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华 邓雁齐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高中英语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为例,指出教师可通过读前视频导入、读中深挖文本信息、读后拓展学习等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4-0036-0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了文化意识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对高中英语教学而言,文化意识主要包括学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理解、吸收、转化和应用等,以及通过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中发现不同文化的特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高中英语新教材的阅读语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信息,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素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
一、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中存在的不足
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新教材的阅读语篇包含大量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和育人价值。通过阅读,学生不但可以获得相关的文化知识,感知和体验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还能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但遗憾的是,当前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没能把语言学习跟文化意识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培养文化意识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没有养成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的习惯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没有注意挖掘阅读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没有把教材中蕴含的文化素养融入知识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把英语当作一种纯粹的交流工具来组织教学,其教學设计集中在语言知识教学和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层面。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词汇的识记、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阅读技巧的掌握等,缺乏对文化因素的关注和引导,忽视了词汇、句子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缺乏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忽略了语言教学的人文性,从而导致学生对文本蕴含的文化信息不敏感,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二)缺乏多元文化分析比较的意识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分析比较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识,没有从更深的层次分析和比较中外语言的文化差异,教学常局限于文本的表层信息,对文本的理解有限。比如,教学关于节日的内容时,很多教师局限于文本中的习俗、服饰、节日、饮食等简单的知识和现象,只专注于词汇和句子构成,很少利用这个教学机会对世界其他国家同类的文化现象进行横向、纵向分析和比较。有的教师只对学生进行英语国家的文化引入,没有将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的意识,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文化自信不足,没有形成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承载文化意识培养的重任
受传统语言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教师的阅读课堂主要以完成语言知识和语法教学为主要任务,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模式,这样的教学无法承担文化传播和文化意识培养的任务。这种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缺乏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削弱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文化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对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不够深刻,那么就难以形成文化意识,也很难真正地把所学的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文化意识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它是人在内心建立起来的一种认识习惯,从细节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认知习惯。文化意识培养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高阶要求,它与意识形态、信仰、文化习惯等有密切的关系。语篇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充分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语篇内容,引导学生从语言符号中升华对文化的理解,将文化内涵化为正确的价值认知,形成文化意识。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的阅读语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为例,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阅读语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的内容是探讨节日与庆典的缘由,是一篇论说文,文本由五个段落构成,每个段落的首句都是中心句,文本结构清晰,每一段的字里行间都隐含了对“我们为何庆祝节日”这个问题的阐释。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对比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仔细揣摩、提炼和判断世界各国节日文化的异同。从内容和语言的表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深挖文本内涵,通过节日现象看到各国节日文化的本质特征,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下面是笔者的教学实践。
(一)读前用视频导入,进行文化热身
1.观看视频,激活背景知识
视频有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形象生动,直观易懂。读前观看视频,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背景知识。为此,笔者录制了一段时长为5分钟的关于中国节日的微课视频,分别介绍我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
【春节的文化】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festival of the year.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people clean the house and decorate their doors with red couplets. On the eve of the Lunar New Year,they eat dumplings,fish and meat,give children lucky money in red paper,light firecrackers to drive away the evil spirits,have dragon dances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清明节的文化】Qingming Festival is held to honour the ancestors,people usually go to clean graves and 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
【端午节的文化】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China is held to honour the famous ancient poet,Qu Yuan.
【中秋节的文化】The Mid?Autumn Festival or the Moon Festival,traditionally takes place in late September or early October. It began in ancient times as both a harvest festival and a way to honour the moon.The story of Change is often linked to the celebration of this festival,as are mooncakes.
微课视频对上述几个节日做了非常清晰的阐释,目的是唤醒学生对我国节日文化的认同,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节日给人带来的快乐,认识到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激活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并将其与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上介绍中国节日文化的视频可以快速激活学生原有的节日文化认知,唤醒学生的节日体验,为下一步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学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对语篇的阅读欲望和兴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分组讨论,渗透文化意识
每个节日的庆祝都有一定的缘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中国的节日文化只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笔者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
(1)What festivals do you celebrate with your family each year?
(2)Why do you think people celebrate different festivals?
