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摆在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学课程中公式推导、图形联想等重难点知识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提问的艺术,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數学思维和想象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巧用提问艺术,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高效课堂。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或相关资料向学生提问,导入教学主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将数学概念呈现出来,引起学生讨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主动思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助力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让他们追随自己的兴趣去探索世界、增长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提问将数学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反问、设问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快速回忆知识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设计思路不清晰,不能使学生有效衔接知识点
部分教师的提问设计思路不明晰,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能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温故知新、有效衔接知识点。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动力,习惯于被动地等待教师给出答案。
(二)提问缺乏探究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探究性,无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的教师常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懂不懂”
等单纯的判断性字眼发问,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无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需要查找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出答案,根本不用动脑筋思考;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回答起来比较困难。
(三)提问缺乏针对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教师的提问缺乏针对性,简单地将提问理解为考查学生上课状态的手段,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有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难度都在同一级别,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答不出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觉得问题过于简单,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提问艺术的策略
(一)以提问连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以提问连接各个教学环节,将问题与学生的实践探究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时,必须掌握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几种图形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可以被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等知识点。在教师有目的的提问下,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引导学生用字母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个教学过程每一步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回应
课堂越有趣,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越有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及时回应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展示比萨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一个小组有10个学生,他们要均分这一块比萨,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比萨?”这个来自生活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芳有4个苹果,小红一个苹果也没有,怎么分才能让小明、小芳、小红有数量相同的苹果呢?”为了启发学生,教师可以一边提问,一边借助电子白板展示相关图片,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用问题引导学生:“是不是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苹果的数量呢?”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让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回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苹果的分发,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1.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高效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單元的相关内容前,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内容设计教案,将一些学习要点和概念,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圆柱与圆锥两种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快速了解两种图形的特点。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构成的,那么圆柱是由多少个圆和多少个曲面构成的呢?”,让学生运用图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思考,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索,制作简单的概念图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绘画工具制作出相关模型,利用修改工具改变圆柱与圆锥的部分数值,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进师生关系,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问题总结能力,有利于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2.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组员之间相互提问,要求被提问者正确回答某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如A在B的哪一方位、C的右前方是谁等。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学习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观察自己的位置和周围人的位置,其空间位置感能得到强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抽查提问,让某一个学生描述自己的相对位置。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中途调换位置,丰富游戏形式,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小组互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四)耐心引导,鼓励思考
由于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不同,他们对教师提问的反应也不同。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耐心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如,针对“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先让学生分析、筛选出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再引导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并解答。
针对一些生活性应用题,教师要及时反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考得不全面,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理性思维。如有一道应用题是:1斤糖果5元钱,小红有10元钱,可以买多少糖果?答案很简单,10÷5=2(斤),可以买2斤糖果。那么1支铅笔5元钱,小红有8元钱,可以买多少支铅笔?此时,有很多学生就答不出来了,还有部分学生觉得可以买1.6支。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反问,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没有0.6支的铅笔,所以答案是可以买1支铅笔。学生的能力是不断增强的,面对学生一时的困惑,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从而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语
笔者认为,数学学习绝不是通过大量的、盲目的练习,就能“熟能生巧”的,枯燥的教学方式、过量的作业只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巧妙运用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理解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
贵州省金沙县源村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