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
摘 要:“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学科教学的资源更为丰富、环境更为优化,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围绕着“互联网+”教育理念设计教学规划,以翻转课堂、慕课资源、微课视频、多媒体技术、智能设备等作为语文教学中的设备、手段和技术,让学生在智能化、创新化和高效化的课堂模式中展开学习与探究活动,推动语文教学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10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34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翻转课堂、慕课等为载体,为语文教學引进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让小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形成独立自主、细心钻研的学习品质,促使他们以创新化的学习观念驱动自身展开学习活动,最终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简述
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语文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十足的影响力,而在分析语文教学现状时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方面,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教师占据着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将语文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未能带领学生探寻知识的来源。在失去主动性和自由探索空间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自然会逐渐减弱,他们在课堂上的配合度和参与度也会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符合“新课标”的实际要求,而且一部分教师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教学技术和手段未能形成准确的认知,他们或是完全依赖于现代教学科技,或是排斥使用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所以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性和高效性,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1]。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做出改变,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教学技术,建设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建翻转课堂,转变学习观念
从前文的阐释中已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强,他们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善于自主探索和获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开始钝化,对于问题的感知也不够敏感。为了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带动他们积极学习和探索知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创建翻转课堂,在共享平台中上传相关资料、素材以及自学指南等,供学生在预习、复习阶段展开自学。学生利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资源,围绕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查询作者信息、学习生字生词、自主朗读文本等多样化的方式,全面摸排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待学生完成自学和探究任务后,便可步入翻转课堂的第二阶段,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开展专门的答疑解惑活动,集中解释和分析学生未能准确理解的词句、段落、意象和历史典故等,为学生提供精准的点拨,让他们明确语文知识中的核心要点,并与大家共同挖掘其深藏在底层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先说”,根据学生表达中出现的漏洞,找准学生在翻转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探究个性化的解决策略。至此,学生的学习观念即可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
(二)整合慕课资源,增加知识储备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慕课,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促进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因而,从改革和创新的角度来说,教师可对慕课资源进行归纳和整合,结合“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具体教学建议,依据阅读、写作或口语交际等板块的教学要求,搜寻、筛选和整合慕课教育资源,将其以文件夹、图片和短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存储在线上平台中,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阅相关资源,增加知识储备[2]。整合慕课资源的工作应成为一种长效化的教学机制,教师利用学校的线上教育平台开辟独立的资源板块,将慕课视频、与慕课相关的周边资料等按照课程教学的顺序有序上传到平台上,为师生创建个人账号,实时记录学生在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测评情况,定期整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线下教学积累素材。与此同时,为了节省学生查找慕课资源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阅读、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不同的板块划分慕课资源的类型,让学生可以精准地找出对应的资源,据此展开自学活动,以增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综合实力。
(三)巧用微课视频,阐释重点知识
微课以其短小的形式和精练的内容成为“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重点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有助于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也能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重点知识的核心与内涵。基于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结合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探寻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其为素材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了解语文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重点知识,明确重点字词的书写方法、重点意象的解读技巧,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指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和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语文教学内容在编排、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征。而在运用微课视频阐释重点知识时,教师要把握播放视频的时机,当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索未能准确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时,或在学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时,展现微课视频内容,以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在微课视频的帮助下,学生突破思维的混沌状态,找准思考和学习的切入口,并能将微课中涵盖的背景材料、拓展信息等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深度解读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阅读、写作技巧,语文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课程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基础的语文知识,也要理解知识中涵盖的人文要素,与作者、文本人物等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这便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起桥梁,帮助学生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的人文要素。