学生通过讨论,为进一步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节日文化打开思路。
【设计意图】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回忆过节的趣事,明白庆祝节日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还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意识,增强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在体会节日文化重要性的时候,也明白节日庆祝对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对节日庆祝的缘由越来越清晰,文化意识逐渐增强。
(二)读中分析文本,形成文化认同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分析、理解、领悟文本内涵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阅读文本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的浅层信息入手,层层深入挖掘文本隐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多元文化,形成文化认同。
1.梳理文本结构,明晰逻辑框架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教师首先要梳理文本内容结构,明晰文本的逻辑顺序,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文本的内部构造是作者恰当而有序地组织和安排段落与句子的一种布局,也是作者写作思路的直接反映。一般而言,说明文的文体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常见的文本组织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议论文的文体结构有递进式和层进式,通常有主题句和支撑句。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论说文,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每一段都有主题句、支撑句,都在回答为什么人们要庆祝节日的问题。文章结构清晰明了,从节日产生的历史根源,节日习俗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的节日需求等方面展开论述。因此,笔者带领学生梳理出文本结构图(见图1)和结构化知识框架图(见图2)。
【设计意图】分析篇章结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零散无序的内容整合并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厘清文章的脉络,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文章谋篇的巧妙和构思的精妙。教师梳理文本结构图和结构化知识框架图,可以帮助学生对语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形成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整体概念,避免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文化知识只有碎片化的印象。
2.细读文本内容,探究文化知识
细读文本属于分析理解类活动,教師设计此项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细读文本,对比理解文本信息,掌握文化知识和内涵。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谈到关于Harvest festival的节日时,笔者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并完成表1的练习。
【设计意图】文化意识核心素养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包括评价与解释语篇所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细读文本,获得世界各民族如何庆祝丰收节的新知识,而且要鼓励学生对中外丰收节进行对比学习,从中领悟文本反映的文化,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文化态度、文化认同和文化鉴赏能力;让学生明白尽管世界各民族以不同的形式庆祝丰收节,但本质上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愿望。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世界节日文化的内在本质进行探究,培养跨文化意识。
3.分析评价,探究隐性文化
文化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分。显性文化即通过文字就可直接理解的文化信息及现象,如对节日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隐性文化则是隐藏在人的意识里的东西,比如不易被人觉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较为抽象的文化信息。阅读教学的难点是挖掘文本中的隐性文化知识,使学生从中感受并推断隐藏在文字背后最能体现文本价值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挖掘文本隐藏的文化内涵。一是品味文本细节,探究隐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品味标题中词的用法,品味文中描述动作或者情境的词、句等。二是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学习,在比较中找出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同,从而进一步了解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的差异,了解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社会习俗和思维习惯等。三是开展批判式阅读,即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文本中隐含什么信息,文本信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文化有什么关联等。例如,本课的标题是“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标题中的关键词有“why” “celebrate”“we”,为了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的信息,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the word “we” in the title refers to?
(2)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with the word “we”?
作者在标题中为什么用“we”,这里的“we”是指谁?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后,笔者和学生发现,“we”是庆祝节日的主角。从横向的角度看,“we”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从纵向的角度看,“we”包括古代人、现代人和未来人;从与“我”的关联角度看,“we”包括了家人、亲戚和朋友。通过引导学生对“we”的探究和评析,笔者为学生探索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意义提供了多个视角。“we”的使用,折射出作者希望世界人民快乐幸福、共同发展的愿望。
另外,语篇提供了两幅图,一幅是关于中秋节的图,图中有月亮、月饼、花灯和茶饮,呈现出一种温馨、祥和、欢庆的场景;另一幅是关于母亲节的图,图中有礼物、康乃馨和卡片,给人一种温馨感恩的气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本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有目的地教学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语言所承载的文化魅力,逐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为此,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2)What atmosphere can you feel?
学生通过读两幅图,可以推测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也要有兼容并蓄的气度。
对第三段中提到的“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spread of new ideas,some traditions may fade away and others may be established”以及第四段中提到的“commercialized festivals”,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What kind of traditions are fading away? And why?
(2)Do you think the commercialized festivals good or not? Will they fade away?
【设计意图】教师从文本的文字、图像和语言表达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要从表层信息看文化,还要从深层次角度看问题,思考作者的表达意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传统的节日文化、现在的节日文化和思考未来的节日文化,而且能提升思维素养和文化品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尊重世界多元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同时,当前社会生活中节日商业化的现象普遍,青少年是节日商业化潮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此时引出问题探讨,可以教育学生在节日期间进行合理消费,抵制奢靡、相互攀比的消费习惯。
(三)读后拓展延伸,提升文化意识
1.读后反思,建构批判意识
读后拓展的目的是使文本知识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识和思想的进一步融合。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笔者设计了表2的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完成表格的填写(具体见表2)。
笔者通过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挖掘家乡的文化、身边的文化,自主建构文化意识。比如,在庆祝传统节日时,本人是否懂得腊八粥的制作,是否懂得怎样欣赏壮族山歌;在认同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时,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应该怎样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文化,怎样把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且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融合,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旧有的知识体系。只有把静态的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文化散发生命力。
2.迁移创新,传播中华文化
在阅读后的学习活动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自己最喜欢的庆祝节日的图片,然后配上英文说明和音乐,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一个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分享给你的外国朋友并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设计意图】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感知到意识,从意识到修养,从修养到行为的内化、提炼和养成的过程。教师要根據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类活动,促进学生进行内化,鼓励学生运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运用信息技术制作音视频供人欣赏,从而使学生不仅吸收所学并内化,而且主动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文化信息和内涵,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看、听、说、读、写等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学习表层的文化知识,而且探索深层的文化意义,不仅要掌握显性文化知识,而且要掌握隐性文化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语篇的解读能力,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王颖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7).
[2]高洪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0).
[3]王珊,马玉红.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及教学模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4]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理解与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5]刘建.阅读教学中忽视文本现象评析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0).
[6]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B类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2021B282)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艳华,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兼职教研员,研究方向为中学英语教学;邓雁齐,中学一级教师,南宁市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英语教学。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