和的重点在于对立的双方达到和谐的状态。笔者认为,伏羲女娲图中最具代表性的阴阳和在于交尾和日月。不同地区对于伏羲、女娲人身蛇尾的理解不同,故交尾也略有不同,部分地区蛇尾部分粗大,部分地区蛇尾有足。伏羲女娲图寄托了古代人民对于繁衍后代的生殖崇拜,而交尾最能体现该崇拜。由伏羲、女娲开始合流也可看出,人们对于生殖的崇拜不再单一局限于男性或女性、阳或阴,而是将阴阳融为一体,伏羲、女娲成了对偶神,通过交尾孕育人类。在此,阴阳在对立中达到了统一,而中医学理论中,达到阴阳和不仅能够使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创造生命,这也正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写照。阴和阳、男和女本来是对立的双方,但在伏羲女娲图的交尾中,阴和阳、夫和妇达到了和谐统一,故笔者以为交尾是图中最能体现阴阳和思想的元素。

大多数伏羲女娲图出现日月的情况多为伏羲手托或举日轮,而女娲手托或举月轮,有极少数情况为,伏羲手捧月轮,女娲手捧日轮。笔者认为,这种极少数情况可能为汉代受阴阳思想的影响所致。与传统图像相比,象征阴的月轮和象征阳的日轮位置产生变化,发生错位,而伏羲代表阳,女娲代表阴,错位象征阴阳的交汇融合,同样能够表达出万物之间和谐统一,因此该位置变换也属于阴阳和范畴。

3 DNA双螺旋结构与阴阳

3.1 DNA双螺旋结构的组成与特点DNA双螺旋分子由两条分子链构成,从3D视角来看,这种右手螺旋的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相缠绕,磷酸与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外侧,嘌呤与密啶位于双螺旋内侧。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分为两类:嘌呤和嘧啶,其中嘌呤为双环结构,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为单环结构,包括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两条DNA分子链上的核苷酸碱基总是通过氢键互补配对,形成碱基对。A和T通过两条氢键配对,G 和 C通过三条氢键配对。而且在双链 DNA 分子中,所有的嘌呤碱基之和等于所有的嘧啶碱基之和(A+G/C+T=1)。DNA双链上的磷酸基团带负电荷,双链之间这种排斥力不利于双联的稳定,所以介质中的阳离子或阳离子化合物可以中和磷酸基团的负电荷,以利于双螺旋的形成和稳定。在DNA双螺旋结构中,沿着双螺旋的走向形成两个交替分布的凹槽,一个宽而深,称为大沟,另一个窄而浅,称为小沟。每个碱基对的边缘都暴露于大沟、小沟中。DNA 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携带者。其中一类是负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这一类有64个三联密码子,除了3个终止密码子,余61个密码子代表了20种不同的氨基酸[5]。

DNA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类型,它的结构具有多态性,有A-DNA、B-DNA、Z-DNA和H-DNA。A-DNA的外观形态发生改变,相比B-DNA大沟变窄、变深,小沟变宽、变窄;B-DNA即Waston与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其中的结构与特点在上述已经提及,这种结构是生理条件下最稳定的;Z-DNA的双螺旋为左手螺旋,称为左旋DNA,H-DNA为三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图见图1。

图1 DNA双螺旋结构图

3.2 DNA双螺旋结构组成与阴阳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为反向平行的左右排列结构,而且两条链绕同一中心轴相缠绕,这种组成与太极图相类似,两条链“阴阳混一”而且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平衡,从而使DNA分子在人体功能和遗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左右、上下的排列反映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正所谓“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碱基不仅是两条链想要连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遗传信息被储存之处。碱基中的嘌呤为双环结构,嘧啶为单环结构。单数是不稳定状态,需要寻找平衡,因此处于动态之中,双数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也叫静态。动为阳,静为阴,所以嘧啶为阳,嘌呤为阴。综上可知,腺嘌呤(A)和鸟嘌呤(G)为阴,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为阳,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阳,C为阳中之阳,T为阳中之阴[8]。而在碱基的互补关系中,A和T的配对与G和C的配对为阴阳相合,但两者阴阳属性相反,此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两条链之间的连接依靠氢键完成,A和T通过两条氢键配对,G和C通过三条氢键配对,氢键数目的不同代表阴阳属性不同。为了结构的稳定性,G-C的含量较高,三条氢键的含量多于两条氢键,所以对于某些DNA分子片段来说阴阳有偏颇。

