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德育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使德育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以供参考。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精神面貌,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对外界复杂的事物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行为偏差。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关键。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德育
教师要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仅仅将其看作一门文化课程,忽视其内在的德育属性。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德育,将学生的思想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更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课程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德育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或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尽孝应该在当下。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表达想法和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二)发挥表率作用,增强教育效果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德育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首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讲话,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一味指责,而是要在问清缘由后再处理问题。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许下承诺后必须说到做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比如,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衣着、服饰要得体,语言要亲切、自然,教学术語要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再次,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面对学生的提问,既不能简单拒绝,也不能冷嘲热讽,最好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应积极鼓励学生想方设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为愉悦、轻松地开展学习,使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说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三)结合课程内容,落实德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青少年有着重要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堂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把握教学重点。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开展德育的基础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前深度研读教材,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渗透德育。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收集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德育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以便更好地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医疗题材纪录片,让学生从真实的故事中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最后,教师可以借助课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和‘我们”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以“在小组讨论中我该做什么”为主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小组这个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成果的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其他小组成员,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不随意替他人做决定等。
(四)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德育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利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并且举出明确的事例,提出具体的交友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其次,对于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观看和阅读相关的影视资料和书籍,再举办分享会,让学生对助人为乐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了解助人为乐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可以开展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换物活动,让学生将自己闲置的物品与需要该件物品的同学进行交换。这样既能帮助到他人,也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助人为乐的乐趣。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德育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五)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德育
理论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初中生虽然涉世未深,但是他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渗透德育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使其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身边存在的攀比现象,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诈骗事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件,让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商家或企业的一种品牌形象。当这种品牌形象受损后,就很难再树立起来,很难再得到他人的信任,从而使学生明白诚信的意义,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中或是在工作中都能坚守诚信。最后,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种节日开展德育。比如,教师可以在国庆节或建军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点,为学生讲解令人感动和敬佩的革命故事,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爱国”主题,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六)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第一,榜样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的英雄事迹,比如钱学森、陶行知等,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英雄事迹,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英雄人物为祖国做出的各种贡献,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对比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多为理论,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教学,选择一些相反或者相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图像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程提供了更多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电影、录像、图片等进行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化、形象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第四,引入时事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利用时事案例,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当前的一些交通事故相关案例,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站在双方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结语
德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德育更受学生的喜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崇高理想、正直、有爱心的人。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珠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