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外阅读指导探究

2023-07-26 01:13:34陈春燕
高考·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措施课外阅读

陈春燕

摘 要: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入手,以课外阅读为切入点,进行提升语文核心素養的探究。文章积极寻找互文阅读、专题阅读、跨媒介阅读等科学可行的有效措施,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高。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外阅读;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深入人心。阅读教学是新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是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扩展延伸,是学校阅读教学的第二课堂。

新高考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提高了。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所依赖的材料,阅读量在增加,阅读的检索、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在提高,如果不读书、读书少,将很难适应高考改革。面对如此“现实”,出现了功利性“快餐式阅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出现了“唯分数论”的应试指导,“灌输式”阅读越俎代庖。这都是“假阅读”“伪阅读”,忽略了高中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无法走出“阅读量少、阅读肤浅、视野狭窄、思维贫乏”的窘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指导,通过积极探究科学的教学方式和灵活高效的措施来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导之以“趣”,授之以“渔”,激发阅读动力,让学生把读书变成一种渴望,使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以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高。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热爱读书,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前提与关键。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书香悦读”阅读系列活动: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教室设置温馨“图书角”,每周开设阅读课与阅读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悦读”过程中获得积累和发展;不定时聘请专家讲课,带给学生专业的读书指导和更宽广的读书眼界;校本课程“致敬经典,致敬《红楼梦》——《红楼梦》导读”“在苦难中超越,文学与时代同行——《平凡世界》与改革文学”“《红岩》——知识分子的凤凰涅槃”等阅读专题讲座,激发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的热情;“诵诗邀月,筑梦青春”中秋诗会,“徜徉诗苑,含英咀华”诗词大会,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演绎经典名篇,绽放青春魅力”课本剧大赛,让学生在舞台展示中品味经典的魅力……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文明的读书风尚,浓厚了学校的人文气息,创设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学习环境,营造了“书香溢校园,阅读成风尚”的良好阅读氛围,激励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经典、诵读经典、与经典对话中自觉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设置情境,任务驱动,推进阅读体验的深入

《课标》明确提出了“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没有时间和耐性,也没有坚持认真读书,教师的跟进也不到位,没有引导,放任自流,最终变成了形式主义的读书,既浪费时间,又大大降低了学生读书的兴致。而《课标》提供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语文形态,为新课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提供了有效可行的途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构成原则是“核心素养+语文实践”,就是以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教育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语文教育生活情境中开展深度学习。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不能仅靠教师的监督检查,而是要借助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为阅读文本设计合理的、有层次的情境研读任务,学生带着研读任务分阶段阅读,在研读任务的带动下反复在文本中行走,不断推进阅读的深度,真正体验读书过程中的知识提升。研读任务的情境越是真实,越能接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越易于引发学生深度读书的动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读书思维,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比如阅读《边城》可以这样设计研读任务:

1.《边城》全书二十一节,请给各小节起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最能打动你的情节,写成剧本,小组表演。

2.假如你是一个当地人,请你为边城写一篇“美丽家乡”推荐词,突出其自然风光及风俗民情,全班交流展示。

3.《边城》中有一群善良淳朴的人,请给自己喜欢的一个人写一段“最美人物”颁奖词,以展示这个人物闪亮的人性光芒。

4.班级辩论:“傩送会回来”“傩送不会回来”。

5.你认为《边城》所描写的“湘西世界”是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你会选择生活在那里吗?为什么?小组合作讨论,形成文字,为班级班刊组稿。

以上阅读任务,包括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学生可全面欣赏作品的“人美、景美、情美”,感受作品中美的文字、美的情感,从而养成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层层递进的提问,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1]。

三、互文阅读,全面深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主要是依托于课堂进行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还应该沟通于课堂内部,增进与课堂内部的联系。叶圣陶先生曾讲过,我们的课文只是语文课的“教学载体”,是个“例子”,语文课正是用这一“教学载体”来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大部分是在讲文章,只是单纯在分析文章内容。比如教授《赤壁赋》时,很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括作者思想感情,只是落实到“乐—悲—乐”这一感情变化而已,关于江、山、水、月等意象的解读则很肤浅;比如在学习《种树郭橐驼传》一课时,除了解决字词句的翻译,只是将种树方法与管理百姓之法类比,却不理解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来源及作者思想的来源。我们要完成由“教文章”到“教语文”的转变,就不能只教授孤立的一篇课文。因为每一个文本并非封闭的、与外面世界完全绝缘的话语体系,而是与其他文本相互参考,相互关联,从而产生了这种或那种互相联系的开放网络。互文阅读,就是以点带面,从课内的“一课”走向课外的“拓展阅读”,从课堂的“单篇阅读”走向课外的“群文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开阔阅读视域,拓展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互文阅读,内容包括课文作者的其他同期作品、与课文作者有关的评价文章、与课文同一主题的有关文学作品等。如学习先秦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可以补充《史记·郑世家》中记叙有关历史事件的片段,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更加全面的认识。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可补充该文的序言及《归园田居·其一》《五柳先生传》《读<山海经>》等篇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走近陶渊明,了解一个较为立体、丰满、全面的陶渊明形象。互文阅读法,为学生重新认识文本意义的产生和理解,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卓有成效的视角。学生通过对多篇文章的学习、探究、反思,能多角度、全方面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综合阅读和评论鉴赏文章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通过互文阅读,可有效避免“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帮助学生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阅读,让学生欣赏到“语文”这片“大海”的美丽风景[2]。