而此时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创设与阅读文本、写作要求等相关的教学情境,利用音乐、影视片段、动画等资源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涵盖的历史典故、主观情感和社会背景,并与其产生共鸣,以此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助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以古诗《示儿》的教学为例,若教师单纯解读文本的字面含义,学生很难理解其深刻意蕴,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文本创作背景相关的史料资源和文字材料,在此基础上,插入合适的音乐、动画素材,为学生创设视听结合的人文情境,指导学生依据文本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和具体的史料,深入解读陆游在临终之前对后代的嘱咐,体会一个将要走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老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惦念,进而感悟其家国情怀。另外,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也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然情况或实时教学需求,及时查询相关资料,为学生展示能够反映文本意象、阅读主题、写作要求、交际原则的网络资源,促使他們在分析和解读网络资源时,更为全面地了解语文课程中的知识点以及习得知识点的具体技巧,以此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机会,全力提升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策略[3]。
(五)利用智能设备,凸显知识结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体例上都独具特征,不同单元、同一单元的各个板块乃至同一篇阅读文本的内部皆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呈现出层次化和网格化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应在课堂上凸显知识的主要结构,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希沃电子白板和智慧平板等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借助其中的绘图、放大、批注等功能,将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的逻辑关系以图文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体现出阅读篇章中的情节演进过程、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写作板块的具体要求、层次结构等,理清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思路,让他们在图画式学习资源的辅助下,建构起内在逻辑紧密的知识体系。当学生掌握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后,教师也要注重要求学生自主总结知识,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智能绘图设备,让他们在智慧平板等设备中绘制思维导图,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凸显出语文知识的结构。当学生完成绘图任务后,教师可利用圈画和批注功能,集中评改学生的作品,开启班级整体复习活动,以自主学习和班级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完善小学生的语文认知体系。
(六)采用文档作业,拓展认知范围
在“双减”教育政策和“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创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采用在线文档的形式设计和布置作业,建设作业储备系统,让学生依据在线文档中的内容和要求,有秩序地解析和完成作业,将学习和探究的范围扩展到课外。在设计和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增加在线文档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基于此诉求,教师可以在统编版教材的启示下,利用泡泡提示语,提示学生作业考查的主要方向以及完成作业的主要方法等,为学生搭建远程支架,使他们在阅读作业提示语后,能够精准地链接课内知识,正确解答相关问题。而且,完成作业是为了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服务,教师应在布置作业时强调,要将作业答案和思考路径填写到在线文档之中,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文档传送到教师端,由教师进行全面整合和概括,分析后得出结论,明确语文课堂中出现的弱点以及学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扩展学生认知范围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应用学习软件,强化教学效果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教学成为热点话题,以移动教学为中心,衍生了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若教师能够仔细甄选学习软件的类型和功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展开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效果便能得到强化。
1.应用学习软件展开实时互动。教师带给学生的情绪价值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与教师展开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语言、行为,可以说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影响。而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学习软件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拉近二者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软件中的直播功能,打破师生之间的空间限制,定期展开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课余阅读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拓展情况等,疏解学生心中的矛盾和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难题,并运用情感教育、倾听艺术等,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以此强化课后服务和线上沟通的效果[4]。另外,以学习软件为载体展开实时互动,教师也要开启集中的答疑活动,解答学生在课后作业、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给他们创造表达见解、提出建议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互动和沟通中,将语文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实时互动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话家常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将自身的积极情绪迁移到互动中,带给学生正向的影响,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情绪价值。
2.利用学习软件展开小组探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鼓励学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软件创建人数合理、内部层次递进的探究小组,在学习软件上开设不同的小组探究板块,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开展思辨式探讨活动,链接各个组员的现实经验和知识储备,从多元角度解析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将项目化教学理念融入其中,精选与课内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时代价值的话题,为学生的深度探究指明方向。明确方向后,学生便可以通过学习软件探讨后续学习活动的具体路径,比如查阅资料的类型、整合资料的方法等。在做好相关工作后,学生便可将所得信息融合起来,系统化地阐释教师给定的话题,锻炼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稳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逐渐能够从语文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以“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利用翻转课堂、慕课资源、微课视频、智能设备、文档作业、学习软件等多样化的技术和手段为学生开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能够使学生在互联网衍生物的支持下,获得丰富的自学资源和拓展资料,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超越时空的密切沟通,在互动和交流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的有效性,以此强化“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雪娟.论巧用“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1(8):195.
[2] 钮建国.论“互联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8):31.
[3] 李泽芬.探析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2021(20):137.
[4] 刘芬.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