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童谣与方言融入大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2023-07-27 01:18王昕薏
幸福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唱传统美德童谣

王昕薏

中华传统美德是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民处理各种关系的实践结晶。中华传统美德要求人们重视自身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孝敬父母、尊师敬长的伦理风范,等等。在教学大班幼儿时,笔者利用上海童谣与方言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教育实践

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教学素材,还符合幼儿教育的各项要求,能够使幼儿受到熏陶,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

(一)仁:有仁爱之心

“仁”是指同情、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即“仁爱之心”。教师要引导幼儿爱身边的一切。一是爱祖国,教师可以让幼儿学唱上海说唱歌曲《了不起的中国人》,这首歌是根据歌曲《龙的传人》改编的,歌词中涉及中国的运动明星、航天英雄、四大发明、喜马拉雅山、长城、大熊猫和中国功夫等。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幼儿能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二是爱上海,上海说唱歌曲《黄浦江上四座桥》、上海童谣《上海小吃》勾勒出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形象,用沪语传唱体现了上海地方特色。幼儿可以通过这些歌曲进一步了解上海的建筑、交通、美食和传统文化,用稚嫩的吴侬软语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一份上海情。三是爱身边的人,如爱老师和爱家人,教师可以让幼儿学唱《亲爱的老师,谢谢您》这首歌,引导幼儿感受师生情,触动他们的心灵。另外,在新年活动中,教师可以教幼儿写“福”“吉祥”等字,引导幼儿思考在送礼物的时候应该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并鼓励他们用沪语来说,使其体验到关爱家人、互相祝福的乐趣。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排第一位。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中秋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用沪语吟诵古诗《静夜思》,让孩子感受沪语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九九重阳节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而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它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要教育幼儿有孝心,如带领幼儿做重阳糕,让幼儿写“寿”字或绘制一幅画作为给长辈的礼物,并用沪语介绍自己作画的思路。在“三八”妇女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朗读绘本《乌鸦反哺》或吟诵古诗《游子吟》,引发幼儿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让幼儿学会关心体贴母亲。

(二)义:重情义

“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即“正义之气”。结合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可以教大班幼儿学唱上海童谣《功课》和《赖学精》,让他们懂得要先学习再玩耍的道理。教师还可以结合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幼儿爱护地球、爱护动物、爱护植物、爱护水资源。在植树节活动中,教师可以创编沪语儿歌《树真好》,并让幼儿学唱;在世界水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用沪语诵读古诗,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三)礼:懂礼数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即“礼仪之规”。在教学中,笔者以一首《我是大班小朋友》开启了大班幼儿的升班教育,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需要为中班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们树立好榜样。

“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有许多童谣可用于礼仪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改编上海童谣《都是好孩子》,让幼儿在学唱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创编。这既能保留传统上海童谣的特色,又能增加创新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学唱上海童谣《洋泡泡》,让幼儿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

教师可以创编《餐桌礼仪歌》,教导幼儿在餐桌上如何坐、如何说、如何拿取食物、餐后做些什么,再结合古诗《悯农》引出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光盘行动。“光盘”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节约”二字牢牢记在心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惜粮食,践行中华民族厉行节俭的优良传统。教师还可以将新“七不”规范编入其中,让幼儿了解上海的一些社会性礼仪,提升幼儿的文明礼仪修养。

教师可以用沪语讲述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学会谦让,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为了加深幼儿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在幼儿玩玩具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同伴。

(四)智:明智果断

“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教师可以用沪语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让幼儿了解古人的智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用沪语诵读古诗《春晓》,然后为幼儿介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教师还可以开展运动游戏——跳橡皮筋,让幼儿一边做游戏,一边传唱上海童谣,如《小皮球》《马兰花》。

(五)信:言而有信

“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尊重他,亲近他,赞赏他,才会在他有困难时给予帮助。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诚信就是说到做到、守信用。

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上海新闻坊”活动,让幼儿用沪语播报国内外的新闻,这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沪语水平。教师每周在固定时间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守信品德。教师可以用沪语讲述故事《狼来了》,让幼儿知道诚实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用滬语诵读经典著作,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启蒙读物单句字数少,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符合幼儿的语言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

三、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基础。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要注重推进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幼儿园内,幼儿能接触的沪语文化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理解能力和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解沪语童谣的机会。

教师有意识地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够使幼儿体会到这些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例如,教师可以将与传统美德相关的经典故事做成画册,并将画册悬挂在教室里和走廊上,让幼儿随手翻阅。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还会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行为规范是幼儿教育最真实、最原始的教学范本。教师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习惯,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道德境界。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受到精神洗礼。通过欣赏和传诵朗朗上口的、具有育人价值的上海童谣,幼儿能真切体会到上海方言——沪语的魅力,也能够形成守规则、讲信用等良好品质。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幼儿园)

猜你喜欢
学唱传统美德童谣
身边的传统美德
童谣里的童年
二十八,把面发
快乐童谣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新闻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