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卡投射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023-07-27 09:58:30潘佳佳李文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潘佳佳 李文贺

摘要:心事卡是投射象征联想工具,卡牌内容贴近初中生日常生活,契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点,从教学主题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及个体咨询反馈来看,适用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结合心事卡在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中的应用案例,剖析心事卡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为心事卡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使用提供实践经验参考。

关键词:心事卡;投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2-0066-05

在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辅导中,常有一个困扰我的问题:如何让自己和学生在沟通中有话可说。在实践中发现,心事卡作为一种媒介,能像桥梁一样消除沟通双方的隔离感。图卡能增加学生自我表露的动力,体验快乐和自主,获得自我掌控的经验,发展出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自我觉察技巧。

一、心事卡的心理学原理及主要用途

(一)投射技术

心理投射最早因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而诞生,“投射技术”(projective technique)或称为投射测验,由弗兰克(L. Flank)于1939年首先提出[1],投射技术是通过心理工作者向来访者提供刺激情景,让他们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对该情景作出反应,从而揭示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个人在某些方面最特别的本质[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常使用的投射技术有:沙盘技术、绘画技术、OH卡牌等。

(二)心事卡卡牌介绍

本文中选用的卡牌是由左宏梅老师研发,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心事卡》,心事卡的基本假设是:直接呈现出儿童可能遇到的常见困惑以及自我图片。心事卡共有70张,四个维度,分别是:儿童与自我(24张)、儿童与家庭(14张)、儿童与学校(12张)、儿童自我支持(20张),卡牌是描绘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事”和以青少年为原型的水彩画图案。

心事卡可自主使用,学生通过卡牌了解自己近期的状态,在面临困惑时进行自我引导;可在个体辅导中使用,教师可借此收集学生个人信息;还可用于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投射与象征的方式,体察自己内心的觉知和感受或通过图卡的故事续写等方式来隐喻或直接表达自己。本文主要阐述心事卡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心事卡投射技术用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一)主题内容的适切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心事卡的四个维度可以投射出青少年在自我发展与期待、家庭和学校的生活场景、人际关系中的状态,心理健康课程中涉及的六大主题,在心事卡中基本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卡牌。心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结合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心事卡。

(二)形式与理念的适切性

心事卡的隐喻表达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心理防御,让学生在参与、观看、分享和讨论过程中产生共鸣,展现真实的认知和情绪[3]。心理辅导活动课遵循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依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强调师生、生生在活动中的互动。心事卡在团体中使用时注重学生在投射的交流中安全地表达自我,在同伴的互动和反馈中感受被接纳和包容,并实现成长。从形式上来说,心事卡的理念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要求是相契合的[4]。

(三)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学生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应和个别差异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在动态生成的心理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借助心事卡既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分享讨论活动中充分参与与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活动,如对卡牌进行排序、命名、分类、说故事、绘画创作、功能描述等,走进学生内心,把投射在心事卡上的生命故事打开。

三、心事卡投射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实例

(一)在个案辅导中的运用。

个案一:难以表达情绪的女孩

在咨询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攻击、拒学等行为背后都有很多无法表达的情绪和感受。一个八年级的女孩第二次来咨询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我借助心事卡与该女生互动:“在这一堆卡牌中,看有没有很吸引你的,可以挑选一张。”在大概翻看了三分之二的卡牌之后,该女生很坚定地选择了心事卡11号(见图1)。在这次咨询中,我采用非介入式的故事隐喻方式与该女生工作,该女生将心事卡命名为“躲在帐篷里的女孩”,并介绍了卡牌中故事:“女孩有点孤独、无助,也许刚刚哭过一场。应该是遇到了什么伤心的事情了,但是没有人理解和帮助她,所以她躲进了这个帐篷里面。”该女生之后说出自己心情不好主要是因为一起玩得很好的三个伙伴近期总是疏远她,她感觉自己就像躲在这个帐篷里的女孩,没有人关心。该女生将自己应对情绪的回避模式,投射到了心事卡中。通过引导该女生对心事卡解读,我打开了她的情绪世界。

在本案例中,心事卡像是照见来访者的一面镜子,学生透过图片与自己的内在情绪产生联结,增加了自我表达的动力。

个案二:与被动来访学生的初始访谈

个案二是经由班主任介绍来到咨询中心的,主动求助的意愿不强,对心理教师的防备心比较强。班主任介绍其基本情况:七年级男生,上课比较认真,成绩在班级中靠后,一遇到考试或需要背书的情况就不愿意上学,已经是第三次出现此类情况。

在第一次咨询中,我邀请该男生挑选三张图片,代表自己最近几天的情绪状态。学生选择了心事卡33号、61号、22号。在该男生以图卡作为媒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收集了一些信息:他处于一个父母育儿观念不和的家庭中(见图2),他的主要抚养者奶奶于两月前去世,家人告诉他,奶奶去了另一个星球(见图3);在班级里成绩不好,很多人不愿意和他玩,但他还是在强颜欢笑想要融入同学们(见图4);很担心考试和背书时表现得不好,同学们会因此看不起自己,所以在有考试或者要求背书的时候就不想来学校。在男生的表达中,我找到了咨询工作的切入点。同时,在咨询过程中与该男生共情,有效地推进了咨询关系的建立。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1.入学适应