DNA双链上的磷酸基团带负电荷,属性为阴,这并不利于DNA分子自身的稳定,但DNA分子在实际情况下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周围环境介质的阳离子或阳离子化合物会使整体生命活动稳定、有序、协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呈现出稳定且平衡的状态。

阴阳理论中的一分为二思想尤为重要,例如2分4,4分8,8分16,16分32,32分64……基因中的密码子有64个,其具有与二分法相关的“数”,数字相关性的存在使形态结构中二分法存在的意义更大[6]。

DNA双螺旋结构的大沟与小沟的存在是对立统一的,形态与功能均以此为基础。大沟上的特定信息用于重要的蛋白质识别;小沟的信息较少。DNA结构的多态性让其拥有A-DNA、B-DNA、Z-DNA和H-DNA这四种类型,其中Z-DNA的双螺旋为左手螺旋,B-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右手螺旋。左右为阴阳相对立,左为阳主升,右为阴主降,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3 DNA双螺旋结构与阴阳和道家认为,万物的生成变化是阴阳二气交感作用的结果,阴阳两者相交后相互作用,致“和”后产生“物”,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且万物自身均蕴含“阴阳”两方面功能。这一思想可类比到DNA双螺旋结构中,简单的两条链进行不断复制翻译,生成蛋白质,并逐渐化生为人这个整体,即阴阳“和”。

4 伏羲女娲图、中医与DNA双螺旋结构

4.1 伏羲女娲图与DNA双螺旋结构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和女娲的交尾呈现双螺旋结构。由图2可知,DNA双螺旋结构与伏羲女娲交尾图在结构上高度相似,伏羲女娲图中交尾代表了生殖,而DNA双螺旋结构亦是人类的基础。结合上文论述DNA的阴阳属性,更加印证了基因与阴阳具有统一性[7]。

图2 伏羲女娲图与DNA双螺旋结构对比图

4.2 伏羲女娲图与DNA双螺旋结构结合以DNA双螺旋结构为主体,将伏羲女娲图中的元素融入其中,组成一个新的DNA双螺旋结构,新结构可以充分展现两者的关系。其中,排列在外侧的2条链,一条是男,一条是女,而排列在两条链中间的平行因素通过组合表达出的子因素即碱基,这些子因素由日与月、规与矩组成,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见图3、表2。

图3 伏羲女娲图与DNA双螺旋结构结合图

表2 伏羲女娲图与DNA双螺旋结构结合所对应的碱基解释表

4.2.1 日月由上述可知,鸟嘌呤(G)为阴,胞嘧啶(C)为阳,而日为阳,月为阴,则日与胞嘧啶(C)相对应,月与鸟嘌呤(G)相对应,作为碱基。伏羲女娲图常与日月相联系,日月在不同的图中位置不同。日月同辉正对应阴阳调和。

4.2.2 规矩由上述可知,腺嘌呤(A)为阴,胸腺嘧啶(T)为阳,而规为阳,矩为阴,则规与胸腺嘧啶(T)相对应,矩与腺嘌呤(A)相对应,作为碱基。规矩两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校正方圆的工具,并用来比喻标准法度。古人认为,规画天、矩量地,规矩代表天地,伏羲女娲图像又代表了天地相通,阴阳聚合的内涵。

