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策略与思考

2023-07-25 05:22王海玉
学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实验课

王海玉

摘 要: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教学中占据较大比重,做好三类课程的实验课整合教学,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积极意义。文章立足初中实际教学情况,对初中理化生实验课的学科整合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对整合策略展开讨论,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确定学科整合目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等方式推动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

关键词: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0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21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同属理科学科,具有培养初中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作用。传统教学存在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重单科教学轻整合教学的教学问题,不利于初中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与缺陷,应认识到重视理化生实验课,整合理化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推动理化生实验课的学科整合,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一、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的意义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义务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设计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综合化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1]。在此背景下,教师若仍然沿用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则无法满足《方案》的教学要求。因此,推动初中理化生实验课的学科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整合初中理化生实验课教学内容,能够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使其在广泛学习、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健全实验学习知识体系。其次,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存在共通之处。教师围绕三门科目的实验教学重点展开课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在充分掌握某种实验技能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再次,整合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学科教学内容,顺应了当下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使教师能够从新的教学角度出发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建设新的教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新发展。

二、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奠定学科整合基础

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授课教师不仅要明确本学科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还要明确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并掌握其他学科实验教学的原理、方法[2]。目前,部分初中教师仍然存在单科教学能力强,综合科目教学能力弱的问题,不能胜任理化生实验课的整合工作,为实验课学科的有效整合造成负面影响。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必要性,积极应用不同方法进行自我提升。

首先,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储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积极与其他科目授课教师沟通、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彼此的知识储备,为学科整合教学奠定知识基础。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不仅要充分掌握本学科教学实验的操作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还要熟练掌握其他学科教学实验的原理、方法。如果教师不能彻底掌握其他学科的实验内容,需要反复练习,以满足实验课学科整合的教学要求。再次,教师还应积极地学习《方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版)》等多项与学科整合教学有关的政策、文件,确保调整、优化后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案满足相关政策的教学要求。

(二)确定学科整合目标,笃定实验教学方向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為理化生实验课的学科整合工作指明方向。教师必须认识到确定整合目标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设计合理的整合目标,才能保证学科整合工作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3]。然而,由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一样,教学方向不一样,部分教师在确定整合教学目标时存在思路混乱的教学问题,影响学科整合工作目标的拟定。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三门学科的教学关联,整合三门学科实验教学目标来解决。

首先,教师应广泛阅读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课程标准,从中提炼出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及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比三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异同点,把握三项内容的主要关联,将其作为确定学科整合目标的参考。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物理、化学、生物学习发展的具体需求,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学科整合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存在部分学生偏科,部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对齐进行合理分层,并为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再次,教师从教学发展、学生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综合性地设计物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导向作用,推动学科整合工作有序进行。

(三)优选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学科整合内涵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资源有限。若教师只将教学目光聚焦在教材上,忽略了对教材之外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分类、利用,容易导致实验课教学内容单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工作的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应的教学资源,解决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收集实验教学内容,如初中物理的“天平测质量”“弹簧测力计测力”“测定液体的密度”;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电解水”“木炭还原氧化铜”;初中生物的“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等实验。收集实验资源时,教师应注意将缺乏操作步骤、缺乏实验现象、缺乏实验结论、取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教学资源删除,以免无效教学资源混入学科整合教学当中,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的教学需求,为学生准备天平、弹簧测力计、烧杯、玻璃管、酒精灯、化学药品、显微镜、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实验仪器、实验药品,以满足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

(四)融入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学科整合效率

1. 应用游戏法导入实验教学,培养实验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涉及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背景下,实验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课程中要学、记、操作的内容也更多,课程学习难度也随之提高[4]。由于部分学生的实验学习基础薄弱,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很容易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畏难心理,影响学生的个人学习效率。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实验学习的负面情绪,教师有必要在整合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利用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实验游戏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并深度投入实验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学生的负面学习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效率。鉴于游戏的激趣作用,教师可以将游戏用于实验教学导入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围绕实验教学的主题设计相应的互动游戏,利用游戏驱动学生以同桌、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的趣味,逐渐养成严谨、科学、求真的实验学习精神,为日后的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学习奠定基础。

2. 应用讲授法讲解实验理论,提升实验学习认知。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实验学习认知水平很难提升,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明确实验学习主题,也不能得心应手地根据具体原理设计实验,应用具体方法操作实验。由此可见,在实验课学科整合教学中传授实验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应当将讲授法用于实验课学科整合教学当中,通过“讲”“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教学实验的实验主题、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现象、误操作后实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正确操作后能够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只有通过详细讲授,学生才能够全面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操作实验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提升对实验学习的认知,为接下来的自主实验夯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讲授法以口述、板书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师在课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倦怠心理,影响其对实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对此,教师在应用讲授法讲解实验理论的过程中,还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通过点名提问、抢答提问的方式不断活跃学生的实验思维,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真正记忆、理解、吸收相关实验理论,为日后的操作学习夯实理论基础。

3. 应用任务法驱动实验操作,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在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初中学生明确实验理论,掌握实验现象,还要让学生学会设计、操作、观察实验,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科学观察素养。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法赋予了学生较强的学习主体性,也给部分学生提供了滥竽充数的机会。为了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操作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应用任务教学法为学生布置实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尝试实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逐渐积累实验经验,总结实验方法[5]。比如,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将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药品搬到小组所在的实验台上,学会辨别不同实验器材的名称,并掌握不同实验器材的基础操作方法。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布置根据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流程,并预测实验结果的任务;对于学优生,教师可以布置尝试用常规实验方法之外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果的任务。通过布置分层任务,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实验操作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实验操作教学前组织任务汇报活动,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让学生逐个汇报实验操作的心得,进一步解决学生滥竽充数的操作学习问题。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学科整合效果

1. 完善实验课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是高效评价的基础。在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教学背景下,教师只有完善实验课的评价教学标准,才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验学习发展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客观、准确的点评下认识到自身在实验学习中的不足,并解决自身的问题。由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完全相同,初中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学习基础不完全相同,“一刀切”的评价教学方案势必会忽略部分学生的评价学习感受,最终影响学生的学科整合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特色的評价标准,同时结合学生的偏科情况、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当调整评价标准。通过设计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解决“一刀切”的评价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收获满足自身综合发展需求的教学评价,并根据评价内容适当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向、学习重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 完善实验课评价方式,推动学生反思提高。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导致学生对自身情况的认识不足。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单一教学评价模式的缺陷,主动将其他教学评价方式用于整合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思自身的学习优缺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减少教学评价中教师点评的比重,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习小组互评等评价方式融入实验教学中。完成实验教学后,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习自评,让学生综合评价自身在实验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所犯的错误,客观的自我评价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由同桌、同学习小组成员、教师点评学生,从第三方的角度给出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在多种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下,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推动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兴趣,发展学生理性思考、深度探究思维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自身在学科整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根据教学需求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理化生实验课的学科整合夯实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课堂教学与管理工作,不仅要根据学科整合需求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还要综合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应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以达到调动学生实验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初中学生的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凯彤.农村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学科整合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A5):130.

[2] 孙缪焰.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1(36):19.

[3] 陈伟.生活化实验器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58.

[4] 蔡敏.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1(34):109.

[5] 康成元.初中理化生实验课堂中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31):117.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高中化学实验课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实验设计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