四、主题阅读,引领探究,提升阅读品质

《课标》要求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精神品位。高中阶段是学生语言、思维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学生思想更成熟,更富于个性化思考,一些肤浅陈旧的观点已经难以满足其需求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應大胆走向更为深层的探究性阅读。主题阅读指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某个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相互碰撞交融,完成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整合的过程。主题阅读是从阅读数量走向阅读品质的重要过程,是对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完善,能够有效防止阅读的随意化与盲目化,明确读书的基本要点与走向,为学生奠定阅读思维的基本立场与聚焦点。

阅读主题是开展课外主题阅读的前提。语文教师可根据语文教材的单元布局制订主题,也可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确定主题之后,教师应精心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教师可推荐学生读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同一作家同期同主题作品、不同作家同主题作品、不同作家同期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专家学者们的有关著作、书评,通过展示专家学者的视角,聆听专家学者的智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主题阅读,开阔学生读书的眼界,提升读书品质,进而发展读写能力,有效提升语言、思维等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学习鲁迅的经典篇目《祝福》,可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以“鲁迅作品的女性形象”为主题,开展鲁迅笔下“旧中国妇女问题”主题的思考学习;比如阅读《平凡的世界》,可推荐阅读《家》《四世同堂》,比较研究有相同身份(长门长孙)的人物形象“孙少安、高觉新、祁瑞宣”……在这样的主题阅读中,学生由文学解读进入对文化的反思,阅读思路变得更加理性与宽广,从而促进学生归纳、综合、对比、鉴赏等一系列文化阅读与高级思维的训练。

五、跨媒介阅读,丰富阅读手段,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视野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早已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化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数码多媒体时代,这就给人们创造了各种载体、多种渠道的多样化阅读模式。阅读教学必须打破陈规,与时俱进,构建现代化的阅读视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就此应运而生。《课标》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经典名著常常被改编成多样式的艺术形式,我们可借助学生喜爱的音乐、话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形式,丰富阅读手段,激发阅读兴趣,让单一的文学语言表现为更形象更直观的视听语言,这样的阅读会获得比单纯阅读文本更多元化的阅读感受与认识。比如阅读小说《老人与海》,可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李安导演的科幻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比较欣赏中领略“逆境中的人性之美”;比如阅读小说《红岩》,可让学生观看经典电影《烈火中永生》及舞剧《红梅赞》,在电影与舞蹈的艺术形式中对比参照,帮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文学语言的魅力,感受小说《红岩》所传达的革命精神。

但要注意,跨媒介阅读的基础是阅读原著,是传统阅读方式的丰富与补充,应先熟悉原文,再关注其他的艺术形式。跨媒介的目的是对比,而对比的目的是形成新的读书发现,从而产生新的读书体验。不管跨到了什么艺术形式,终究还是要回归文学本体的阅读。另外,新时代丰富多彩的多媒介阅读载体会带来一定视听的干扰,削弱学生集中阅读的专注力,忽略阅读主体。我们应合理纳入阅读教学,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3]。

六、创造平台,分享思考,关注阅读经验的总结提炼

新课程背景的阅读与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写出自身的读写体会和想法,乐于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在读书活动中,要求教师创设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优秀作品的机会平台或媒介,增加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功感。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摘取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汇、片段等,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宝贵的语言积累。也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收获与体会记录下来,并善于发现问题,融入自己的思考。教师还要常常组织学生举行一系列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来检验学生阅读中的体验和收获。

比如“主题读书会”,学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各抒己见。学生可以发表阅读成果,并就读书中真实的问题,交流互动、质疑探讨,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被触动、被激发,不断改善已有的认知过程与方式,在互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从而更好地推进下一阶段的阅读。

读书是学生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每个学生的读书实践。应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认识和感悟,并有所启迪和反思,得到精神情感陶冶,获得思维启迪,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要重视学生的自身感知、体会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支持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指导,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让学生喜欢读书,认真读书,学会读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展开想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不知不觉中实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阅读教学是一项长久艰巨的劳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可一蹴而就。教师作为教育者、引读者,更应以身作则。师生共同阅读,共同进步,追求生命成长的美好姿态,追求教育的本真。

参考文献

[1]陈兴才.语文学习任务群解疑[J].语文教学通讯,2019(7):10-12.

[2]司保峰.云破月来:文本深读与语文核心素养[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9.

[3]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本文系2021年广西玉林市专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21YZ09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措施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联通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及策略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要点探析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