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学校环境、学习任务、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挑战,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具体表现为不喜欢当前的校园环境、无法适应新的集体,以及因缺少朋友产生孤独感、因学业困难而产生焦虑感等。并且很多学生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我在七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课上使用了心事卡,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入学后的情绪状态。在团体工作环节呈现了八张心事卡,让学生从中挑选一张能够代表其目前状态的图卡。接下来,我说:“每个人看着自己选择的图卡,沉静下来与它做一个心的交流。看看为什么自己会在这么多张卡片中选择了它。看着卡片,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状态?”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在任务单(见图5)中描述卡片唤起的印象事件与情绪。

一名学生选择了7号心事卡(见图6),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个小女孩,我想到了刚刚来到中学门口时的情景,我有点紧张,因为听说学校里面的学生成绩都很好。进入班级里,见到新同学,我就是个初中生了。我的情绪是:期待和開心,但也有点紧张忐忑。”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情绪被看见,疗愈便开始了。学生在团体中接纳自己的情绪,相互支持。

2.亲子关系

在“2022,我家与春天有个约”的团体心理活动中,我在团体导入环节使用了心事卡63号(图7)。在呈现图片的同时,出示了关键词:一家三口、周末、郊游。我引导:“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一家的情绪如何?”之后,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图片中感受到的家庭氛围。在团体工作阶段,我引导学生思考:你家有怎样的故事?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想呈现的场景?绘制出你的家庭故事图。心事卡在本节课中主要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学生参照图卡绘制家庭场景图(见图8-9),其中有开心愉快的家庭场景,也有少部分描述的是一些并不愉快的家庭环境。

心事卡投射技术结合绘画疗法形式新颖,学生参与度高、表达丰富。最后总结阶段升华:家庭是流动的能量系统,每个人的一小步是家庭成长的一大步。在课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家庭互动模式有了一次新的觉察,并邀请学生们将自己的画以及想和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带给父母。通过课程活动,搭建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给予孩子表达的空间,助力亲子关系的建立。

3.自我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又一高峰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客观评价自己,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自我意识部分的重要内容。

我在“你很特别”心理课程中使用了同名绘本作为主体内容,在团体过渡阶段使用了心事卡45号(见图10)。《你很特别》绘本的内容:

微美克人是一群木头人,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他们手上有一盒星星贴纸和一盒灰点贴纸,大家相互贴贴纸。木质光滑、长得漂亮的木头人会被贴上星星贴纸,木质粗糙有缺点的木头人就会被贴上灰点点。

我先带领学生体验自评,分享自己的优点。再向同学们呈现心事卡,通过小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如果自己被贴上灰点点之后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自由表达,大家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应随意评价他人,给他人贴标签。

4.学业情绪

在“内卷vs躺平”的团体心理活动中,我在团体工作阶段使用了心事卡。小组讨论用一张卡牌来代表班级中的学习氛围,某小组选择了心事卡46号(见图11),并共同合作绘制了“被迫加入内卷”(见图12)。小组发言人介绍:“我们看到图中漫天的作业、习题,也想躲在玻璃球里面不出来,这样就不用写作业和考试了。但是没有办法,虽然才七年级,但同学们非常内卷,下课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如果下课看书呢,也会被身边的同学评价,说是太卷了。大家都相互比较,被迫加入内卷行列。”

学生们通过卡牌的投射,使用绘画与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到的学业压力,小组间达成共识: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竞争,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寻找自己的最佳状态。

(三)在家长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在初中年级组,我们尝试开展“手机管理”“亲子沟通”等主题的家校共育活动,主要以家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使用心事卡作为工具,带领家长对家庭模式进行探索。例如,一位女生的爸爸通过心事卡(见图13)反思道:“女儿非常叛逆,经常和妈妈吵架,但是自己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陪她。”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家长们通过心事卡中的图片,觉察家庭的互动模式,以及自己可以作出的改变。

四、心事卡投射技术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营造安全、尊重和抱持的氛围

无论是团体心理辅导还是个体咨询,在使用心事卡时,都需要营造一个安全、尊重、抱持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参与者的情绪才能够更好地被调动,当内在情绪被调动、挖掘甚至“看见”时,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个体有过感受、表达或被“看见”的体验时,才更可能维持或再现这样的体验,并将心理课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其他学科课堂或自己的生活中,从而拥有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心事卡内容选择时应注重积极导向

70张心事卡中,有一些卡片是描述学生在家庭或学校可能遭遇困难处境的,如离异家庭等。教师在心理课堂中尽量按照主题选择现实导向与正向导向的图片。

(三)减少解释,促进学生的深层表达

心事卡可以打开来访者表达和沟通的渠道,学生表达感受时,可能会呈现出部分潜意识内容,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回应,但解读要适度。以心事卡为载体的投射内容没有对错之分,教师应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澄清自己,不断探索自我。

参考文献

[1]郑晓虹.利用Dixit卡牌获得来访者的观点投射——卡牌投射在中学心理咨询中的运用及案例[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9):51-54.

[2]王哲婷.绘画心理投射技术在中学心理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0):23-25.

[3]戴佳玲.心理雕塑技术在高中心理课堂的实践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9):38-40.

[4]申喆.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5-77.

编辑/ 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10:07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9:08:28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9:41:16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