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莉 杜志瑶
摘要: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导手段,有利于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心理辅导中获得自我教育,能有效辅助心理健康课和班会课的开展,促进家校共育,丰富校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呈现出由自发性探索到系统化推广,由传统式校园心理剧到半结构化交互式校园心理剧,由舞台展演到微视频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2-0063-03
一、引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中指出,要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各种学生社团活动。
在现阶段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心理辅导方式。学生通过将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搬上舞台,扮演事件当事人,借助舞台呈现典型问题,在心理辅导教师和全体参演人员及家长、观众的帮助下,学会正确应对问题、处理问题,提高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等能力。校园心理剧近年来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探索。本文将从现阶段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角度,总结应用现状,浅议发展趋势。
二、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应用现状
(一)反映和解决群体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
中小学生在成长阶段会遇到各种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如亲子矛盾、学习压力、负面情绪等,这些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共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类似感受和共鸣。当这些问题被创造性地搬上舞台,观众们和演员一起,通过剧情推动发掘认识问题的新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优秀的校园心理剧本身具有疗愈作用,当它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走向更多的学生,便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典型问题、共性问题的重要抓手。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成长
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灵活的、即兴的辅导方式,在个体心理辅导时能够让学生在安全、放松的氛围中,展示自身问题,宣泄不良情绪,勇敢自我表露,梳理自我认知。学生在辅导人员的配合引导下,不需要正式的舞台和观众,针对求助的问题,设置剧情来模拟冲突场景,使用雕塑、角色互换、替身、空椅子、未来投射等技术,可以正确认识问题,激发潜能,从困境中找到出口,获得新的认识和成长。
(三)辅助心理健康课和班会课的开展
心理健康课和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引导的主要阵地。校园心理剧能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导入课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拓展新的视角和思路,从而达成预设教学目标。它可以是现场表演形式,也可以是影音资源的形式,可以出现在课堂导入、总结、分享等环节中,辅助心理健康课和班会课的开展。
(四)促进家校共育
校园心理剧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切入点。学生很多心理问题源于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校园心理剧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学生的问题,揭露问题背后的成因和真相,引发家长的关注和思考。家长们可以参与校园心理剧的编演过程,可以现场或通过视频观看表演,也可以在分享环节和老师、学生一起讨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总之,学校通过举办校园心理剧活动,能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实现家校共育。
(五)丰富学生社团活动,构建多彩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被誉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们通过组建自己的校园心理剧团体,提升自身的组织和动员能力;通过心理剧剧本的编写和修改,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通过心理剧的参演和编排,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心理剧的创作和呈现,提升互助意识和心理保健意识。校园心理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能起到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构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作用。
三、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发展前瞻
(一)由自发性探索到系统化推广
随着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应用,教育工作者们愈发认识到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优势。在校园心理剧应用推广的初期阶段,一些教育工作者自发学习相关知识,积极探索实践方式,在工作中应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实际问题;随后而来的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化推广阶段,国家下发政策文件为校园心理剧发展指引方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在中小学校园中推广校园心理剧,如举办不同级别的校园心理剧大赛、教学研究、教师校园心理剧素质技能培训等。重庆市北碚区教师发展中心探索校园心理剧“三级多维联动”组织管理促进策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体局从制度保障、内容构架、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渠道开设以及督导评估“五位一体”开展工作,都有效推动了辖区内中小学校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实践。
在系统化推广过程中,中小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教研体逐渐以所在区域的心理健康活动开展为实践阵地,探索教育行政、教研和学校层面的制度保障,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校园心理剧内容体系,建设专业、稳定、具备资质的心理剧教师队伍,创建校园心理剧展演、交流和评比的渠道,完善校园心理剧工作开展的督导和评价体系。
(二)由传统式到半结构化交互式
在校园心理剧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兴事物时,广大心理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剧本,然后选拔演员进行排练。这种有着固定模式的心理剧就是传统式校园心理剧。随着中小学心理工作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半结构化交互式校园心理剧。这种模式和以往相比更加灵活和即兴,减少了剧本限制,增加了参演学生和观众的投入和互动,在内容和环节中,有限定,也有开放。
“半结构化”体现在心理剧会限定剧中角色的人际关系,但不会限定关系风格;会限定情景背景,但不会限定剧情走向;会限定冲突的发展方向,但不会限定冲突的形式。“交互式”体现在所有剧情发展并非依固定剧本,而是所有参演人员按照自身理解自主决定,用真实的态度共同交互生成剧情走向;排演过程中演员可以随时就自身应对模式进行反思,与同伴和观众共同讨论分享;在提问和分享环节中,参演者和观演者可以自由提问和表达。
(三)由舞台展演到微视频化展播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开展初期阶段依赖舞台进行现场表演,这种模式受现场条件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视频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校园心理剧开始脱离舞台展演,转而以微视频的方式拍摄,利用网络技术在各种网络平台呈现和传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为校园心理剧微视频化这一趋势指引了方向。以微视频拍摄的校园心理剧可以突破舞台展演条件的局限,运用影音技术提升效果,使用剪辑工具灵活切换场景,使用网络传播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扩大受众面,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辅导效果。
校园心理剧视频化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一种新尝试,不仅学生们对校园心理剧视频化拍摄和展播喜闻乐见,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重视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的创作和共享,以充实心理辅导素材,建立内容丰富、体系化的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安徽省蚌埠市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将校园心理剧“剧目化”,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模块化收录,促进了优质校园心理剧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结束语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导手段,有利于解决学生群体的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成长,能有效辅助心理健康课和班会课的开展,促进家校共育,丰富校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心理剧在实践探索中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开始由心理工作者们自发学习和应用过渡为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系统化推广,由传统的限定式校园心理剧演化为半结构化交互式校园心理剧,由传统的舞台展演方式发展为微视频化的校园心理剧展播方式。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文波,黄琦,苏颖,等.半结构化交互式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8):30-34.
[2]陈萍.基于校园心理剧微视频资源的学生心理辅导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7):42-45.
[3]刘明兰.区域推广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2021(16):45-47.
[4]段爱丽.浅谈校园心理剧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2):125-126.
[5]廖颖娜.校园心理剧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7):27-28.
[6]石丽媛.校园心理剧的综合实践化探索[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58(Z1):34-35.
编辑/ 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