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莲
摘 要: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现阶段,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已经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渐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法治意识素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心中有法”“以法为尊”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提高法治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法治素养基础。青年学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力军,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实践能力事关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事关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意识;教学;策略
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现阶段,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已经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渐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法治意识素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提高法治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法治素养基础。青年学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力军,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实践能力事关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事关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
作为高考选考学科之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求学生在高中学习时期,能够通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学科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法治意识素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做到懂法守法,进而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十分广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进一步增进知识的融汇贯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一)凝聚思想,增强学生信念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来说,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1]。若是学生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道德观念,就会拥有一定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明确自身学习目标,在离开高中步入大学生活后,也能够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獻。
(二)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组成中,分别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三者缺一不可,且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提高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形成较强的法治素养。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除此之外,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思维跨度大,好奇心强和敢说敢做等行为特点,但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的法治观念相对较为薄弱。不少高中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且只注重个人享乐,逐渐成为阻碍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和法治教育的实施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2]。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注重为学生灌输考点知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这就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我国以往的高中教育中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是穿插在政治学科教材当中的,没有专门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法律意识不强,也没有重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学法氛围不够浓厚。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不仅融入了很多法治知识,必修2《政治与法治》和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还设置专门章节,讲述的法律知识体系十分健全,且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不过当前教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行优化与完善,教师的法律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升。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对法制知识的需求,也没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确保课堂教学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以此来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3]。
(二)教师自身法律专业素养不高
由于教师大部分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入职之前没有特殊法学专业要求,许多高中政治教师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只是凭借自己通过业余学习或简单培训获得的对法律的理解进行授课,所以对学生进行法律概念、原则、制度等基本知识的解读就会略显浅薄,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进行法律案例分析教学时,由于教师自己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往往会出现教师对案例分析不到位、不深刻的现象。此外,还经常会出现当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看法时,教师无法发现学生观点中存在的法律知识方面的问题,从而错失许多帮助学生及时提升法治意识素养的机会。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或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然而,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体现状来看,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太过单一且固定,没有采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对法治素养的魅力和重要性的感知,从而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效果的提升。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活动方式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要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并让学生能够切实体验到、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明确认知,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政治观念,对学生行为品质、思想情感以及兴趣爱好等有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4]。法治意识的培养将助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也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及道德观念的增强。其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在课堂上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时,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模式与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相比于高中其他学科内容,政治学科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方面存在着很多优势,它能够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从教材内容中就可以看出很多知识点都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若是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为学生灌输知识内容,那么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探寻思想政治教材中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近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将其合理应用在课堂上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弊端,同时也非常迎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兴趣爱好[5]。
例如:在讲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中民事权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权利并不是绝对的,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放映一些法律案例,然后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视频中的案例带入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去进行思考,案例中双方各有什么权利?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法律有哪些规定?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以原告、被告、法官和律师等不同身份角度来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以此来让学生了解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为将来依法理性解决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利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既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加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法治意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提升教师自身法律专业知识素养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加强,青年学生思维敏捷且活跃,若能针对生活和社会上所遇到的问题与学生探讨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帮助学生提升法治意识和提高法治实践能力的契机。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相应正确的法律专业知识素养的积累,就不能给学生及时和正确的解答和引导,反而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升法律知识素养呢?首先,老师应当对法律有正确的态度,对法律要心存尊重和敬畏之心,并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榜样。这种态度要体现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让身邊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较为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案例的储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在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时才会有理有据,有深度,有可信度[6]。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社会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多继续学习的渠道,给许多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师带来福音。例如:在讲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中关于“订立的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知识点时,笔者便引用了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中的一期节目:一个网店店主因为自己误标商品价格面临给自己带来巨大损失的局面,由于懂得《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权的相关规定,她依法撤销了合同,挽回了损失。笔者既利用互联网资源轻松地拓展教材中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学会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增强法治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要做好相关法律知识和案例的储备,则必须做个有心人,做好平时的点滴积累。
(三)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法治意识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达到我们希望得到的育人效果。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拓宽实践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归纳总结,并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鉴于目前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受限,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那么就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议题式教学,它是当前教学体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精心设计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不仅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效果。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钻研思想政治教材,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7]。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生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余时间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身边人大代表,或从多个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他们是如何当选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通过自己的采访及调查,了解真实的社会情况,从中感受法治国家处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或者观看与法治有关的电视节目,如CCTV《法律讲堂》,尝试性地根据自己业余时间积累的法律知识对案件作解释,再与专业人士的结论相比。同时,学生应通过实时的新闻报道,增加对法律条文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国政府网中“我向总理说句话”的板块,让学生能够了解人民群众是如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教育发展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研究力度,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自身法律专业知识素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践,切实提高学生法治观念,法治素养,自觉遵法守法,这不仅是教育改革对政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东.基于法治意识培养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2(31):64-66.
[2]李维福.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4):135-138.
[3]李欣.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J].高考,2022(15):156-158.
[4]李振舰.探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J].高考,2022(8):159-161.
[5]杨徐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3):56-57.
[6]李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2(3):123-125.
[7]李聪.基于法治意识培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8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