4.2.3 男女在所有的伏羲女娲图中无论是否交尾,均是以伏羲和女娲两者为主体组成,男为阳、女为阴,伏羲代表阳-男-夫,女娲代表阴-女-妇,两者都具有类似DNA双螺旋结构中两条主链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故将这一对立统一的阴阳概念作为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主链。

4.3 中医阴阳与DNA双螺旋结构结合以DNA双螺旋结构为主体,将中医阴阳理论的元素融入其中,组成一个新的DNA双螺旋结构,新结构可以充分展现两者的关系。其中,排列在外侧的2条链,一条是真阴,一条是真阳,而排列在两条链中间的平行因素通过组合表达出的因素为碱基,这些子因素由气与血、脏与腑组成,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见图4、表3。

图4 中医阴阳与DNA双螺旋结构结合图

表3 中医阴阳与DNA双螺旋结构结合

4.3.1 气血为人体“阴阳”的第一个层次。由上述可知鸟嘌呤(G)为阴,胞嘧啶(C)为阳,而气为阳,血为阴,则血与胞嘧啶(C)相对应,气与鸟嘌呤(G)相对应,故作为碱基。气与血互根互用,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素问·调经论》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说明气血为中医阴阳理论的核心,中医理论借助阴阳这一哲学观念,说明气血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在中医辨证中,虽然各种辨证的归纳方式不同,但判断依据多是气血的盈虚通滞状态,所得证候皆是从不同角度对气血状态的判断[8]。

4.3.2 脏腑为人体“阴阳”的第二个层次。由上述可知腺嘌呤(A)为阴,胸腺嘧啶(T)为阳,而腑为阳,脏为阴,则腑与胸腺嘧啶(T)相对应,脏与腺嘌呤(A)相对应,作为碱基。二者相辅相承,又联络各自所归属的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一个生命的整体。它们的生理活动通过各自的经络反映在人体各个相应的部位、如果它们的生理活动失常,出现病理变化,其病理变化就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人体各个相应的部位,表现出相应的体征和症状[9]。

4.3.3 真阴真阳为人体“阴阳”的第三个层次。真阴、真阳又称元阴、元阳,真阴具有宁静、滋润和濡养作用;真阳具有推动、温煦、振奋作用。真阴与真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平衡协调,两者为先天元气所化之人体阴阳的根本,都具有类似 DNA 双螺旋结构中两条主链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故将这一概念作为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主链。其在某种程度上又与肾阴与肾阳的概念重合,与元气、命门等其他理论也高度相关。

4.4 关于DNA片段的阴阳猜想张洪钧等[6]已将碱基A、G、C、T区分出了阴阳,A、G属阴,C、T属阳,继续细分,则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阳;C为阳中之阳,T为阳中之阴,G虽为阴中之阳,但与C结合时能够表现出阳的特质,男性基因组中CG含量也高于女性。基因组中,在DNA双螺旋结构上,虽然碱基分阴阳,但A与T配对,C与G配对,碱基配对均能达到阴与阳配对,在此基础上,一个基因片段中所有碱基配对的整体可能会出现阴阳平衡、偏阴、偏阳三种情况。笔者在此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碱基之间由氢键相互连接,连接碱基的氢键有2或3个,中医学理论中数量同样能够分阴阳,氢键的参与使原有的碱基配对中的阴阳属性再次出现了变化,可能使偏阴的碱基对更阴,偏阳的碱基对更阳或没有处在平衡状态的碱基对偏于平衡。由于碱基配对中氢键所具有的阴阳特质加入,可能会影响该基因片段对机体所表达的功能,宏观角度来看,碱基配对中碱基配对及氢键数量共同的阴阳属性影响可能致使该基因片段所表达的功能出现平和、偏阴或偏阳的特质。

猜你喜欢
双螺旋交尾伏羲
怎样提高中蜂蜂王的交尾成功率
——育王批次和场地的安排
马尔斯克双螺旋瞭望塔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谈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伏羲创八卦
伏羲画卦
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蝴蝶鱼
交尾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