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倩怡
摘 要:教学改革理念已经深入渗透大学教育体系,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诸多探索和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广受好评。为进一步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优势,文章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特点与优势,分析研究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并从科学设计多元任务、合理创设任务情境、组织讨论学习方案等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0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01
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声愈发高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力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是,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成了一个热议教研命题。如何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势?如何确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教师必须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合作为主线的一种特色教学方法,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高度适应性。大学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独立学习意识与能力,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其学习状态,促进其任务型学习,充分挖掘其自主学习潜力,使其主动探究、思考、建构和应用英语,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在毕业后更好地迁移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社会背景下的真实英语问题。因此,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在被广泛应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势
(一)促成知识系统化建构
通常情况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逻辑为:教师基于学生真实学情与需要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产生探究动机,学生再紧紧围绕任务,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探究过程,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始终从整体出发思考所学内容,对学生系统化地建构知识有极大帮助。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师“主体→主导”的角色转变,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为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学生紧扣任务展开探究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三)精准落实学情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精准落实学情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通过评价明确阶段性教学成果,及时了解学生基本学情,才能准确查漏补缺,完善后续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先评价学生每一个任务探究环节,然后依据过程评价结果,客观点评学生任务探究成果。这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可以更显著地增强学情评价精准性,使教学评价更具参考价值。
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科学设计多元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任务质量为首要决定性因素,其次才是实施过程、评价反思等。因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将任务设计放在首位,遵循科学性与多元性相结合原则,科学设计多元任务。
1.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同步。教师应确保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同步。《礼记·中庸》有一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是做事情事先准备的重要性,而关于“巩固复习”,《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要顺利理解某项知识,之后扎实地掌握此知识,预习与巩固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此应充分认识,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规划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与课后巩固任务,让学生努力在课前充分预习任务相关内容,为课中探究奠定基础,在课中完成探究后,及時在课后巩固复习所得成果,达到“马到成功”“温故知新”任务型学习境界。比如,在课前,通过微信群、云班课等,发布预习任务以及学习资源包,利用信息技术便捷性,督促学生完成基础性探究任务。在课中,同时应用板书、希沃白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出示主题任务、任务探究结构框架等,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展开任务探究,汇报任务型学习成果。在课后,同样依托于信息技术,推送巩固复习任务群,提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复盘任务探究过程。
2.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任务共存。教师应保障听力、口语、阅读与写作任务共存。大学英语教学,由“听”“说”“读”“写”四项基础任务构成,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想要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同时下功夫,这要求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合理分配听力、口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任务[2]。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活动占比,评估其最佳教学时长。然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听力训练”“口语交际”“语篇阅读”“主题写作”等针对性任务,结合教材所给资源,同步训练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成功提升英语综合品质。教师也可关联课外资源,设计大学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任务。比如在“商务英语”等专业英语课上,结合英语技能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任务活动。这样,有效提高任务与学生未来实践相关性,既能促进当下教学,又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3.提高任务衔接性。教师要注意提高任务衔接性。教学需要承上启下,教师若能在新课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调取先前经验,有效复习同类型旧知,则能更好地推进学生迁移学习,优化其课堂学习状态。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任务衔接性,让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特点。比如,在基于课堂引出新课主题任务之前,依据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设计关联任务,引导学生一边回顾旧知,一边思考旧知与新课相关性,大胆预测新课可能的主题任务。再比如,在课中任务进入尾声后,关联下一节课主题任务,设计拓展延伸任务,并设计多个探究方向,给予学生一定“选择性”,让学生在课后按照个人意愿,自由完成某一拓展任务。这样能将本次“课后任务”与下节课“课前任务”联系在一起,提高课与课之间任务驱动教学衔接性。
(二)合理创设任务情境
