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强
(中共义乌市委党校 浙江义乌 322000)
快递物流产业是服务生产生活、促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更是金华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金华快递物流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2021年,金华快递业务量突破100亿件,在全国率先迈入“百亿”时代,全市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83.5亿元,形成了体量最大、网络最全、速度最快、价格最惠的快递产业生态体系。金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畅通循环提升能级,拓展对外开放‘三大通道’,带动物流业增加值超1500亿元、快递业务量持续领跑全国。”需引起高度警惕的是,目前金华快递物流行业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主要依托以价换量、互相消耗式的低端竞争,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多于品质竞争的服务战,十分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当前金华快递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是什么?面临哪些困境与挑战?本文基于深入调研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近年来,金华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培育直播电商、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深入开展电商进农村,加强产销精准对接,推进“数商兴农”工程,推动金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21年实现网络零售额3955.3亿元,同比增长10.1%,总量居全省第二;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565.5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全市7个县(市、区)上榜全国直播电商百强县榜单(义乌、永康、武义、婺城、浦江、金义新区、东阳),总数居全国第三。2021年,义乌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715.05亿元,同比增长18.9%;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013.57亿元,同比增长16.4%。
金华是吃改革饭长大的城市。近十年来,金华市承担了40余项国字号改革及60余项省级改革,尤其是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及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为快递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金华快递业务量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21年,金华快递业务量达116.39亿件,占全国的10.7%,浙江省的51%,是杭州快递量的3.2倍。
近年来,金华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引导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设备的使用,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互联网+快递”产业协同。加快数字化改革步伐,金华快递行业已基本完成“机器换人”,大量“小黄人”“小蓝人”及现代化的流水线投入应用,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快件平均单价大幅下降。
近十年来,金华快递规模从2012年的1.7亿件,飞跃发展到如今的百亿件,快递业务量翻了近70倍,形成了具有300余家法人企业、1000多家营业网点、3万多名从业人员的产业体系。快递平均时限从过往的3~4天,提升到全国主要城市48小时到达,长三角地区次日到达,支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1.1万亿元,形成了体量最大、网络最全、速度最快、价格最惠的快递产业生态体系。
近年来,“三通一达”等快递头部企业纷纷在金华重资投入、全域布局、政策倾斜,普遍采用“以价换量”争先,形成“价格洼地”。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客户忠诚度偏低,低价方式缺乏持续性。各企业已逐步调整原有政策为阶段性和节点型低价方式,价格普惠正在消退,“价格洼地”优势将会散失,“虹吸效应”将会减弱。
旺季劳务派遣公司数量少、工价高。在快递的业务高峰期如6·18大促、双十一、双十二、年货节等,快递企业不得不使用临时工,但目前当地有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较少,大部分临时工均由无资质或资质不全的公司提供,存在极大的用工风险。同时,劳务派遣公司利用快递企业旺季需要大量临时工的硬性需求哄抬工价,导致快递企业在业务高峰期成本极高,原本微薄的利润被蚕食甚至不得不亏损经营。员工流动性大、熟练工留存难。基于快递行业操作时间段的特殊性,需上夜班导致员工离职率高。尽管快递企业制定了多种内部政策及薪资激励方案,但因快递行业用工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导致各快递企业存在面向同行釜底抽薪进行招聘的情况。
各企业没有形成合力,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行业模式,尚未与其他关联产业联动融合,发挥出“牵引效应”和“放大效应”。产业链呈现“后端大、前端小”的特征,延伸服务比重小。
一是组织架构松散,大多数企业实行加盟模式,一般分为总部、直营点、加盟点,加盟点又有合伙业务人和分包点,等级交错繁杂,总部对整个服务链把控不严,很多站点各自为政,对规章制度屡有突破,私下转单、黄牛倒单、低价竞争等现象普遍;二是用工形式多样,包括全日制用工、临时用工、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人员管理松散、流动性强、季节性大、专职性弱;三是快递用车属性复杂,企业logo不统一,绿色动力比例小。
第一,建立智慧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企业内部数字化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全面评估生产经营状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各种市场信息,并加快智能模块、工业软件、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资金流、物流、人流、质量、安全的全方位数字管理;二是引导企业使用TMS运输管理系统,数字化监控订单分配、排车调度、行车动态,对人、车、线路等进行全面详细的统计考核。鼓励相关企业运用运输信息平台对接外域、整合同城,有效利用市域内外不同行业的运输设备,提高运输效率。