明确主题任务后,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主题情境,以便启迪学生智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进而使学生对探究任务形成最直观、形象的感知[3]。对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可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阅读任务为例,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和互联网收集与语篇主题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故事、案例等资料,构建“资源包”。在课堂提出主题任务后,出示“资源包”,创设生动、丰富的任务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动画,观看视频,分析故事与案例等,对主题任务形成初步认识与更大兴趣,主动猜想需要探究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出示微课,以“暴露待探究问题”为主,创设针对性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什么”“怎样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等启发。情境声形并茂,学生深入感受主题任务,捕捉人文情感信息,发现理性层面的问题,使其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地探究任务,既能保障其任务探究客观性,又能优化其主观学习体验。
(三)集中讨论学习方案
情境感知结束后,学生应将任务型学习重点从“思考探究什么”向“思考怎样探究”转化,但是,“思考怎样探究”具有极高复杂性,学生由于个人能力限制,很难独立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答案。教师可以将班级视为一个“大单位”,引导学生展开集中讨论学习。这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合理预设话题。比如,预设“在情境中,你们有哪些发现?”话题,在学生结束情境感知时,抛出该话题,让学生举手发言,说明对情境内容、情境关键问题、情境与主题任务相关性的看法,为联系情境探究任务奠定基础[4]。预设“依据情境,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探究主题任务”话题,在学生阐述关于情境的观点后,抛出该话题,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在真实情境下探究任务的具体方法。而在本质上,这一“具体方法”,也是学生任务型学习的具体方案。学生集思广益,初步制订任务型学习计划,可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后续应用更加灵活自如,推动整个大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合作解决任务问题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学生自主解决探究性问题,偶尔会遇到手忙脚乱、毫无头绪的情况,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团结协作理念渗透在实际教学中,起到对上述情况的“规避”作用。而“规避”效果的高低,与分组方法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分为多个动态学习小组。之后,将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单位”,让学生在“小单位”中合作探究主题任务,不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细节性问题。学生受学习经验、成长过程、学习习惯等多因素影响,会在合作探究主题任务时表现出不同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既能将“不同的学生”按照一定规律集中起来,使其在“差异的碰撞”中迸发无尽的创意,也能保证组间公平性,让各小组处于良性竞争氛围之中。学生先在本组不断提出合理的任务探究和问题解决方案,后在组间良性竞争氛围下不断强化任务型学习态度,对大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有极大保障作用。
(五)及時干预点拨指导
虽然多数学生能在集中讨论任务方案后,以小组为“小单位”有计划地解决任务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挑战性较大的问题,还是会有一些小组或学生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干预。教师应跟踪观察学生任务型学习状态,精准定位小组或学生问题所在,然后依据对小组或学生的了解,提出一些点拨和建议[5]。以议论文写作任务为例,由于思考角度不同,一些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会在论据方面出现争执。教师进行干预,应先了解学生选择不同论据的理由,给予学生充足的发言权。之后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论据”与“理由”矛盾统一之处,帮助学生确认或修正论据。这样的点拨指导过程,不仅能将学生带出思维误区,还能向其他小组成员示范正确的沟通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解决任务合作探究矛盾的宝贵经验。
(六)重视学习成果分享
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渴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分享任务型学习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求,还能为教师精准评价学情提供参考。教师可以立足于课堂,单独设计“成果分享与交流”环节,在学生完成任务探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小单位”分享任务型学习成果,汇报本小组探究结论,以及本组成员在探究中总结的任务型学习经验、一般性问题探究和解决方法等。各小组统一结束汇报后,教师可以先进行简要点评,再补充总结学生易遗漏的内容。
但是教师要注意一个问题,墨守成规的“成果分享与交流”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分享与交流欲望。因此,还可以在形式方面,适当优化“成果交流与分享”环节,如辩论形式、新闻播报形式、访谈形式等。变化多端的展示与汇报,还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稳步提升。
(七)客观反思任务活动
持续完善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教师保持客观的态度,持续反思任务活动。比如,反思任务设计中的问题,如“哪些任务过高于(过低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哪些情境缺乏真实性,还有待丰富?”“哪些问题干预不够及时?”“哪些小组成员需要进一步调整?”等。之后,依据反思结果,在任务内容、情境创设、干预指导、小组划分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打造一个更加优良的任务驱动教学情境,不断提高为师者任务驱动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建议。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出色的对错判断能力,能够根据任务型学习感受判断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自主反思后,鼓励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提出客观建议,将学生部分建议视为反思载体之一。
总而言之,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一是可以促成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建构,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能够精准落实学情评价,具有高度可行性。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多元任务、合理创设任务情境、组织讨论学习方案、合作解决任务问题、及时干预点拨指导、重视学习成果分享等策略的融合应用,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势,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让大学英语课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健.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21(4):127.
[2] 杨娟.大学英语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探讨[J].校园英语,2021(4):22.
[3] 高辉,周衍.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2019(24):191.
[4] 张倩.高校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校园英语,2018(52):46.
[5] 席瑶.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183.