第二,推广数字技术装备。推进智能设备研发创新,对企业装备进行个性化改进。普及智能机器人、物流无人机、自动贴标机等设备,实现智能流水线闭环运作,加快人工智能在生产链上下游应用。引导电子面单技术迭代,探索绿色共享快递盒,推广智能耗材推荐系统,促进快递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推进绿色示范网点建设。建立适配多渠道接入的智能AI机器人客服系统,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部分缺知人群建立全语音化客服系统,精准高效地解决客户问题。
第一,建立全行业智慧管理平台。邮政管理、发改、市场监督、公安、税务、金融等多方协同,建成系统化、立体化、全方位的行业全链条管理体系。一是人、车、网点的数字化管理。打造车辆管理模块,快递车辆统一外观、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统一保险、统一定位,实现所有车辆轨迹、时速动态监管、智能出行,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推出“邮管家”应用程序,将快递网点基础信息收集导入系统,网点分布地图可视化;二是健全举报投诉机制。升级12305邮政消费者申诉平台,与其他热线平台对接互通,进一步提高投诉处理效率。遏制黄牛倒单、非法经营、恶意竞争等行为;三是打造精准快递企业服务模块,依托“浙政钉”“浙里办”,通过打通国家邮政局许可系统和统计系统(用户名互认),整合快递企业统一录入平台。
第二,数字化催生行业治理变革。通过数字化改革,快递行业治理模式由碎片化转变为高效协同、上下贯通,由信息不对称、互动响应慢转变为精准对接、无感兑现的新体验。一是实现一体化。完善行业公共数据平台,纵向打通国家、省、市、镇、村5级快递行业各项生产数据,横向构建我市快递业与商贸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多跨部门数据图;二是触动全方位。抓住“快递物流指数”这个切口,撬动整个快递、物流及电商的监管链、产业链、生态链、服务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大场景”全方位变革,激发服务潜力。
第一,制作行业发展画像。“智慧邮管”迭代更新,建设“义乌快递综合分析平台”,汇集准入、监管、执法、消费、评价等数据,推算义乌商品向全国全球各城市销售情况,实现从电商销售到快递送达的全流程精准监管。在此基础上,一是制作快递物流服务质量画像,多维度监测企业服务能力与质量,整合投诉数据、企业诚信数据、部门监管情况等,适时发布全国首个“快递指数”;二是制作我市电商发展整体画像,整合销售品类、销售渠道、销售目的地、仓储数据等,以及劳动用工、跨境物流等多项业务。充分发挥快递物流指数对市场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开展行业现状评估、运行预测预警,为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强化智能末端服务。进一步推进行业基础设施和设备更新升级、网点建包集聚化、品牌处理规模化。数字化投递终端建设统一纳入城乡有机更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未来社区建设等项目规划,鼓励快递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物业、便利店、农村基层组织等合作,科学布设智能投递终端,融入百姓智慧生活,尤其要加快拓展农村末端服务网,实现农村直投和智能化配送。加快数字平台互通互认,快递末端设施向所有邮政快递企业开放,形成多功能、智能化共享末端,从根本上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第三,推动快递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旅游、农业、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跨界联动。创建“政务+快递”“工厂+电子商务+快递”“市场+电子商务+快递”“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递”等模式,助力重点产业,服务特色产业。引导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合作,支持快递企业研发智能数字立体仓库,成为现代制造业的移动仓库。快递企业从最初的第三方物流,逐步全面介入企业的生产销售,提供供应链服务。支持快递物流园区与电商园区协同建设,互通数字化平台。加快与国际邮件互换局和跨境电子商务建管中心的数字联通,整合义乌陆海空运输资源,做大做实快递出海。
第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对企业的数字研发和技改费用给予补贴,对获得省级或国家级技术创新成果的,延伸产业链条、吸引配套产业,数字基础设施的典型示范和应用,纳入省高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计划的,技术先进、成效突出、可推广复制的数字创新试点等予以重奖。积极稳妥推进快递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大数据征信等金融服务,扩大融资渠道。支持快递企业设立金融结算中心,优先申领保险、融资租赁、金融支付、小额贷款等金融牌照。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专项资金,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探索引进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创业投资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投资数字化关键技术项目。
第二,加强人才储备和产业发展研究。鼓励校企合作,在义乌开设快递专业课程、物流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快递员工培训中心、技能认证培训等,培养现代化快递物流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支持义乌行业协会、领军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快递产业研究中心,对产业大数据和发展战略进行研析总结,完善现代快递理论体系。支持快递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建技术创新中心、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快递物流领域权威资质认证基地。鼓励义乌快递企业领衔制定国家标准,对接国际标准,进一步确立义乌在全国快递物流行业发展的标杆作用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